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当今启示

2018-08-27 08:35覃艳娇
报刊荟萃·上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基本内涵

摘 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了“两个决不会”思想,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①国内学者对“两个决不会”思想的研究成果颇多,但是对其基本内涵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基本内涵作出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两个决不会”;基本内涵;当今启示

一、“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明确指出:“我们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②由此观之,无论是旧的社会形态的灭亡,还是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而这种矛盾运动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一)旧的社会形态的灭亡

旧的社会形态或生产关系只有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后,才会灭亡。如果旧的社会形态或生产关系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就被人为地消灭,那么会出现两种情况:

(1)取而代之的新的生产关系会因为不适应现实生产力的发展而被旧的生产关系复辟,回到旧的社会形态;

(2)在新的社会形态中保留旧的生产关系,使旧的生产关系成为新的社会形态的一种生产关系、甚至是主要的生产关系。总之,如果旧的社会形态或生产关系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就被人为地消灭,那么很有可能会回到旧的社会形态。即便是不回到旧的社会形态,旧的生产关系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在新的社会形态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直到旧的生产关系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后,旧的生产关系才会完全退场,真正进入新的社会形态。

(二)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

新的社会形态或生产关系只有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成熟以后,才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存在的物质条件的成熟度决定着新的生产关系与现实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程度:如果新的生产关系存在的物质条件充分成熟,就意味着新的生产关系与现实生产力完全适应,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就会自然出现,它将极大地促进现实生产力的发展;如果新的生产关系存在的物质条件不充分成熟,就意味着新的生产关系与现实生产力不是完全适应,这种新的生产关系需要人們建立或创造;如果新的生产关系存在的物质条件尚未成熟,就意味着它与现实的生产力不相适应,这样的新的生产关系就算人为地建立起来,也最终会因为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被取消。因此,新的社会形态或生产关系能否出现,取决于它存在的物质条件是否成熟。

二、当今启示

从“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内涵可以得知,旧的社会形态的灭亡和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一)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力突飞猛进。生产力的提升带动生产关系的革新,生产关系的革新即经济基础的变动又带动上层建筑的革新。总之,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给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资本主义发展至今还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姿态。但是,这并不表明资本主义会一直发展下去,只不过资本主义社会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全部发挥出来而已。资本主义之所以得以继续发展,关键就在于它总是在变革生产关系,使得生产关系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还在于生产力,一旦生产力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无法容纳、无法适应的时候,资本主义自然会灭亡。资本主义能够通过不断地调整生产关系而避免自身的灭亡,由此观之改革的重要性。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应该注重改革,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得社会主义革命进入低潮。也因此,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在国际上长期不被承认。直到今天,全时间一共仅有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别是:中国、朝鲜、越南、老挝以及古巴,其中发展最好的是中国。虽然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很少,但是团结就是力量。一直以来,中国都与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着友好关系,只因大家的信念是一致的,那就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早日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即便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很是曲折,我们还是坚持过来了。中国今天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就是强起来的中国。中国的崛起,也会带领着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起崛起,未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只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

[2]陆建猷.马克思主义文献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99-216.

[3]叶庆丰.“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及其当代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01):99-102.

作者简介:覃艳娇(1993—),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基本内涵
三权分置文献研究综述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模式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范畴研究
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企业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启示
如何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