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8-08-26 18:02杜守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方法

杜守霞

【摘 要】一句知识改变命运,改变了人们对读书的态度,也使人们更加开始注重文化素养的提升。更有一些先进的家长,在孩子处于学前阶段,就开展了早期阅读的准备。阅读能力的强弱,它关乎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此,研究者就此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与研究,以期能够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兴趣;方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218-01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越来越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既可以锻炼学生读的能力,更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陶冶学生的情操,继而让学生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展。但是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交给学生阅读的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階梯。”的确,读书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益处。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读书效率。语言的发展阶段分为了四部分,分别为听的能力、说的能力、读的能力、写的能力。阅读能力作为继听的能力、说的能力之后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也对其后语言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阅读,不仅可以增长我们的课外知识,为后续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而且还净化了我们的心灵,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正所谓,富有诗书气自华,更体现出了阅读的必要性。二、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营造阅读氛围,提倡自主阅读。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首先就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一个好的阅读环境才会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有继续阅读的欲望。首先,教师要带动全体的学生来进行阅读,因为一个好的阅读氛围需要一个集体来共同维护。其次,教师要为孩子规定固定的读书区,在这个读书区里,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课外书与其他的学生进行共享。最后,教师要制定一个阅读的规则,这个规则需要全体师生共同来遵守,以防止其他的学生来扰乱自习室的秩序。

2.教授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体验有限,而在面对长篇的阅读文章时,会有阅读困难的情况出现。这时,就需要语文老师将教学方法灌输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之中。而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懂得阅读有精细阅读和快速阅读之分,从而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咬文嚼字式的阅读形式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注重阅读方法的选择。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也要多锻炼学生听的能力和说的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不断的输入,才会有后继的输出,学生也才能够在读的能力上找到技巧与方法。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上《观潮》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粗略的去读文章。教师先带领学生将文章的段落梳理出来。将文章分成来潮前、来潮时、来潮后这三大部分来进行阅读。然后在了解了文章的大致脉络以后,再进行精细的阅读。在这精细的阅读当中,就需要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剖析,注意文中的特征变化。如,学生可以通过细细品读,可以体会出观潮人之多、浪潮的壮观、响声之大、人的情绪之高涨等等。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阅读方法的讲解,会让学生很快的学到掌控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细细品味阅读,发掘阅读奥秘。

一篇好的文章,是需要细细品味和反复咀嚼才能领略文章的精华,体会文章的奥妙。而在调查中我们却经常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为了读书而读书。他们大多是迫于阅读的数量和效率在阅读,而很少有学生是为了读书的乐趣而阅读。在适应了快节奏的这个时代,让学生慢下来去细细品味阅读,确实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多加以引导。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讲授《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文章深入的阅读,细细品味和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段落,通过巧妙的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如,对文中的第一自然段进行提问:凤凰花开时就是泼水节到来时,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对第二自然段进行提问:今年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人们特别高兴。“今年”指哪一年?对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进行提问:傣族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第四自然段......等等,以此类推,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让学生深刻的去品读文章,慢慢发现阅读的奥秘。

4.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选对好的书籍,已经是成功阅读的一半。教师在对于书籍的选择上,教师既要注意书籍所涉猎的全面性,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兴趣是学习做好的老师。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为学生寻找适合的阅读书籍。同时,有了阅读的兴趣之后,才能促进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当然,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需要寻求与家长的配合,引导学生不断的去阅读,从而慢慢的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紧扣“中华不振”这一主线,引导学生读书品味,了解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在这堂课的基础上,再举办有关阅读的手抄报的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爱阅读、喜欢阅读的好习惯。

结语:综上所述,阅读对我们显得格外重要。而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去进行有效的阅读,培养小学生爱读书爱阅读的好习惯。参考文献:

[1]郑小丽.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J].考试周刊,2018,(14):74.

[2]王雪梅.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2):216.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