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2018-08-26 18:02周丰婷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品德生活课堂

周丰婷

【摘 要】品德学科是实施小学德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如何利用品德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何充分发挥品德课应有的作用,让我们的品德课堂焕发生机,真正让品德课上进孩子的心中呢?这些问题值得每个品德老师思考。

【关键词】品德;教育;课堂;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18-01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品德学科是实施小学德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多,他们在家娇生惯养,从没受过什么委屈,更没有吃过苦,家长对孩子的“关怀备至”, 导致有的小学生形成自私自利,待人不礼貌,不会关心别人,甚至随意拿别人的东西,逆反心理较强等问题,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亟待提高。

如何利用品德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何充分发挥品德课应有的作用,让我们的品德课堂焕发生机,真正让品德课上进孩子的心中呢?这些问题值得每个品德老师思考。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實践,我总结了以下三点心得:一、课上学习和课下生活相结合,良好品行一以贯之

其实,品德课上老师讲的那些大道理,都是孩子们所了解,甚至是明白的。他们说起来都能头头是道,正所谓“说到容易,做到难”,当他们真正遇到相应的事情,就不一定那么做了。就拿前几天班里两个孩子打架的事情来说吧,其实事情的起因很小,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课间,王亮不下心撞了李勇一下,李勇急了,就顺势推了王亮一下,后来,两人谁也不示弱,就扭打在了一起。幸好我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一场“战争”的爆发。事后我问王亮:“品德课上,老师不是刚刚讲过,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吗?你为什么要打人呀?”王亮居然脱口而出:“是他先打我的,我妈妈说过,谁打我,我就得还过来!”我顿时无语了,感觉到自己的品德课似乎是白上了。事后,经过我的耐心教导,两个孩子相互道了歉,并握手言好,答应今后不再动手打人。

“打架”的问题虽然解决了,我却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当“打架”的事情发生时,孩子们怎么就忘记了品德课上关于“礼貌待人、团结友爱”的教导了呢?经过苦思冥想,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孩子们认为“上课”和“生活”是两回事,他们把品德课和生活实际分离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全班孩子受到更深刻的教育,我继续在“打架”事件上做起了文章。我在品德课上,开展了一次“别人打我我该不该还手”的辩论会。把全班孩子分为正反两方,经过激烈地辩论,大家很容易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他们都认为:“打架还手”的做法是严重错误的。接着我又引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如何做才对呢?下面我们就来个“表演秀”,满足大家一回当演员的愿望,大家愿意参加吗?学生们纷纷举手报名参加。我分别设置了“当事人”、“旁观者”、“家长”、“老师”、“路人”等不同的角色,让孩子们充分的表演。孩子们入情入境的表演起来,教室里好不热闹,就连平时上课最能走神的孩子也参与进来了。一时间,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风气在班里盛行开来,直到现在,班里从没再发生过 “吵嘴”、 “打架”这样的事情了。二、从生活中寻找问题,换位感受,把品德课上进学生心中

班里孩子乐观向上,活泼开朗,品德课上的那些大道理,他们都能背得滚瓜烂熟,身为品德老师的我,自然感觉很满意。可慢慢的,我发现有的孩子特别喜欢搞恶作剧,经常会忘记老师的叮嘱和道德上的约束。学校附近有位盲老人,爱在门口晒太阳或乘凉。每当下午放学的时候,总有调皮孩子爱跟老人“开玩笑”。不是把老人的拐棍拿走,然后悄悄地躲在一边看热闹,就是拿根毛毛草瘙痒老人的鼻子,好几次险些发生危险。尽管我对这些孩子进行过多次教育,孩子表面上也认错了,但趁人不备时,他们还是经常犯“老毛病”。对此,在品德课上,我组织孩子们玩了一个高难度的“画鼻子”游戏:我找两名同学蒙上眼睛,从座位上走上讲台,给娃娃画鼻子,然后再走回座位。看似简单的任务,却让孩子们丑态百出。他们有的举步维艰,半天挪动不了地方;有的孩子好不容易摸到了黑板前,却把鼻子画到了额头上;还有的孩子找不到回去的方向,直接撞上了墙壁。孩子们异常的兴奋,教室里“炸开了锅”,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同学把眼泪都笑出来了。我让“盲人”谈感受,让“观众”说看法。孩子们发言踊跃,有的孩子感慨地说:“真没想到,这么简单的动作,我怎么感觉那么难啊!”有的说:“眼睛看不到东西,真是太可怕了!”接着我又让孩子们观看了一部关于盲人的纪录片。片中盲人的生活,盲人的毅力着实让孩子们吃惊不小。孩子们纷纷表示不再歧视盲人,有的孩子说“我要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要制止那些嘲笑他们的人”、“我们应该给这些人提供更多的方便”……孩子们踊跃发言,个个慷慨激昂,那热情在下课铃声响后也丝毫不减。看到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样子,听着孩子们这些真诚的话语,我很欣慰,因为我的这节品德课上进了孩子们的心中,相信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三、从学生需要出发,设计鼓励性的评价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小学生更喜欢别人的鼓励和表扬,根据其年龄和心理特点,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评价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我在品德课里通过“学生行为自律”活动,评选出“自律小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另外还开展的“为自己评奖”、“夸夸我自己”等主题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习惯较差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孩子们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如 “大胆发言奖”、“文明礼貌奖”、“不乱扔纸屑奖” 等,这一个个自评奖项大大激励了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品德课课堂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我们的品德课堂焕发了生机,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与社会、自然相融,切身感受,孩子们真正成为了生活的主体。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作为一名教育者,只有改变教育方法,创新教育内容,适时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真正实现思品教学的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

[2]张香兰.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

[3]谭琳.从人教版小学品德教材对比看我国德育课程改革[J].考试周刊,2008(40).

[3]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猜你喜欢
品德生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