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困惑,追求“解惑”教学

2018-08-27 03:18庄丽君
新课程·小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困惑课堂教学

庄丽君

摘 要:从事数学教师工作十多年,回想起儿时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对它的印象大抵停留在“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并练习”。然而,时代推动着教育的前进,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我们的教学从关注教师的“教”导向更关注学生的“学”上来,学生的想法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在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的“笔算除法”一课中,俞老师步步设疑,对学生一再追问,终于“逼”出了学生对除法竖式的困惑。这个十几年来都被人忽略的问题一下子就被推到了风头浪尖。

关键词:困惑;解惑;课堂教学

一、听俞正强老师的课——真懂学生之惑

俞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学生列出的除法竖式,引起质疑:为什么除法竖式不能像加减乘法竖式那样写?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有过这个困惑,但是大家没有向老师提问过,而是觉得老师让怎么写就怎么写。对此,也开始审视自己的教学:我的学生是否也有同样的疑惑?他们来问我了吗?如果来问我,我怎么回答?

1.疑问:学生为什么不想、不问。从俞老师的课上不难看出,那些“不想”的学生已经失去了质疑的精神:老师怎么教,学就可以了。而那些“不问”的学生,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预期:会挨骂;问了也白问。我们的教育为何会把学生变成一个“不想”“不问”的孩子?我们不得不继续思考下去。

2.反思:我们是如何理答的。就“除法笔算”的这个疑虑来说,我们先来看看教师可能出现的三种理答:“震”: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扯”:这是因为以后我们会学到有余数的除法,这样余数就没地方写了。“拖”:真会动脑筋,由于时间关系,这个问题我们课后再来解决。这几种理答方式经历多了,学生也就摸懂了一个道理:问了也白问。长久的不问,就成了一个不会主动思考的人。

3.改进:读懂学生的困惑。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发展学生的“四能”,尤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古人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连学生的基本困惑都解决不了,我们又何以为师?教师应该读懂学生的困惑,追求“解惑”教学。

二、第一次试教:尝试解惑,难点暴露

学生的困惑主要有两个:(1)为什么除法竖式的写法和加减乘法的不同?(2)写出商后,为什么还要再乘一乘,减一减?为此,我让学生用分小棒的方法,从动手过程中看除法的竖式怎样列才更合理。由于课前调查了解了学生的学情,一上课我就先反馈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竖式,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充分讨论,互相补充,达成一致——除法竖式不应该像加减乘法那样去写,因为它们的计算顺序不同。解决了学生的第一个疑惑,然而还是存在下面这些问题。

1.教师指令不明确,数形结合不到位。在学生表达完第三种竖式比较合理之后,教师安排学生分小棒,却没有强调让学生结合竖式来分,因此学生分的过程与竖式每一步的得来是割裂的。因此,课堂上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分法,干扰了我们的教学。

2.一对一模式横行,算理算法沟通差。在理解算理教学时,教师采用你提问我回答的方式,很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但当课后我再抽问学生,学生的困惑并没有完全解决。

3.算法教学比重削减,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通过后续的练习,我发现这节课之后班上有四五个学生根本没有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这说明我们在加大“算理”教学比重的情况下,也削减了“算法”教学的含金量。

三、第二次试教:突破难点,真正解惑

这次教学的调整主要在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上。

师:大家都觉得第三种比较合理。其实,除法竖式就是根据我们平均分过程写出来的。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这个竖式,用小棒来分一分,一边分一边指一指,这个过程在除法竖式里是哪一步(同桌合作,一个人分小棒,一个人指竖式)。

生展示:把52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两捆(指2),分掉了4捆(指4);再把剩下的一捆打散,和2根合起来就是12根(指12),再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指6),12根刚好分完(指下一个12),剩下0根。

经过修正后,学生动手操作的目标更加明确了,学生的分法也达成了统一,消除了另一种分法对算理理解的干扰。在教师引领下,理与法的沟通也更“严丝合缝”。算理理解透了再归纳算法,学生对算法的掌握也更加扎实了。

1.同桌共学,统一分法。改独立分小棒为同桌合作分小棒,强调分工,发挥学生合作的力量,梳理分法。两者合作,数形对应,互相补充,分法自然就统一了。

2.教师引领,突破难点。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经能把分的每个过程和竖式中的每一步一一对应。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着学生从竖式每一步出发,找小棒图中的每一个过程。正反雙向,真正做到了算理中透析着算法,算法里概括着算理。相比单纯你问我答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师顺向引领下,教学的逻辑性强了,学生的思路也更加清晰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学生认为没有什么好问,没有什么好想,试问,数学还是数学吗?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像俞正强老师一样,放低姿态,发现学生的困惑,读懂学生的疑虑在哪,多思多想,追求真正的“解惑”教学。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牢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方正力.读懂学生的思维困惑[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2(4):81.

[2]杨敏毅,谢晓敏.怎样读懂学生[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困惑课堂教学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诸事结网,人如困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