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单
目前,音乐教学的许多新手段、新方法在学校课堂教学中普遍应用。像是投影仪VCD、、电脑、DVD、音响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已经走进课堂,走进音乐教学,这些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知识信息容为音乐教学模式创设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主宰课堂、手段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程资源
教学中的教师资源、环境资源和活动资源等都是音乐课程资源。其中实施音乐课程的骨干力量是教师资源;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等是环境资源;学校组织、参与或开展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是活动资源。
传统的音乐教学光靠嘴、钢琴、录音機、和黑板,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进入使教学具备了多元化、多样性,具有突破时空局限,扩大容量的特点。它使音乐教学内容由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使学生直接、间接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受。
教学中网络的引入,使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发挥网络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资源,根据需要,从网络上查找、获取资料,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许多音乐教学资料都可以从音乐网站上查找,下载并修改使用,将下载的好的教学音乐存放在电脑资料库中,可实现网络共享,让更多的学生或者老师分享这个资源。特别是Flash动画歌曲还有与之相配的画面,歌词字幕,这使得学生在熟悉歌曲,了解歌曲内涵上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下降了教师过去“高高在上”的权威,创造了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内心的想法尽情地流露,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创造了条件。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接触、认识、掌握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们的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进入音乐教学领域在综合处理和控制声音、图像、影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对音乐产生积极的兴趣。可以使音乐语言由抽象变为形象,由变静态变为动态,将枯燥的教学变为灵动的课堂。触动学生心灵,提高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欣赏《梁祝》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梁祝》的视频,通过学生观察视频,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然后再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学生的兴趣也随之倍增。这样的导入一开始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就会自己不自觉地对即将开始的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的音乐语言转化成形象生动的声像音画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能创设意境,使学生感官受到刺激,更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在《鼓上的小米粒》教学中,创编歌词表演动作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他小朋友创作的表演情况展示出来,用来启发其他的孩子进行创意表演展示。同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要求每组表演的动作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潜能。
到了汇报表演的时候,各组将各组创意展示出来,有的组小朋友围成圆圈成小鼓状,小米粒可以用中间两位小朋友来表演,其他的小朋友与中间的小朋友随着音乐表演相应的敲鼓、拍手、跳动与肢体律动等动作;有的组是结队则以集体舞的形式表演,各组的表演各有特色,都能成功地描述作品的艺术形象;有的组大家一起根据歌曲的力度变化与内涵天真地表演;通过创编与讨论,体验和想象,再经过全班交流、师生评价等等,吸取最有新意和创意的动作,进行恰当组合,更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又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时,可以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展示中间的一个片段,请学生欣赏鉴别乐曲的多种表现方式,然后再配上恰当的图片和动画,就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让学生随音乐入情、入境、动情、想象、体验音乐所表达描绘的丰富多样、细致的感情色彩,让学生参与音乐的感知体验。
现在信息技术下的音乐课堂设计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课堂的优化需要每一位音乐老师深入学习音乐教育理念,从不同角度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研究、改进。这样才会让学生的多种观感参与进来,为动态音乐课堂的建构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