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月
摘要:文章以身体维度为研究视域,采用理论分析与量化研究范式,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传统武术文化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原点基础、传统武术身体文化认知溯源、传统武术身体文化的发展演变三个维度进行探索与考量,旨在对身体维度下传统武术文化内涵进行审视与解读,研究指出:武术最终要回归身体本源,身体是诠释武术文化的重要范畴之一。
关键词:武术 身体 武术文化
文化具有多维性与民族性,而每个民族、国家的文化都是构成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员,对文化多样性来讲,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在传统文化的润泽下,它俨然已经成为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一个文化典范。”当今,世界文化正处于多元化发展状态,而文化的多维度发展彰显出的是世界文化的不断进步。其受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浸润,传统武术的技击技法逐渐由表层的身体技术,潜移默化的转向囊括文化要素的技术与文化复合形态。传统武术发展的问题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不仅承载着哲学、伦理等文化内容,而且还融汇了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等文化思想,这些都为中国传统武术注射了极其丰富的文化色彩,从而使得传统武术彰显出更加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身体作为人类重要的范畴之一,在当今社会已经被深深地留下文化烙印。尼采哲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起止点“我的身体和你的身体不同”,是映射武术文化的重要范式。为此,以武术为文化载体,从身体维度视角探究传统武术运动的文化演化与发展,是促进武术文化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
1传统武术发展的原点显现
1.1身体:传统武术发展之基
法国著名社会学、人类学家马塞尔·毛斯认为.“‘身体技术一词是指人们在不同社会中,根据传统了解使用他们身体的各种方式。”在农耕文明时期,人类或是面对数倍于自己的野兽及其强大的对手,或是为生存下去所需的食物及自我安全,亦或是为人们一切的生理需要。人的本能就是自我防卫,使自己生存下去,传统武术发展之初,为契合社会环境的发展需求,原始人类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博弈以及军事战争的频然爆发之时,于不断探究与厘革过程中孕育了武术,而这也就是武术起源和生存下去的根本缘由。正如社会学心理专家马斯洛所言“武术的产生首先是满足个体身体需要的”,而身体需要则是武术最原始、最根本、最接近真实的存在缘由。当今社会,满足身体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以文化认同为视角探究武术文化,是武术发展的又一重要范畴。探索武术文化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身体是武术发展最根本的物质载体,习练者在武术文化的传播与继承中,其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会给武术文化本身提供一个极其巨大的创造契机和变革空间,甚至于产生一种新的拳种或流派。
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人生哲学的体悟,诚如李仲轩大师所言“形意拳进人高级功夫,必定慈眉善目。”这应该是武术传承对生命的意义所在,武术不仅强调身体的体悟,而且思想意识上的感悟所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1.2文化:传统武术发展之源
“文化是什么?它是与人类一定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方式联系在一起的,除去已经物化了文化形式,以及语言、习惯、风俗等民族象征性符号之外,文化的核心是由精神、观念、意识构成的”。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现实中,文化总是按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相互划分的。文化是人类自身生存而创造出来的,而这实际上就是指人类在精神世界中对特定文化形态的自我认同。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种文化形态的特性,使人们归属不同的文化共同体,并产生“非我族类”的归属感,久而久之这种归属感就构成了特定文化的稳定、恒常属性,同时,文化具有流动及融合性,文化交流是沟通不同“城恒”的栈道。“武术符号就像一块海绵内含各种各样的成分、吸进各种各样的认识,并允许和默认各种各样的解读。”人类历史上的文化都是在彼此渗透与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各种文化之间不同借鉴、融合也是文化存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2传统武术身体文化认知溯源
2.1身体差异:传统武术发展的动因
生产力与生产水平的发展与提升,促使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并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在追求“健康身体”的同时,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本源,但都停留于显性的身体表层。人们对身体认识的分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文化的形成,及思维方式的定型和价值取向的确立。因为“身体与文化是互为体现和塑造的关系”不同民族传统文化思维特征,在身体活动过程中完全彰显出来的是,不同的文化环境及人文因素造就迥异的身体文化。遴选武术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可看出,武术是中国史上存在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其受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亲润,传统武术的技击技法逐渐由表层的身体技术,潜移默化的转向囊括文化要素的技术与文化复合形态。其拳种繁多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而产生了诸多的拳种与流派,并在东方文化和儒家哲学理论的熏陶下中国武术构建出多维化的价值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武术的博大精深已经被人们所熟知。当今如火如荼的健身气功亦是如此,其在练习的过程中人与人无论是外在的形态,还是内在的感悟都会有所不同。故此可以证明修行者个体的差异性,促使武术在传承与修炼过程中产生诸多不同,最终产生富有博大精深体系的中武术文化。
“传统武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身体技术文化,其发展问题探讨的意义远远超越于一种体育技术层面的拓展”。我们在习练武术过程中即便体态及感悟不同,但身体的可塑性使我们的意识大致相同,当身体战胜不了意识时,身体须听从于思想意识,这样武术文化传承也会随着意识的操控而不断发展。而当身体吸收足够的外界因素时,意识掌控不了身体,反而意识被身体所征服,故此你就作了你身体的主人,近而武术就会得到创新。武术的不断发展与传承会凝聚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气息与特色,发展到现在“中国武术其目的不是积极的引向外在的显示,而是导向内在的自审”。在一个追求“内敛”“省身”的身体文化中,中国武术呈现出从野蛮到文明,从“制人”到“制己”,从现实到理想等不断的“内化”过程。
2.2天人合一:传统武术发展的追求
在武术修炼中特别强调“合”,在整体上有所谓的形神合一、内外合一、主客合一,直到身心合一。而这种“以意领气,以气催力”意、气、神与力结合的方法,又是中国武术的一种独特的训练思想,同时也是武术历经千年演变,由众多人士总结出来习练武术的有效途径。形神统一再深入地引申一点就是身心合一,身心并完,而身心合一、身心并完则是中国传统武术更高层次境界的显现,故此练拳要达到以心使身,再为身从心。
练拳首先要净化心灵,心无杂念,具有超脱世俗纷争的意境,才能体悟不同拳种的精彩,只有收心、人静,才能在练拳中全神贯注、意识集中,从形体活动中去贯穿肢体和改变气质,充实心胸,从而在根本上达到身体合一、身心并修、身心并完的武术更高层次。而这一点始终是武术修行者所不断追求的境界。上肢与下肢的分化导致了人的身体性文化活动的两种类型:“一种是人以自己的肢体活动对外界环境的改造,另一种则使人以自己的肢体活动对自身空间位置的改变。”在这可以理解,武术属于后者,是通过自己的肢体活动表达自身文化的特征和属性。武术并非只是简单的肢体活动,而是一种身体性的文化活动,从而佐证了武术是一种富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文化系统
3结语
文化作为传统武术的精神内涵,以内敛不争的内隐修葺诠释了传统武术的复杂性与民族性。文化乃由人创造并用来服务于人,这既是文化作为一种存在的根本归旨,同时也彰显出其意义上的实践价值。反之,“凡事不能通过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而参与现实生活实践的观念文化,必然只能抽象存留历史典籍之中,成为与现实生活无涉的死文化。”与此同时,武术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人的身体文化,它与人类具体的身体运动行为是密不可分,身体技术背后映射出的是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模式,及人的自然认知。故此,对武术文化的探讨,不但要有作为落实的实践力量,通过切实的“身体载体使其得以‘落地”,而且还要将对武术的认知升华到文化层面加以研究与考量,并以身体维度视野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学理研究。这样,对传统武术文化各种视角的探讨才有其价值,才有持續发展、丰富的鲜活源泉,才能理解武术文化的学理及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