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家李琳小说集《烟镇匠人录》的艺术评析

2018-08-28 07:10付增源
北方文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冰山理论人物塑造

付增源

摘要:《烟镇匠人录》是江苏省知名短篇作家李琳的短篇小说集。里面集录了上世纪三十年的17位匠人的传奇故事。本文试探析小说集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容。

关键词:艺术评析;宏大抒写;冰山理论;人物塑造

江苏省知名短篇小说作家李琳的短篇小说集《烟镇匠人录》自出版后就受到颇多好评。李琳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是一个写短篇小说的高手,小说创作经验老道,人物形象塑造轻重拿捏恰到好处,他的《烟镇匠人录》一口气塑造了17位各具特色的匠人形象,为我们构建了一幅群星闪耀的匠人世界。

大——宏大抒写

尽管《烟镇匠人录》是短篇小说集,但并不妨碍短篇小说的“宏大抒写”。小说集中所有匠人的故事都发生在烟镇,烟镇尽管是虚构的,但又是实在的,其背景来自现实世界里苏鲁交界的马陵山脚下的一个小镇。小镇发现了金矿,起初人们的生活是封闭而自足的,后来日本人强占了金矿,烧杀劫掠,欺压百姓,匠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到反抗的队伍中,他们利用自己独特的技艺,与日本人所谓的护矿驻军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于是一个个匠人抗日的故事产生了。其实放眼烟镇,它就是宏大中国的一个缩影,匠人们的反抗斗争也就是中国人民在广阔的土地上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殊死搏斗,李琳说他的“《烟镇匠人录》是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礼物”,从中可见一斑。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中指出,冰山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另外的八分之七在水里。李琳想在《烟镇匠人录》中展现的就是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以及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品格。烟镇17位匠人的斗争,或正面交锋,或侧面潜伏,或视死如归,或等待时机,他们的顽强抗争其实正是中国抗日战争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更广阔壮观的抗日斗争,无论是东北平原14年的抗争,还是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8年抗战,尽管李琳没有写出,但是通过烟镇匠人的斗争,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曾进行的抗战。如此,匠人抗争的烟镇就成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横截面,它仿佛一个社会切片,变成我们观察、体验、回往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样本。

道——张弛有道

在《烟镇匠人录》中他一口气塑造了17位各有特色的匠人,共涉及到剪纸匠、剃头匠、杀猪匠、修脚匠、铁匠、金匠、裁缝匠、锔锅匠、劁猪匠、窑匠、磨刀匠、接骨匠、花匠、篾匠、皮匠、牙匠、泥水匠等17种手艺人。能写有关匠人的短篇作家肯定大有人在,可写“匠人系列”并且有始有终的作家绝对不多,再算上写的出色出彩,更是凤毛麟角,李琳就是一个。因为在同一主题下的统一讲述,一者极其困难的,二者想要出新出奇更是不易,不是艺高人胆大的人不能为之,就凭这一点我们不能不佩服李琳的胆量和创意。李琳的强项是讲故事,冗长是故事的天敌,所以对于李琳来讲,短篇是李琳的优势,他也知道自己的长处所在,同时他更进一步。他摆脱了普通短篇小说作家“乱打一枪”的游击特点,因为短篇小说篇幅短小,作家在进行主题转换时更加容易、更加快捷,可李琳尝试着把“匠人”系列进行到底,并且他做到了。17篇短篇小说不仅是17个可以单读的故事,同时这些故事之间彼此关联又可以串连起来,形成一个“圆形结构”,这个圆形结构的中心就是李琳为这些传统匠人搭建的一个亮相与表演的舞台——烟镇,在这个小镇上大家街坊邻里,不是远亲就是近邻,匠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17位匠人,17个故事,因为这个中心又组成一部长篇小说,极具新意又凸显了作者的创造性。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李琳在《烟镇匠人录》中发挥了自己擅长讲故事的特点,起承转合,首尾相接,中有伏笔,环环相扣,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突出,精妙细节随处可见。但当我们一篇一篇往下翻的时候,因为这个圆形结构,我们会突然醒悟,這哪里是短篇小说,这分明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烟镇匠人们反抗压迫、反抗侵略、英勇自卫的传奇故事。这也正是李琳苦心孤诣、匠心独运的地方。

至——物有极致

万事万物都有其极致,即一种竞相“自由”的状态,这种状态下,鱼翔浅底,鹰击长空,虎啸深山,驼走大漠……那么作为人,作为匠人,在这种状态下,又会怎么样呢?烟镇中,17位匠人虽然都是再普通不过的普通百姓,但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绝活,每个匠人都有自己的手艺传承,每种手艺在匠人手中都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匠人似乎天生就是干这个行当的料,他们的手艺个个出神入化,这也是他们顶天立地的资本,以这种水平,别说烟镇,就是放眼中国,17位匠人也都是数一数二的行业领军人物。这也正是作者想要极力表现的——在烟镇,每个匠人都是有一手的,都是无与伦比的,为达到此目的,李琳可谓用尽千方百计,不达目的不罢休。剪纸匠吕三娘剪的人物栩栩如生,纸人一夜之间变成了真人;剃头匠罗瘸子矢志复仇,最后愣是用语言吓死了仇人胡一刀;杀猪匠吴二嫂杀猪屠狗剥肉,几斤几两一眼便知,最后竟剥了日本人;金匠秦老疤打的狗头金盒子装了冯森的人头,还送给冯森他爸……可以说,匠人们在李琳笔下被写绝了。以吴二嫂剥山田(日本护矿队长)那个环节为例,为了突出吴二嫂的高超技艺,李琳使用的最多手法一个是细节描写,一个是夸张。细节描写在于吴二嫂动手之前的两个动作,“抄”和“蹭”,“抄”显示出吴二嫂做出决断的坚决和自信,“蹭”是吴二嫂杀猪屠狗身经百战的习惯使然,一个小动作从侧面烘托出她的技艺纯熟。一般屠夫都只剥猪剥狗剥牛,可吴二嫂却偏偏剥了小日本山田,前所未闻离奇夸张;剥好肉后,上秤一称“果然是四十五斤六两”,与她之前估的数字一点不差,夸张至极。这里一个细节、两次夸张将一个胆气十足、技艺高超的女杀猪匠完全的凸显出来,这哪里是吴二嫂,分明是庖丁再世,令人拍案称绝。

猜你喜欢
冰山理论人物塑造
冰山理论与《白象似的群山》
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