张俊霞
【摘要】广大群众的信任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各项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前提。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致力于塑造和提升公信力,坚持权为民所用,强化服务能力,展现政党关怀,加强组织激励,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推进农村地区政治认同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 公信力 基层民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其民主意识也不断觉醒,行使民主权利的意愿和能力与日俱增。中国共产党在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尤其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工作的重心之一,着力提升农民群众参政议政热情,协调好农村地区各种利益关系,全面推进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时,党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实践中也深刻认识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要想取得更好发展,高效发挥系统性功能,根本条件在于农村民众对它的政治认同。这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提升公信力,展现出深厚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切实体察民情、表达民意,围绕农村群众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充分尊重和满足其多元利益诉求,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公信力是影响执政党执政效能的重要因素,任何政党若要实现长久执政,就一定要在政治民主框架内有效贯彻执政纲领和理念,着力打造可资依赖的组织公信力。执政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即“权为民所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力同样如此,广大群众的信任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各项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前提,也应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各项管理和服务活动的落脚点,即“权为民所用”。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基层民主实行的是村民自治制度,农村群众通过民主投票选举组建自治委员会,对农村地区各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和服务。这一基层民主制度已被实践证明具有先进性和效能性,但也非尽善尽美,伴随着一定的现实问题,比如缺乏必要的监督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民自治制度的效能发挥。正如孟德斯鸠所指出的,“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公信力的关键也在于此,即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让村民自治权力在制度框架内运行,体现出“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塑造的深刻内涵。
只有将民赋之权用之于民,才能够真正取得人民的信任;脱离群众、背离人民,搞特权化甚至以权谋私,必将失去人民的信任。因此,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能动性,吸纳农村地区积极分子和优秀人才,发挥管理和服务职能,引导、支持、监督村民自治制度有效开展;要紧密联系农村地区各级组织,处理好“两委”关系,协调好村委会、农村合作组织、村民等各方利益关系,保障农村基层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政黨政治的本质是民主政治,人民群众通过政党力量控制公权力并借以实现多数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权益保障。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地区提升公信力的落脚点在于强化服务能力,既要服务基层村民自治组织,也要服务村民个体;既要服务于农村经济快速推进,也要服务于农村社会有序发展。事实上我们党早就提出了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要求,号召关心基层、重视基层、支持基层,强化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使其有意愿、有能力服务群众,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急事。要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提升执政为民的能力,坚持从微观和宏观、眼前和长远层面做好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
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组织,才能够取信于民,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才能真正拥有力量之源、生存之本。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重点抓经济,促进生产力转型升级,大力支撑扶贫减贫工作,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农民各项经济权益;贯彻民主集中制和村民自治,完善农村民主议事机制,提升农民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保障广大农民的政治权益;普及义务教育,提升农民知识文化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保障农民文化权益;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妥善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保障农民社会权益。只有农民的各项权益都得到有效保障、多元诉求都得到最大限度满足,才能塑造他们的政治认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才会得到最大程度增强。
政党关怀是一种柔性政治。政党组织放低姿态,融入基层社会和民众,对内树立关怀意识,对外实施关怀话语,赢得民众信任和支持,进而树立政党组织的公信力。历史经验也表明,一味迷恋强权政治而忽视柔性关怀的政党,最终会迷失于权力边界的泥淖;相反,只有那些立足群众、着眼群众,不断自省自察、始终秉承政党关怀理念,将民众视为根本的政党组织才能长久发展。政党关怀理论同我们党一直强调的“走群众路线”具有共性,农村基层党组织本身就立足基层、服务基层,更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柔性执政,充分展现政党关怀,即关怀农民,关心农村,关切民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信任赖于关怀,关怀暖化人心。政党关怀是最能凝聚民心、聚合民意的组织核心竞争力要素,这种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关怀力和凝聚力。掌控了公权力的基层党组织一定程度上成为基层公平正义的掌舵者和领航员,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有问题、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知心人”。展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柔性关怀,要通过外化的高效组织行为和卓越组织能力,诉诸于政党关怀力,以培育好民主、民治和民享的农村社会,致力于发展民生经济,建设民主政治,营造民爱文化,构建民喜生态,以提升农村民众的信任度和幸福感。
从政党组织内部考量,也要展现出组织对党员个体的人性化关怀,满足党员个体的合理诉求,释放党员个体能力,强化组织建设,实现组织团结,提升组织效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效能直接关系到农民阶层更好行使社会主体权益,影响到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关系到基层农村民众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为此,需要将农村党组织公信力提升作为保障,而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则离不开组织激励的保障作用。
尽管组织激励的形式不一,但都有着共同的职能,就是充分激发组织成员的个体效能和协作效能,更好实现组织目标。现代组织激励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激励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借鉴路径,即综合团结激励、目的激励和物质激励并用,实施与之对应的组织行为,以此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正向发展。
构建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激励机制是在基层党组织强制度和弱制度之间划清边界的明智之举,也是解决公权力“跨越”和“不及”的应有之义。具体而言,在宏观上,要将农村基层党组织激励制度纳入到党建总体目标规划之中加以整体把握,科学决策,制定指导性意见赖以推进;从微观上讲,则要基于执政能力、服务意识和公信力提升来细化和完善奖惩升迁机制、绩效考评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加快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知情权和监督权。
(作者为运城学院政法系讲师)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CIDJ02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
②秦燕、万海玲:《农民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中州学刊》,2015年第3期。
责编/周素丽 张忠华(见习) 美编/杨玲玲 史航(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