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柱
【摘要】从初中信息技术学业考試中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入手,探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重点针对教材、课堂、作业、评价及其项目活动等几个方面在数字化网络环境下所应该呈现的观念更新与模式转换进行探讨,探究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业考试 应用能力
初中生信息技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加强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尤其是实践操作能力已成为当前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从对近几年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考试的试题分析来看,可以发现考查的重点逐步从知识与技能向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转移。
一、整合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基础作用
教材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材料。它能够按照某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教材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基础性与时代性,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根据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选择生活中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题材进行设计。教师除了可以对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外,还可以整合前沿的新技术,整合其他学科与信息科技相关联的部分。笔者在演示文稿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主动与美术老师进行探讨,将颜色的搭配、布局的合理性等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去,从而使学生在设计时可以更加有针对性。
二、立足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课堂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除了基本的教学环节外,还应该预留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实践与探究学习。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身份,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课堂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有价值、形式多样的实践与探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以问题为载体创设合适的情境,以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动力,让学生发生思维上的碰撞,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收获体会,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在本学期,笔者以春游活动为背景,开展了一次项目活动——《我的出行我做主—— 自主出行计划DIY》,该活动是整合了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单元活动2《我做老师的信息助理》与第二单元《班级演讲会》的内容,所设计的综合性的项目活动。
该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参观场所,运用信息搜索的技巧,查找各种出行信息:诸如出行路线、场所信息等,而后将这些信息保存在小组的文件夹中;第二部分由学生运用演示文稿的相关知识,将第一部分搜索到的资料与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制作成一个演示文稿,进行展示交流。
整个活动以如何完成出行计划为情境,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各小组选择的出行场所不同,故各小组遇到的问题动态生成也不同,教师针对问题中的共性与特性分别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氛围中以创造性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将整个活动过程加以记录,最终以内容丰富的演示文稿的形式与大家交流分享。还课堂予学生,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是数字化网络环境下教学方式的一个重要改变。
三、适量作业,反馈、巩固学习情况
教师应重视作业的多样性、趣味性与发展性。作业的设计应尽量避免单纯机械化的训练,通过精心设计的适量练习,反馈、巩固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的形式力求多样化,诸如调查研究、观察记录、归纳总结、小组讨论、自学探究等形式,作业可作为课前的某个预习调查环节,可作为课中的某个特殊教学环节,也可作为课后的某个复习探讨环节。作业的内容结构既要科学合理,又要体现开放性与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生活中的情境为背景,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趣味作业,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信息科技就在我们身边,对于人类的文明进步正起着巨大的作用,从而全面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作业还应尽可能的记录学生的思维轨迹,从作业中可以体现出学生的发展。比如,笔者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除了要求有最终结果外,还会要求学生写出为什么是这个结果,力求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探讨,而非仅对于结果进行评价,力求通过作业促进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实现经验共享。
总之,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后在教学中将面临更多的新问题,我们要为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继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申军.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2009,(08):141.
[2]王旭卿.美国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