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孟君
摘 要: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了解学生是如何思考问题的,面对学生的答而不准教师如何理答更有效,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理答策略。
关键词:答而不准;教师理答;策略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评价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实际拥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和解决目标之间存在差距,在面对不同水平和类型的提问时,常常会有部分思路正确但答案不准确的现象,笔者称其为“答而不准”。那么面对学生的答而不准教师如何理答更有效呢?
一、审题不清型
师:1千克45克=( )千克
生:1045。
师:1045?
生1无反应。
师:1045的单位是?
生1:克。知道了,单位想错了。
生2:哦,错了,我想成多少克了,这里是千克。
当发现学生审题错误时,教师先进行“反问”,结果有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再思考马上发现了问题,而有的学生发现不了。于是教师又进行了“引导提示”,通过引导提示发现问题。实践发现:这一环节采用反问和引导提示的理答方式,即能促使学生重新思考,又能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是有效的。
二、知识缺陷型
片段1:
师:1千克45克=( )千克?
生1:1.45。1千克=100克,45克=0.45千克。
(呈现右图片)
生1:哦,我错了,1千克=1000克,答案是1.045千克。
片段2:
师:一本笔记本的价钱是a元,比一支圆珠笔价钱的4倍多3.2元,用式子表示一支圆珠笔的价钱是( )。
生:4a。
(出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是a元,圆珠笔的价钱是笔记本的4倍,一支圆珠笔多少元?)
生(想了一会儿):错了,第二题是4a,第一题是a÷4。
面对知识缺陷型的学生可以采用“反问”的理答方式,有两种较好的处理方法。第一种:回忆式。通过对过去知识的回忆让学生不仅知道这个知识是什么,而且明确它是怎么来的,从而重新建构概念。第二种:类比式。通过同类型问题的类比,让学生明白错在哪儿,正确的应该是什么,在比较中重新建构概念。
三、思维障碍型
师:一本笔记本的价钱是a元,比一支圆珠笔价钱的4倍多3.2元,用式子表示一支圆珠笔的价钱是( )。
生:4a+3.2,4倍就是4a,多3.2是+3.2。
师:4a表示什么意思?
生:哦,错了,应该是a÷4。
师:然后呢?
生(兴奋不已):也错了,应该是-3.2。
师:确定吗?
生:应该是(a-3.2)÷4。
师:如果你能把刚才这些话用一幅直观的图表示就更棒了。
生1犹豫。
师:把谁看成单位“1”?
生1:圆珠笔的价钱。
师:圆珠笔的4倍多3.2元,怎么画?
生1:
面对思维障碍型的学生,先“反問”再“探问”,通过反问先让学生知道自己错了,错在哪儿,再运用探问,引导学生经历画图策略。在回访中发现,学生很好地接受并运用了画图策略,思维达到了关联水平。
四、方法单一型
师:甲×1.3=乙×0.8,甲和乙谁大谁小?
生1:甲>乙。因为1.3>0.8,要让甲×1.3=乙×0.8,则甲>乙。
生2:1.3个甲等于0.8个乙,一个是1个多,一个是1个不到(比划),所以甲肯定小于乙。
生3:我们也可以画图,
甲<乙。
生4:甲×1.3=乙×0.8,左右两边积相等,那么一个乘数大,另一个乘数肯定小。
生5:可以用假设法,比如我们可以假设甲=0.8,那么乙不就是1.3吗?
事后访谈发现有的学生喜欢用画图的方法,有的喜欢用假设法,有的喜欢用意义理解。每个孩子的接受角度是不同的,教师认为好的方法在他的眼里并不一定是好的。因此,面对学生方法单一时,通过转问,集思广益,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法比教师直接陈述效果好。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理论、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陈朝辉.智慧理答演绎精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5):44-46.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