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领导理论视角下高校治理模式初探

2018-08-27 08:35蔡秋瑶林雨菁
报刊荟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治理模式

蔡秋瑶 林雨菁

摘 要:本文立足我国高校治理实际,以分布式领导理论为视角,界定“高校治理”概念,分析我国高校治理结构,概述我国高校治理现状及问题,最后阐述分布式领导理论对我国高校治理的启示,提出我国高校治理模式新观念。

关键词:高校治理;分布式领导理论;治理模式

高校治理是高校运行良好秩序得以实现的制度安排,基于我国高校治理结构与分布式领导理论的耦合性,本文将从分布式领导理论视角探究我国高校治理模式,力图进一步优化我国高校治理结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一、从“高校管理”到“高校治理”

高校管理是高校目标得以实现的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高校治理可以理解为高校运行良好秩序得以实现的制度安排。高校管理的内涵侧重于既定高校组织形式的协调,而高校治理的内涵既包括既定高校组织形式的协调,又包括未定高校组织形式的制度安排。

二、我国高校治理结构

(一)外部治理结构

(1)政府和主管部门。我国法律上明确了高校法人地位,但是政府对高校过多干预,导致高校自身定位不准,产生各种各样治理阻力,很难实现真正的法人治理与自治。

(2)社会和市场。高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高校本质是培养优秀人才,而如何培养和培养什么人才是由社会及市场需求来进行调整,在办学及治理过程中需要社会组织或者第三方监督。

(二)内部治理结构

(1)党政部门。我国高校内部有党政两条工作体系,党委和行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

(2)学术组织。作为高校治理结构中的多元主体之一,其能够充分发挥教育专家学术领域及教学管理方面的作用,其重要性将直接影响高校的长远发展。

(3)各类群团组织。随着高校治理多元化趋势逐步增强,高等教育中的各类群团组织在沟通政府与高校、高校与社会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我国高校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治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如下:

(1)高校依附于政府,政府权力过大。国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着高校办学规模、学科专业发展、招生制度、招聘制度等,是高校资源主要提供者,高校过度依附于政府,政府在高校治理中权力过大。

(2)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存在冲突,行政强势于学术。在高校内部行政强势于学术。大部分高校是行政领导者与学术领袖形成决策主体,控制高校学术决策,行政体系的强势还表现在学术评审形式化上。

(3)忽视学生需求,弱化学生群体参与高校治理的能力。学生群体主要参与高校管理,较少参与高校治理。学生组织主要参与高校各项管理,实现学生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高校重大问题决策、学校发展方向与培养目标都缺乏学生参与决策。

(4)忽视社会参与高校治理的作用。我国高校治理缺乏社会参与。社会需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导向,是高校治理的基础,因此政府应该适度放权,将资源回归社会,让社会参与高校的办学及建设。

四、高校治理模式初探

我国高校治理与分布式领导理论的权力分布、倡导合作领导、成果共享等内涵具有内在耦合性,基于此探究高校治理模式。

(1)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国高校治理基本要求是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高校内部治理具有导向作用。高校应该积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高校治理结构,拓宽师生民主参与决策渠道,学校重大问题和事项必须坚持集体决策,建立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发挥多元主体监督功能,形成党政分工、相互促進、团结协作的高校治理模式。

(2)实现高校内外部治理协作共进。高校治理改进及高校治理模式优化须加强高校内外部治理协作。首先要改善高校对政府的依附关系,促进高校外部利益主体参与高校治理。其次要协调内外部治理,主张内外部治理协作共进,实现高校治理的目标。最后,通过法律法规对各治理主体的责任、目标、参与途径、权利、监督主体等进行明确规定,规范高校内外部治理模式,促进高校治理发展。

(3)政府简政放权,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厘清高校与政府关系,政府简政放权,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校治理过程中,政府要准确定位,与高校保持适当距离与张力,简政放权同时要加强对高校的引导性及过程性监督工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主要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以引导和管控为主参与高校治理,从“无限政府”角色转化为“有限政府”。

(4)促进校内合作治理,推动行政与学术力量共治。高校治理要求高校多方主体都参与高校治理。教师作为学术力量主体,拥有一定治理知识和能力,必当为高校治理提供一股强大力量,能在治理的各个环节提供有益参考,发挥其作用与功能。因此高校治理模式的改进与完善,就必须建立行政与学术合作治理机制,促进两种力量合作、制约与共同发展。

(5)建立高校治理委员会制度。学校治理委员会不是学校内部组织,也不是政府组织,而是处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组织,主要目的在于汇集高校所有利益相关者来共同参与高校治理,其中的成员包括政府、高校、教师、学生、社会等。学校治理委员会成员将一起参与高校治理过程,共同决定学校大政方针,既了解多方利益需求,又促进各方主体相互理解与合作,实现高校治理目标。

(6)建立健全科学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高校治理模式的完善需要科学化、规范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科学决策的保障机制、监督评估制度、监督反馈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及时调整与完善决策,保障高校治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高校治理有其复杂性与多样性,在改进与完善高校治理模式过程中,我们应从分布式领导理论视角出发,从权利分布、倡导合作领导、成果共享的角度,多方利益主体进行协作、分享,以期达到高校治理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何健.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原则、目标与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3):35-40.

[2]刘志华,王岩.我国高校分布式治理机制探析[J].教育评论,2016,(08):3-6+144.

[3]余华.高校治理体系完善与治理能力提升探析[J/OL].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14(03):58-62.

作者简介:蔡秋瑶(1993—),女,广东汕头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学校管理以及教师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治理模式
深圳市福田区探索城市街道治理新模式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农村水利私人承包治理模式研究
市场经济体制下住宅小区治理模式的研究
浅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范治理模式
产业集群的网络化关系及治理模式的多元化研究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行政与自治关系问题探析
关系嵌入与风险感知对网络组织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问题与完善的研究
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