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设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2018-08-27 08:35马夏芸
报刊荟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影响

摘 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有很多,艺术设计属于其中一个。艺术设计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色彩上、空间形式、环境因素上等方面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设计师需要通过研究设计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互影响的本质,去满足和实现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关键词:艺术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

一、设计和艺术设计的定义

设计和艺术一样,从人类开始就已经存在了,它是人类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设计”就是借用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物质手段将技术与艺术、审美和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满足人们的精神及物质文化上的需求,讲究审美性与功能性的双重结合。人们通过对外部色彩、形状充分而真实、不虚假、不夸张地表现出产品的内涵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人们通过对产品品质的感受来产生购买的欲望。其实,设计的本质就是创造,是生命力的一种体现。

然而,艺术的本质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审美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即主体与客体漫长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也可以具体到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艺术设计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精神功能和物质功能的完美有机结合。我们知道,设计服务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结合,艺术设计将艺术的形式美感融合在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之中,从而使设计不仅有了实用功能,而且还有了一定的审美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以及经济、文化的日趋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对精神文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对艺术设计的要求在具有实用功能的前提下还需越来越高的审美功能。

我国的艺术设计是在1998年得到最终确立的,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从图案到实用艺术到工业艺术再到改革开放后工艺美术和美术设计的过渡。袁熙旸在论文中给予“艺术设计”较为全面的描述:“所谓艺术设计,从内涵上说是从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功能效用与宜人性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运动一定的艺术手段,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构想筹划,使之转化为具有特定使用功能、外在形态、人际关系以及文化意味的实用品的创造性活动。艺术设计的外延较为广泛,涉及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从其功能与审美并重的根本属性看,它既包含功能性较为突出的实用品的设计,也包括审美性较为突出的观赏品的创作,从其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发展属性看,它既包含以手工艺为媒介的传统型设计,又包含以工业化生产为基础的现代型设计。”

综上,我们可以清晰得知,首先,艺术设计是一门实用艺术,它涵盖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集中体现。艺术设计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产物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艺术与物质材料的中坚力量。其次,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学科,也是学科内部相互交叉的,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无论是经济基础的变更、生活方式的改变、新技术的发展等都会影响到艺术设计的变化,因此,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随着新技术和其他学科的变化,艺术设计也会从这些变化中吸取新的理论方法和思想观念来丰富自身的内容,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类的教育起步比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指导。”至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是经历了一个由认识到重视再到加强的过程。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每个不同阶段的学者都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观点,但研究成果是基本上趋于一致的,只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对内容稍作了一些更新,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其内容包含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人格与心理健康、挫折与心理健康、学习与心理健康、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情绪与心理健康、性与心理健康、网络与心理健康、恋爱与心理健康教育、择业与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

基于以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我国学者还研究了相应的教育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咨询机构。部分高校为了更好的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咨询机构开展高校心理咨询活动。咨询机构主要负责心理素质培养计划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和诊断,除此之外,还担负着向全校的教师普及心理知识的任务。②开设心理讲座和心理学课程,有利于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了解自己心理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能够从容应对,也能让学生更好、更广泛、更全面地了解和学习心理学的知识。③在课堂中和各科的课程中渗透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教学过程是以社會历史积淀的道德观念、文化知识以及思想价值观念为背景的,其实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都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除了给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外,还需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科学文化知识,能把知识、技能、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将这些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④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该组织学生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⑤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学生接受个别心理辅导的依据,不仅有利于教师能及时、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因材施教,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的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了解,在遇到困境时能够采取相应的积极应对措施。⑥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其基本结构是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和主动调控自我三个部分,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⑦营造良好的校园气氛。校园气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气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能起到调节作用。当然,良好的校园气氛也包含了宽松的校园艺术气氛,良好的艺术气氛有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调节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艺术设计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如上文所述,艺术设计与其它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新技术和其他学科的变化,艺术设计也会从中吸取新的理论方法和思想观念,那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么学科也不例外。艺术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即要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生活的需要,因此,人是艺术设计的尺度和中心,而艺术设计达到的心理尺度的满足是通过设计人性化来实现的。艺术设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好几个方面,表现在色彩对心理的影响、空间形式对心理的影响以及环境对心理的影响等。

首先,色彩对心理的影响。色彩是通过眼、脑以及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它是一个非常具有生命力的设计元素,色彩的表情特征、属性、象征意义能够对存在于特定空间的人的心理产生重要的重用。如绿色,它象征着和平、自由以及新鲜舒适;可以促进身体平衡,对好动者起到镇定的作用,有益消化;可以在人际关系上起到调节作用,给人以无限的安全感。但负面意义也暗示了被动、隐藏,在团体中比较容易失去参与感,所以需要其他其他颜色来搭配进行调和。蓝色是知性兼具灵性的色彩,可以能让人联想到大海、天空、宇宙,意味着理智、信赖、威望与诚实,同时蓝色还能消除紧张情绪,减轻发热、失眠、头痛,起到调节体内的作用。棕色,给人一种沉静、平和、安定的感觉,就如木材和土地一般亲切,在家里摆放棕色的家具会更容易让人体会到家的感觉。但没有搭配好的话,棕色的面积过大,会让人感到单调、沉闷、缺乏活力。白色,是一种膨胀感十足的颜色,给人一种洁净的感觉,以白色为主的空间会有宽敞感。红色,是冲动而热烈的色彩,象征这权威、热情、性感、自信,能兴奋和刺激神经系统,增强血液循环循环,它是一个能量非常充沛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一种全然的自信和自我。但如果对过大的红色面积接触时间过长,会给人造成心理影响,如会让人想到暴力、血腥、控制的场面从而导致焦虑和身心受压的情绪。然而深红色与红色搭配,红色的热度就会慢慢平静下来;橙色如果和红色搭配的位置、比例和面积都合适的话,红色就会显得暗淡无光,从一定程度上会有协调的效果。红与白混合的色彩即粉色,粉色能使人的情绪趋于稳定,对工作压力较大的人、发怒中的人、精神抑郁症者、孤独症者都可以接触下粉色,会给人带来一种温柔的舒适感。但在房子内饰不宜大面积使用,长期接触会导致人的听力减退、视力下降、体制削弱。

因此,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一定要了解不同的颜色对人的心理情绪产生的不同影响,既要考虑色彩与人们的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又要根据这一关系来满足其功能需求和人们的心理需求。

其次,空间形式对心理的影响。空间的比例与空间的形状、尺度都是密切相关的,直接影响到人对空间的感受,人的行为与心理是受客观形式的物理空间和人心感知的心理空间影响的。如:圆型空间会给人一种稳定性、饱满的感觉,客家围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建筑平面和内部结构均采用统一的圆形体现了稳定、和谐的特色;线型空间会使人产生幻想和引导的作用;三角型的空间会使人产生一种稳定感,但在不同的状态下又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是三角形斜向空间,多面点的斜向空间给人给人富有变化和动态的心理感受。所以,设计者应该将不同的空间形式有序的结合起来来满足使用者或者欣赏者的心理需求。

最后,环境对心理的影响。环境对心理的影响也可以归因为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是指某一时刻与个体有关的所有心理上的环境因素。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指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即社会生存条件和教育条件,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各种影响;另一类指自然环境,如地理气候和食物营养等。艺术设计作为社会环境中的一个小面,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着,是人参与实践的环境,因此,我们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做到设计与环境的相结合,使艺术设计中有环境,环境中有设计。如:著名陶艺家朱乐耕教授的作品《生命之光》,该作品是朱教授花了四年的时间在韩国麦粒音乐厅所做的系列陶艺装置壁画,是世界第一个以陶瓷材料装饰的音乐厅,不仅有很好的艺术审美效果,而且有很好的音乐效果,身临其境的人们一定会感受到该艺术设计的强大力量。当然,人们面对艺术设计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也说明设计不仅考虑到社会环境,往往也会有自然环境的因素渗入。如:在夏季,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内空气宜人、清风徐徐,温度明显比外低5度左右,是因为植物中性色系的青绿色在视觉上对人体各器官均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的自然属性。它能调整视觉,吸收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有利于消除疲劳和明亮眼睛,使身心都可以得到放松。如今,城市生活和工作压力也日益过大,人们希望在繁杂的城市中找到自然,所以,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绿色植物的需求日益增多。

四、结语

艺术设计存在于每个角落,它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我們当今必须关注的问题,也是艺术设计者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艺术设计不仅在色彩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还在空间形式、环境因素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师需要通过研究设计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互影响的本质,去满足和实现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正凡,林玉莲,环境心理学:环境一行为研究及其涉及应用[M].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常怀生.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4]樊富珉,李卓宝,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研究,1996(7):16-18.

[5]李砚祖,艺术设计学研究[C],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年,第56页.

[6]袁熙旸,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设,2003年7月,第1页.

作者简介:马夏芸(1988—),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书封与现代艺术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