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在“外国文学史”课程中的实践

2018-08-27 03:23李学辰
文教资料 2018年8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目标注意事项

李学辰

摘 要: “外国文学史”是中文专业的核心课程,双语教学在“外国文学史”课程中的实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双语教学在“外国文学史”课程中实践的教学目标,即专业知识教育、提高英语水平、培养英语思维模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安排、多媒体教学、考核方式、开设专题讲座等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师资培训等注意事项。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外国文学史”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的实践是与时俱进的。伴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需求,双语教学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高等院校中得到广泛实施,但是在不同课程中,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需要区别讨论。“外国文学史”是中文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是新闻传播、音乐、美术等人文社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其本身具有跨民族、跨文化、跨语言的特殊性质,在文化全球化进程的潮流中,必然是中文专业实施双语教学首要的重镇。本文拟结合“外国文学史”课程的特殊性,讨论双语教学法在“外国文学史”课程中实施的目标、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双语教学在“外国文学史”课程中的教学目标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讲述内容繁芜,在地域范围上包括欧美和亚非两个区域的文学(即除中国文学以外的其他各国文学),民族众多,文化各异,语言多样;时间跨度上从公元前20世纪至当代,内容丰富,形态各异;需要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分析、归纳、总结介绍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民族精神、人文传统,以及特定时代的文艺思潮、哲学观点等,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对异域文化的认知,提高其文学鉴赏与批评能力。据笔者调查,目前“外国文学史”课程除个别特殊的学校外,基本上都处在普及型教育阶段,即以灌输式教育为主,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双语教学不是完全的浸没式的外语教学,而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教学,学生以外语为语言载体学习专业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汉语与外语两种语言环境中自由转换。外语不仅是学习的对象,而且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手段和工具,双语教学的实施不仅能够实现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有学者指出:“高等学校双语教学正是冲破了原有的外语教育模式和专业课教学模式,使学生能有效掌握学科专业术语和英语表达特点,培养英语思维能力,阅读和翻译英文专业资料,并在学科专业英语中运用自如。”[1]

英语是当今世界通行语言,也是国内外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语种,在“外国文学史”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基本以汉语为第一语言,英语为第二语言。各高校,“外国文学史”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上、下两个学期,这个时候,学生基本已经修完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概论》《美学》等课程,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掌握了基本的分析作家作品的方法与能力;进入大三,大部分同学已经通过全国四六级英语水平测试,词汇量、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能够更好地参加到双语教学中。

“外国文学史”课程虽然涵盖面广、时间跨度大,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多方面内容,但是也有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学生对异域文化、民族精神、文学作品的接受、理解能力,尤其是对欧美文化与文学作品的接受与理解。语言是一个民族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第二语言为英语的双语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欧美文化与文学。

这些都为双语教学在“外国文学史”课程中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此,双语教学在“外国文学史”课程中的实施就具有了一些特定的目标。

首先,“外国文学史”课程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认知异域文化,也要加强学生对英语专有名词的认识和把握,如国名、人名、文艺思潮名称、哲学专业术语、作品名称等,进一步开阔其视野、加强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其次,双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育的延续与深化。学生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熟悉了“外国文学史”课程中的专业英语词汇、语法及语篇特征,其专业文献阅讀能力、交流能力都将得到很大的提高,甚至能够用英语进行讨论、演讲、写作。这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所向。

再次,“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专业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对异域文化尤其是欧美文化、民族精神形成理性的了解,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从而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英语思维模式,适应文化全球化。举例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及文学作品中有“红颜祸水”的观念与主题,但是在欧美文学作品中对女性是没有这种歧视观念的,尤其在欧洲几次比较重大的转折时期,对女性都是竭力地讴歌与赞美,例如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作家但丁在《神曲》中对女性的推崇、19世纪德国作家歌德在《浮士德》中吟咏的“永恒的女性,引我们飞升”[2]453,都对女性的高洁品德、启迪智慧、引导人类文明进步进行了肯定和赞美。对中国学生而言,只有了解欧洲历史的巨变、欧洲各民族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欧洲文化对女性的态度,才能把握和理解这两部文学作品,才能形成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新时代。

双语教学在“外国文学史”课程中的教学目标是循序渐进的,需要教师、学生长时间的互动合作、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双语教学在“外国文学史”课程中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基本方法。

二、双语教学在“外国文学史”课程中实施的基本方法

双语教学与“外国文学史”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相容性,双语教学中的第二语言英语与该课程讲述的重点即欧美文学相交叉,两者结合刚好可以使彼此的教学目标与效果相得益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遵循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1.教学设计。双语教学不是纯粹的语言教学,是以汉语、英语两种语言为媒介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遵循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灵活多变,切忌浸没式的纯汉语或纯英语教学。

2.教学内容。由于教师和学生需要在汉语、英语两种语言环境中切换,有时一些英语的专有名词、特殊句式可能需要汉语的复述,也可能一些词语、句子需要用两种语言互相翻译,这样在时间上,双语教学会比传统的“外国文学史”课程需要更多的时间,那么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就需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3.运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及多媒体设备,比如讲到古希腊文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登录大英博物馆网站看古希腊时代的雕塑等艺术品,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通过向学生展示异域文化、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设备如PPT展示,则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强化教学效果。

4.考核方式。双语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汉语教学,在考核的时候不应该拘泥于汉语教学的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复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比如说英语的论文写作与汉语的“外国文学史”试卷相结合,各占总成绩的50%,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考查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5.开设专题讲座。开设与“外国文学史”课程相关的英语专题讲座,将课堂内容向外延伸,让学生有机会全方位接触英语,为其提供了学习英语、深化专业知识的环境。

由于“外国文学史”课程的独特性质及其实施双语教学的特殊目标,在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师、学生和外在条件等多重因素,灵活应用。

三、双语教学在“外国文学史”课程中实践的注意事项

双语教学在欧美国家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得比较成熟,但是在我国教育领域兴起的时间还很短,仅有二三十年的历程,而且“外国文学史”课程是一门不断变化发展和完善的课程,这就给双语教学的实践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有些地方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1.关于教材的选择。目前国内通行的“外国文学史”教材有的是按国别史编写的,有的是按时间顺序和地域范围编写的,基本都是用汉语书写,不下十几种,其中流传最广、口碑最好的要数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朱维之主编的“外国文学史”(包括欧美卷和亚非卷);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万隆主编的《简明外国文学史》是纯英文编写的,存在一些缺陷,且流传不广。“外国文学史”教材的编写现状已经比较成熟,但都是中国人眼中的“外国文学史”,是经过中国文化选择和过滤后的外国文学史,而非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学“发展史”。我们可以以朱维之主编的“外国文学史”为纲,遵循其讲述的线索和侧重点,涉及具体作家作品时参考国外的英文原版教材,如讲到美国作家作品时就可以参考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剑桥美国文学史》,对作家作品进行分析,保证学生接触到地道的英文文学评论,学习西方人的文学审美、评论观点与方式方法。这有利于学生与世界主流文化接轨。

2.对教师的特殊要求。在“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师资的要求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学科知识、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探索科研能力,从而能充分理解运用原版教材,把握学科前沿,国外学习经历、熟悉国外语言环境”[1]。

这是双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就一般教学来讲,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对等的,但是在双语教学中,任课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学者指出:“合格的双语教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能够满足教学的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字能力的基本素质;二是具有能够满足教学的学科专业基本素质。无论上述两种基本素质中,哪一种素质欠缺,都会对双语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3]一方面,良好的专业素养、汉英两种语言的熟练应用能力是对教师基本能力的要求,也是双语教学的基础。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具体表现为课堂组织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

课堂组织能力包括对教学节奏与进度的控制、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气氛的调节、课堂活动的组织、现场信息反馈、教学语言切换、教学工具的灵活运用、教师语言风格等。双语教学需要语言环境,开始上课时教学的节奏与进度需要缓慢进行,待学生进入双语状态之后再增进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安排需要简介明朗、重点突出,由于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不停地转换,尤其需要一些时间强调专业名词,因此“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双语教学势必在时间上比较紧张,这需要教师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详略得当;虽然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是其听力、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授课过程中,为防止学生产生胆怯心理,教师需要在课程的教学设计、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到教學中,鼓励其主动参加师生互动,形成师生间的双向理解与默契配合;可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增加讨论课、演讲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讲到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时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份英文戏剧表演的作业,让学生阅读莎士比亚戏剧的同时,仔细品味咀嚼戏剧的语言,并进行演绎,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

当前没有针对“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双语教学培训,再加上师资培训缺乏,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探索“摸着石头过河”,这种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双语教学对任课教师的高素质、高能力的要求,急需改变。我们可以考虑通过英语培训、经验交流、观摩教学的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言,双语教学在“外国文学史”课程中的实践是以英语为工具学习“外国文学史”专业知识的教学方式,在本质上属于中文专业课教学,在双语教学环境中,英语不仅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获取前沿专业知识的工具。海德格尔曾说“存在的意义必须以自身的方式展示出来”[4]137,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双丰收是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检验双语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在学习知识和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双语教学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及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手段。

目前,除少数高水平大学外,绝大部分高校的双语教学还处在准备和起始阶段,虽然很多高等学校在双语教学方面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立项、评估体系,制定并完善了相应的指导性文件,也在不断总结已有经验,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双语教学授课方式与方法,但是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失当、师资水平急需提高等原因,双语教学在“外国文学史”课程中的实践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谈多娇.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10):91-94.

[2]歌德,著.绿原,译.浮士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453.

[3]杨淑芹,孟凡丽.试析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9(4):153-158.

[4]涂成林.现象学的使命: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萨特[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13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7AZW008;苏州科技大学科研基金项目XKQ201208。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教学目标注意事项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有哪些注意事项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