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燕
【摘 要】中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对该课内容的如何呈现,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国工笔画的课堂体验非常少,我们称之为“偏科”。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初中美术;偏科
今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中国。一则两国元首夫妇现场参与书画修复的新闻火爆书画界,四幅被合照的国画瞬间成了明星,两幅工笔花鸟,两幅写意山水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不管懂不懂书画,就在这一瞬间,全民被普及了书画知识,四幅画的粉丝迅猛暴涨,对国画的欣赏人数也变的更多起来。传统的中国画从古至今,从来不缺少欣赏者、追随者,只是这突如其来的暴涨幸福,让艺术爱好者们有点措手不及。尤其是在课堂上传授美术知识的老师们,有些甚至连自己都不懂其画的含义,纷纷加紧“补脑”,继而告知学生,告知询问其意的亲朋。
其实,中国画课程在初中美术课本上都有独立章节的学习与介绍。虽然,初中美术课程在全国有很多版本,但不管是哪种版本,除了适当加入富有浓郁的当地特色艺术文化的内容外,其他的课程内容设置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中国传统绘画的课程,任何版本美术书本的编排专家都会精心编辑设计,并放入适合初中生心理特征和认知学习规律的最佳单元内。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工笔画工整精美、通俗易懂;写意画粗犷豪迈、意境绵延,都会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但纵观中国画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我们发现只有10%的老师选择既上工笔绘画课,又上写意绘画课,体验“三矾九染”的细心工整与写意的水墨淋漓;50%的老师会选择利用课件上欣赏课,以此区分写意与工笔的不同特征;30%的老师选择只上写意课,通过让学生执笔、沾墨等一些列的规范动作,了解写意画的水墨关系;还有10%的老师选择讲述法或者自习。也就是说,中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对该课内容的如何呈现,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国工笔画的课堂体验非常少,我们称之为“偏科”。
初中美术的课程内容丰富且类别跨度大,选择上什么内容,在未成为中考科目以前,老师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選择。所谓“教无定法”,只要能传道授业解惑,各种“解数”都可以用。举苏教版为例,在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造型天地章节中,共有三课传统的中国绘画:《轻描淡写总相宜》、《笔情墨意抒胸臆》、《水墨交融写青山》,具体内容分别为工笔花鸟、写意花鸟及写意山水。这几个内容属于造型表现,是要求学生进行实际练习学习的。在10%的选择上工笔花鸟画的老师群体里,绝大部分教师会选择吴炳的《出水芙蓉图》让学生临摹;极少部分老师会额外提供资料,选择合适的临摹作品;几乎没有哪个学校的老师会让学生写生,继而到提炼线条,再到上色完成。在课堂中,选择亲自示范或者网络示范的老师占95%,由此可以看出,工笔画学习的首要条件是要有专业的老师,并且有过绘画经验的老师为佳。老师“能力”的大小会影响初次尝试绘制工笔花鸟画的初中生的学习热情与审美,而老师的工笔花鸟画知识及技能的掌握也将导致美术课堂的“偏科”。这种“偏科”现象的原因,第一是因为传授知识的老师本身已经不再画中国画,尤其是工笔花鸟画,对中国画的画理和画艺已经有所淡忘,继而在选择上只选择写意花鸟或者写意山水。第二是因为课堂的可操作性。众所周知,工笔画等于“工夫画”,一幅好的工笔花鸟画需要长时间的描摹设色,这在短短的45分钟内是绝对完成不了的。加上工笔画本身的作画步骤繁琐,技巧性高,很多老师宁可多上几节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也不愿意让学生利用几节课的时间只画同一幅工笔画。第三是因为教师对工笔花鸟画的轻视。很多老师认为工笔画只要花时间上去就能画的好,所以没有艺术价值,还有的老师认为工笔花鸟画画风过于严谨、设色浓重,失去了传统水墨的微妙。教师心理的轻视、不感兴趣,直接造成学生的“偏科”。实际上,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地位非常高,尤其发展至宋代,工笔花鸟画进入了全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有实力的工笔画花鸟画家,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绘画作品及宝贵的理论和作画经验,影响至今。两位国家元首的夫人手中分别拿了象征和美的工笔荷花与象征国色天香的工笔牡丹,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借此画表达了向往美好和平的愿望,所以,工笔花鸟画课程不能被“偏科”。
如何解决工笔花鸟画的“偏科”现象:
(一)岗位需要:全能型的专业老师
现在很多学校都已经配备了专业老师,跨专业的代课老师越来越少。尤其是美术即将成为中考科目以后,美术课并不只是“依葫芦画瓢”。随便哪科老师都可以代上的科目了。怎样培养出全能型专业教师?首先要认清形势。美术老师不能只是懂一两种知识技能类别的“偏科”老师,而是除了精通一两种知识技能外,同时又懂得大部分知识技能的全能型教师。其次,培训是基础,考核是保障。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几次的培训与考核能有效唤醒部分教师“沉睡”的专业知识技能,使其无法再“瞌睡”。
(二)专业成长:塑造“多面手”的自己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美术教师除了每日必要的上课,在课余可以挤出时间为自己“充电”。一方面可以有效完成教育教学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能塑造日益技艺精湛的自己,使自己更加充实。一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充实自己。电脑上有很多美术名家录的视频与课程,我们可以博采众长。第二,我们可以参加各个高校的短训班。时间短、收效快,关键是我们还可以结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学友,能帮助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三)展示自己:寻找自身的不足
所谓 “艺高人胆大”, 只有不断参加各类大大小小的比赛、展览,你才能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有待提升的方向,同时还能吸取他人在不同领域取得的经验分享,让自己不做“偏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