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映 杨佩颖
摘 要:受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思想素质状况之定位、定形、及其未来发展前景,令人堪忧。本文对如何加强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思想品德;集体生活;人格
急剧变革的时代步伐带动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和新旧观念的交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也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的融汇而进入我们的校园,使得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陷入“盲然不知所从”的困扰之中。那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品质?根据当前教育形式和经济社会的特点,必须对中小学生进行“三要”教育:
一、要结合家庭因素进行品德教育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弗洛姆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
应当和家长建立良好关系,及时互相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有问题及时互通沟通,因势利导。让家长积极、有意识地参与学校工作,让家长意识到,家庭系统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重要的,并协同学校一起对学生思想行为进行正确导向。主要采取定期开展家长会,不定期进行上门家访和电话家访,做到“面向全体、注重群体、深入个体。”尤其是对那些“溺爱自己孩子、或给孩子太大压力”的家长,给予教育方法上的劝导、协同改进。在家长的心目中务必树立这样的思想: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人格教育,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面对未来。
二、要结合学校工作定位导向
(一)课堂教学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学习是一个艰苦而持久的过程,通过学习,可以塑造、发展学生的坚韧性、自制力、主动性和独立性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在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过程中,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众所周知,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对发展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年,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经常根据学科的特点适时地引导学生向优秀人物学习。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尊老爱幼、是一个“由此及彼、由自己到他人”的全过程。一次,我给学生播放了“《雕》牌透明皂的一则公益广告——妈妈给奶奶洗脚、女儿给妈妈洗脚”的音像片,课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为你的父母亲洗脚。后来,我在学生的书上看到了许多家长的留言,尤其是其中一位家长,还写了一封信。在信里,家长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真诚的谢意。
(二)班级集体团队活动
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集体。班集体使得学生习惯于系统地和有目的地学习,得到克服困难的锻炼,并且品尝到集体生活的乐趣。通过有组织的集体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群、自制、利他、勇敢和顽强等优良的性格特征,使其具有谦让、分享、不怕挫折的健康心理;也有利于克服孤独、自私等不良的性格特征。苏联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AC.MakapeHko)也曾指出,要在集体中,通过集体教育。比如设置情境,知道学生广泛地参加道德实践活动,来形成正确的道德信念。运动会前,我的一名学生因训练受伤,虽伤势不严重,但仍不方便行走。于是我号召学生对其进行帮助,以防伤势加重。当时创设的这种道德情境符合学生所掌握的助人为乐的道德概念,激发了他们的道德需要。下课后,我总会看到几个同学为该学生上卫生间保驾护航。在大家的帮助下,他恢复得很快,再次顺利地站在运动场上,而那几名助人为乐的同学也受到了老师、家长、同学的高度赞扬。他们也深刻地体会到一种助人成功的愉悦,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肯定的道德情感体验。
(三)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做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经常听到他们这样说:“老师,您跟他说一说,他最听您的话了。”学生为什么愿意听老师的话?这除了教师这一职业本身所富有的魅力之外,我们是不是要想想还有其他的原因呢?
我的学生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老师,你有两张面孔,当我们犯错的时候你是那么严厉,可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你总是那么亲切。”这话可说的褒贬皆有,但却让我知道了,学生喜欢和一个愿意倾听他们心声的老师在一起。学会倾听你才能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三、要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助能力
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合理组织活动,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班队课上“我行,我酷!”的个性表演增强了自信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活动,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学生们腹前垫着与自己刚出生时体重相等的圆滚滚的重物,比赛穿衣、换鞋、折叠衣物。短短的几分钟,他们不仅仅在为获得胜利而努力,也在感受着母亲怀孕时候的辛苦。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使学生感受了集体生活的魅力。“寓教于乐”,做到“润物细无声”。
当然,在引进协作教育的同时,也应引进竞争机制,与时俱进。孩子们生活在飞速发展的时代,紧跟时代步伐,引进竞争机制,时不我待。可能你非常优秀,就如同阿里巴巴总裁的一句话“拿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但只要你低头看看自己,“自身就是最大的对手”。与同学竞争,与自己竞争,不断超越同学、不断“超越自己”,才不会被淘汰。良好的集体生活不排斥善意的竞争,竞争只会使集体更加奋发向上。
我坚持不懈地关注着学生的成长,真正体会到有问题怎么办——应疏不应堵,应导不应禁。正所谓“疏胜于堵、导胜于禁”。而学生的进步也见证了我的努力。昔日连值日都不愿意去做的张廷每天上学之前還会为家里的模具作坊打开电源,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郑亿也树立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将刻苦学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结合了起来,使自己过得既丰富又快乐。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外界的干扰,将会有许许多多的其他不良现象向这些学生,也向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发出挑战。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挑起这付担子,不能仅仅把工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更应该着手尝试去解决问题,预测新问题,使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实际的意义,使每个学生都拥有美丽的花一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上海幼儿研究室.独生子女的行为特点与品德教育调查.
[2]骆伯巍.教育心理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杨颖映(1977—),女,汉族,浙江乐清人,本科,中小学一级,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杨佩颖(1978—),女,汉族,浙江乐清人,中小学一级,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