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传统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8-08-27 16:53汤生旺
文理导航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初中培养

汤生旺

【摘 要】历史学科的传统人文精神内容丰富,对初中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传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努力克服条件的制约,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传统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传统人文;培养

一、培养学生传统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

传统人文精神是社会文明发展,凝聚在生活规范与个体生命行为轨迹的心理状态。是中国文化的智慧结晶,是代表东方文化的精髓。

在春秋战国社会转型时期,孔子曾经向当时的社会呼吁“仁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朴素的人文精神。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尊重人,要关爱人,包容他人。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社会中,地缘政治、宗教冲突、民族矛盾、边界争端、经济危机、恐怖主义每天都在发生着。在合作与竞争中如何使国家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提升每一个公民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传统人文精神又是提升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

人类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全球经济的多元化必然带来的政治的风云变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来接纳各种文明。在文明传播与接纳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我们要本着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的国际文明精神才能体现大国本该有的风度,要培养学生尊重世界不同民族的与文明共同发展。培养学生心怀天下,面向未来的国际格局。

在世界全球化一体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仅仅培养出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远远不能立足于世界潮流中。国家发展战略,选择“和平发展”与“公平正义”的外交。这一些以尊重他国,“君子和而不同”的文化理信念是相一致的,是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从国民素质到民族精神的提升都源于历史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初中历史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将学生培养成有灵魂有人格有文化的个体。更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法治理念和崇尚理性思维的现代公民输送到社会。人文精神,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并没有独立的章节进行系统阐述。但在初中教材中却是星罗棋布。

初中阶段学生的人文精神正在逐步形成,更多的人文精神内涵需要在这教学中渗透,帮助学生从丰富的历史知识中体会人文精神,去感悟历史长河中的人文精神,直至形成情感价值观。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行和能力的人,促进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如何更好的在教学中呈现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灵上,让初中生拥有爱国知礼、健全的人格、高尚情操、宽容尊重、理性冷静的优秀品质。如何将人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是一节课堂教学的事,更是教学的艺术体现。让学生沐浴在丰富而又有温度的人文精神盛宴,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影响传统人文精神教学的几个因素

大多数的初中历史教学是传统教学的模式。一般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法。特别在农村初中尤其这样。教师成为主体并成为课堂主导。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教育并没有在授课中很好的完成。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农村中学的教育设施的投入。农村中学也逐渐开始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但是随着教学手段的革新,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教育依然被忽视。甚至在精美的课件中学生只是观赏课件中所呈现出来的史实。隐藏在史实背后深厚的人文精神,没有被提及,造成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缺失。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关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众多,贯穿在人类社会政治制度史、社会经济发展史与思想文化发展史中,例如,初中二年级的历史教材,是以鸦片战争为序幕,揭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通过这些教材中的史实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从维护民族尊严,培养学生的社会历史的使命感与历史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不断进取探索的精神,从而升华对其他国家民族的尊重,对和平的珍视,对人类发展共同体的认同。这一些的渗透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深入渗透与潜移默化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在社会、家庭、学校片面性的关注追求升学率的背景下,片面追求学生的成绩、轻视学生的素质能力,往往会陷入有知识没文化的尴尬。

从一线课堂教学及教学评价反馈来看,教师在描绘人文精神的有关内容时,学生总是听得似是而非,云里雾里。这种原本炫丽多彩的人文历史被遗弃在角落了无人问津。以致在历史中考,有关人文精神的考查的有关知识也是寥若晨星。

教师的个人性别、爱好、倾向都会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精神价值观的方向与培养。初中学生,無论是在人生观还是世界观,人类历史发展观都在成长,没有形成独立的世界观与人文观,老师个人的性格中的狭隘倾向往往影响学生的人文精神。

笔者曾经在一所学校教学交流中听取《抗日战争》这一章节的同课异构。男性教师性格中带有点较真、偏激、容易冲动,他在讲述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侵略中国东北三省,直到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5年8月15号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历史后,这位老师加上一段个人对日本民族的评价,他说:日本这个大和民族是个危险的民族,总是爱侵略别人,日本人的存在给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很潜在的威协,本人很反感日本。

这样的一番话对学生造成了极不利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甚至有些学生在听完这句话之在课堂上说到:让日本人在亚洲消失应该;也让日本尝尝侵略的痛苦。这种思想是偏激的狭隘的,没有形成正确的人文观。

另外一位女教师在讲解课程之后,是这样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特别是民族的抗争史和屈辱史是让我们更加珍视,珍惜现在的和平。是让我们更加懂得国家发展综合实力是决定民族强大的支柱,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些优点与缺点,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都是渴望和平。而战争,只是因为那时统治者铸成的错,我们应该展望未来,世界才越来越美好。

话音未落班及立刻响起热烈掌声。由此可见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与性格是深深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精神世界。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传统人文精神

1.明确传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本质

人文精神是人类活动缔造并注入了价值的征象,它经过人本身,人与自然万物对对立统一的过程,是有意识的作用于社会与宇宙的全部活动与结果的,都是人文精神的内涵。

中国是一个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家,几千年来的文明发展折射并焕发出东方古国特有的人文内涵,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文化常和稳固的人文向心力。

传统人文包括了:家国一体、天人合一、尊道重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精忠报国、修身慎独、刚毅力行等,这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人文精神对人类文明的突出贡献;是推动世界和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驱动力。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体悟民族尊严

家国情怀是最重要的人文精神之一,我们要善于把握隐藏在教材中的点滴民族情结与爱国情感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材中提炼更多的历史人物来阐述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的人文精神,表达了对国家真诚情感。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人物身上都能捕捉到这种炽烈,真诚的爱国情怀。

汉代爱国者苏武,被汉帝委以重任,出使匈奴,被扣押。后来又被流放到北海牧羊,苏武此时身心受到茫无边境的沙漠和冰天雪地的摧残,更有匈奴首领数次以死相胁与金钱利诱,打算对苏武劝降,面对苦难与金钱,苏武没有动摇对汉王朝的忠诚,始终铭记国家的重托。用坚定的信念诠释了国家尊严高于一切!还有文天祥在面对个人荣华与民族尊严,文天祥毅然决然的选择放弃个人的荣华富贵,用死来捍卫民族尊严,在《过零丁洋》诗中他写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史丹心照汗青。历史的教学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要培养学生内心世界真正的民族意识、公民意识和爱国意识。挖掘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素材,结合传统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

3.要注重培养健全人格,强化历史使命感

素质教育的人文本质特征在于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关注人性的教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已出尽能的自我完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上做一个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社会个体。在初中历史教教材中,像这样的仁人志士每个时代都出现,如杰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面对国家危难,面对英国坚船利炮的威胁,林则徐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种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感,跃然纸上。

孙中山在民族危难中为革命奔走而忘我,自强不息的奋斗。不为反动派酷刑威吓,而放弃理想的李大钊。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在民族危难外敌入侵时也激励人们奋起反抗的强大精神动力。

通过史实的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做一个全能的有文化的中国人。也让学生体会到民族情结、家国情怀与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得到洗礼产生共鸣,达到爱国情感的升华。

4.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审美情操,提升人文素质

欣赏艺术作品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初中是学习负担不重,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于培养传统人文精神,除了历史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可以通过优秀的人文艺术作品来陶冶高尚情操,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与审美能力。让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真善美。

壮美的山河与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浩瀚而悠久的人文精神就共同构成了中国独特魅力的历史人文资源。纵观历史长河中,这些人文资源如镶在织锦上的珍珠一样。有周朝礼乐制度而制作精美的青铜器,有王曦之的《兰亭序》为代表的书法飘逸潇洒之美,有凝固在大地上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有江南楼台亭榭的秀美又有北方大漠落日的雄浑。

在唐诗世界里。有王维、孟浩然的诗中描绘了幽美的山水景色和宁静的田园生活,让人的心灵沉浸在美丽的自然怀抱中,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怀,是中华民族热爱自然,重视天人合一的和谐关系的艺术积。再有高适、岑参描绘了塞外大漠奇异的风光,塑造了边关英雄,表达了保卫祖国,建立功勋的人生理想。同时也控诉了战争对人民和平生活的破坏,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性格。

传统人文精神的元素都在这些教材中。教师要在课堂中深入挖掘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给学生,让学生得到美的洗礼,提升自己对中国传统美学感悟,达到培养审美情操和高尚的艺术品味,提升人文素质。

5.关注现实社会,感受传统人文精神的力量

常言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说的是教育不能只沉浸在课本中的知识,更应提倡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的正能量,用心去体会传统人文精神的力量。

在当前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各种压力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加之人文关怀的缺失,原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容、友爱互助,淡然无存,取代之的是抱怨冷漠、挖苦嘲笑。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让传统人文精神唤醒现代文明中的人们。让尊道重德、仁爱孝悌、谦和礼让的人文关怀充满社会的各个层面。从我做起,给人们一个微笑,去鼓励人们。去包容他人,当别人遇到挫折时,少点嘲讽,多一份鼓励。这样才是有人文关怀的美好的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是根植于漫长历史长河中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滋补本民族文化血脉。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传递出独特的“人文智慧之光”,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强盛深厚的中国文化不仅深刻影响和改變的。世界文化格局,而且以强大的辐射影响着世界文明的进程。立足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内涵的自豪感,全面提升学生的传统人文精神素质。

【参考文献】

[1]陈长锁.历史教学莫忘“国际理解教育”.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0年第10期

[2]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版

猜你喜欢
初中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