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相珍
莒县中医医院,山东日照 276500
中风又称为脑卒中,在中医学上是对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统称,好发于老年人群,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倒、人事不清,伴有语言障碍,半身不遂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1-2]。研究显示对于中风患者给予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其恢复[3]。该文就该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20例老年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中风患者进行护理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220例老年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中风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其中男性55例,女性55例,年龄范围为62~86岁,平均年龄为(70.11±2.03)岁;实验组 110 例中风患者给予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护理,其中男性52例,女性58例,年龄范围为65~84岁,平均年龄为(71.14±2.6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常规护理措施 对照组110例中风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检测一般生命体征(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住院宣教,教导其安全使用病床等基础医疗设备,并指导中风患者合理饮食,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
1.2.2 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措施 护理工作人员首先要了解每一位中风患者的体质,结合临床具体症状体征,制定恰当的个性化护理方针,如患者伴有原发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特点,给予健康宣教,耐心为患者讲解中风的发病相关因素,建议患者从生活方式和饮食中进行调理,同时进行适当的肢体、语言的康复活动,如走步、练太极等,从而达到改善病情[4]。遇到中风患者病程较长,病情严重,难以治愈的情况时,患者的思想情志多数较低沉,负面情绪也较为严重,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此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耐心为患者疏导不良情绪,为患者讲解既往成功治愈的病例,使患者建立治愈的信心,为患者播放轻音乐,培养兴趣,转移注意力,增加巡房次数,使患者感到贴心周到的护理,帮助其缓解负面情绪[5]。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应用Barthel指数[6]来表示,分数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中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护理满意度评分应用自制调查表来进行,分数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对该文中所有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110例中风患者给予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3.44±1.69)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3±1.50)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平均住院时间为(15.72±1.93)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措施中风患者的比较(±s)
表1 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措施中风患者的比较(±s)
组别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平均住院时间(d)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实验组(n=110)对照组(n=110)t值P值83.44±1.69 58.91±1.71 107.009 5 0.000 0 15.72±1.93 19.63±1.84 15.378 8 0.000 0 92.53±1.50 69.21±1.72 107.169 9 0.000 0
近年来,我国老年中风患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此病发病急且病情多变,病后往往遗留后遗症,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危害老年人生命安全的重大疾患[7]。
研究已证实,给予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8]。该次研究对老年中风患者给予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护理,通过与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可行性。中医“治未病”理论有诸多优点:①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应用,不但可以满足患者的基本护理需求,并且再此基础上增加了中医护理特点,中医护理全程服务下,还增加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②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中风患者的病情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③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从患者体质、病情、情志以及康复锻炼等方面给予护理,明显改善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中风患者,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相对较高,且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中风患者护理中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并且缩短了中风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