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升宇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传承者、传统武术经济产业、传统武术文化三个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指出,武侠电影的广泛传播,提升了传统武术传承者的社会地位,为个人以及传统武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群众对武侠电影的喜爱,促进了武术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传统武术事业兴旺成为现实;武侠电影的成功,掀起了学习传统武术的浪潮,为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做好坚实的铺垫。
关键词:武侠电影 传统武术 传统文化
作为现如今最受欢迎的影视类别之一,武术与电影相结合而产生的武侠电影在传统武术的传承、弘扬以及发展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武侠电影是指通过影音媒介来表现和传递武术文化的影视作品,因此,其具备中国特有的武术文化标签和民族精神气节。审视武侠电影的产生以及发展,不难发现,其之所以能在电影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与美国西部片相媲美的电影类型,其一,由于武侠电影有中国传统武术技法的支撑,换而言之,武侠电影的取材常源自注重技击的传统武术,故而带有神秘的东方色彩与鲜明的民族精神;其二,武侠电影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充实,其表现内容和形式都刻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因此,从多元化角度对武侠电影进行剖析,能更加合理地表现电影的内涵与外在。
1地位构建与信念重塑:武侠电影对传统武术传承者的影响
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时代标签之一,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军事斗争和统治阶级的意志”Ⅲ捆绑在一起。寻其发展历程,或是习武蔚然成风,或是禁武约定俗成,在这一曲折的历史脉络下,其路途虽然艰辛且难行,但传统武术的传承从未停歇。对此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发现传承人受传统文化渲染,氤氲出对传统武术坚定不移的信念,并且这些信念支撑着他们无论多艰难都要传承下去的精神意志。也就是这种意志,促进了百姓对武术更深层次的认识。习武之人常展现出侠士的风范,他们所推崇的是“行侠仗义”,为百姓打抱不平。因此,习武之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然而,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涌入,武者的生存亦受到波及。究其原因,其一是由于战斗装备的跨时代革新,以突兀的方式闪现至斗争中,淹没甚至泯灭了传统斗争方式。这不但阻碍了传统的发展,并且还深深地抨击了每一位坚持传统武术的个人内心。其二是社会大众的惰性需求,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涌现出大量的革命产物。显而易见,我们享受这一成果之时,也必将受到其自身特性的威胁。随着电影行业的出现,以及民国武术的推广,武侠电影应运而生。分析武侠电影的个体与整体,一方面通过精彩的历史故事、振奋人心的打斗和声情并茂的表演,赢得了社会大众的鼎力支持与大力追捧;另一方面,武侠电影演绎的成功,刺激着每一个观众,对传统武术再次认识。
武侠电影是“既有中国的武术功夫及其独有的打斗形式,又体现中国独有的侠义精神的侠客行形象,所构成的类型基础的电影”。当一场武侠电影的成功问世,不仅意味着其演员的出名,而且还承载着影视中所展现的传统武术的成功,当一部武侠电影成功的时候,就有可能引起一种学习武术的社会风气。如由著名功夫巨星甄子丹主演的电影《叶问》,该影片之所以成功,且受大众喜爱。一方面是演员的生动表演,将故事情节展现和传播给大众,深深地吸引了百姓的眼球,从显性表象中印证了群众心中的呼声。另一方面,该影视题材的选取恰当的与亿万观众形成了呼应,在武术被轻视为花拳绣腿之时,代表着传统武术的咏春拳打响了大众心中所想的真正的中华武术。好似沉寂已久的真龙,突然间一飞冲天,紧紧地把扣住了受中华传统文化哺育的心灵。这部电影播出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咏春热潮。由于习练咏春拳的人数增多,以至于咏春拳的传承人身份地位的显著提高,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又激励着咏春拳传承人的个人信心以及对传承传统武术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在对咏春拳传承人产生影响的同时,对于其他的传统武术传承人亦是很好的预示与标榜。
民族危亡之际,武术气节遭受质疑之时,传统武术传承人依然坚守着他们内心的信念。首先,传统武术历经风风雨雨,至今仍然能有效地传承下来,足以见得每一位从事传统武术的武术人坚持了自己的本心。其次,历经时代变迁的武术人是脆弱的亦或者说是坚强的,脆弱在于他们有着满腔热血,却迫不得已;坚强的是明知艰难险阻,前路荆棘,却依然披荆斩棘。最后,武侠电影的出现,宛如冬日的暖阳,给传统武术带来了生机,致使传承人几欲破碎的信念得以重塑。當然,从武侠电影来谈,“武术与电影的结合为武术的推广开辟了新的空间”。武侠电影带来的广泛影响,消除了习武人员的戒心,稳固了传统武术传承者的内心,明确了传统武术发展的决心。
2历史局限与时代创新:武侠电影对传统武术产业的作用
传统武术产业相对于武术产业更为具体化,我们常见的传统武术产业有传统武术培训、传统武术竞赛、传统武术健身等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市场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与繁荣”,体育产业化也有了初步的进展。但是,体育产业化的进展是相对缓慢的,“中国的体育市场大部分被外国体育品牌所占据”。伴随着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机遇与挑战亦是同时存在的。因此,把握机遇与战胜挑战是发展传统武术产业重要的两个关键。欲从武侠电影角度对传统武术产业进行分析,一方面需要理清传统武术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在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能对传统武术产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在武侠电影流行发展的时代,应该把控住现有产业,开拓新市场。
目前传统武术的产业化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亦是现代武术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就武术自身而言,现代武术在其内容与格局上可能存在一些出处,以致于出现大量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隐退与拳种消亡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传统武术,亦存在于每一个平凡的角落,纪录片《寻找手艺》真实的记录了民间手工艺的消亡,虽然那些工艺已被代替,但其遗失的文化值得我们去反思;其次,从武术市场这一视角来看,中国传统武术市场现状较为杂乱无序,因此,传统武术这一产业还有较高的提升空间。究其缘由,其一是传统武术的内容杂多,在国内外形成一种武术资源强国的假象,使得武术文化的渐渐流失也不被察觉。其二是由于武术一词的概念模糊,该问题历来饱受争议,以致于目前展现在大众跟前的武术浑浊不清。故而,传统武术产业的发展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既要保护传统又要摒弃伪传统,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传承传统,既要学习传统又要传统创新。
“商业性是影视的本质属性。”武侠电影属于影视作品,因此,其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可以说电影以传统武术为筹码获得金钱上的回报,亦可以说传统武术以电影为媒介或者平台,达到弘扬、传播传统武术的目的,两者相辅相成。针对传统武术产业的问题,对传统武术进行挖掘,保护,可以从武侠电影的拍摄着手。如此,不仅可以对该传统的文化以及深层次的内涵进行剖析,为后人的研究打下基础,而且,影视具有保存功能即达到保护,具有宣传作用亦可达到传播效果。
3文字梳理与文化剖析:武侠电影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侵染
武术彰显着传统的“文化意蕴”,武术文化归根于传统文化,并以武术的形式予以表现。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基于传统文化的广泛性与武侠文化的特殊性,武侠电影的传播即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宣扬,武侠电影的兴盛,即是对中华文化的肯定。我国拥有着丰富的武术历史文化,通过对传统武术历史文化的解读,“诠释着武侠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并通过电影这一世界语言向世界传播中国武术文化。”对武侠电影进行解读,大可把其看成武侠文化与影视文化的结合。武侠电影对传统武術文化的影响即可看成武侠文化与影视文化结合的产物,所形成的效果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
电影《霍元甲》是为纪念和传颂河北虎头庄霍元甲先生而拍的。主角霍元甲身上传承了中国传统侠士身上具备的人格魅力,例如博大宽容的儒家思想、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等。但至关重要的,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民族意识的融合碰撞,为霍元甲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格。“这种以中国武术文化中的侠文化精神为主要题材的电影,从江湖中武术众多的门派、拳种,到各门各派、五花八门的拳法套路、兵器,以及蕴含着浓郁中国儒家文化伦理思想特征,使武侠电影一经诞生,便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并在中国电影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其规模之大,参与者之众,产量之多,形态、趣味之丰富,几乎都超过了其他故事片类型”。武侠电影在众多影视类型中独树一帜,主要缘由为中国侠文化不仅对中国百姓的影响独一无二,而且其所涵盖的正义、勇敢、智慧等优良品质被国外观众所认可和信服。
基于对武侠电影的结构剖析,首先是武术的打练表演,精彩的打斗是作品最为吸人眼球的亮点之一;其次是侠义精神的渗入,使电影具备了主导整体的灵魂;最后是影视艺术的铺垫,既修饰了电影整体,又突出了丰富的影视文化。以电影方式所进行的全部文化创造都可归类于影视文化,其包含了即时性、普及性、直观性等特征。并非有了传统武术加上对练以及情景就能成就一部电影。电影自身的艺术在武侠电影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影视与传统武术的结合强化了作品的直观视觉效果,促进了作品价值的增益;另一方面,文化的交融丰富了武侠电影的内涵,提升了其观看价值。因此,影视文化在武侠电影的崛起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导引作用;与此同时,武侠文化与影视文化相辅相成,不仅使武侠文化得到传播与宣扬,而且二者的良性结合还促进了影视的创新与发展。
4结语
“武术与电影的结合为武术的推广开辟了新的空间”,武侠电影作为当今最流行的影视之一,从其发展来看,不仅提高了传统武术传承者的地位,而且增强了他们传承传统武术的信念;从其影响来谈,虽然传统武术产业存在问题,但武侠影视的发展能为传统武术产业的进步做好铺垫;从其形式上说,与传统武术息息相关的侠士文化与影视文化的结合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武侠电影的广泛传播极力宣扬了传统武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