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樵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八月二十一日,总管内务府大臣英和向朝廷奏报有关审理宫中内左门当差太监王幅受擅自寄送书信给宫外家人的案例,并详细记录了王幅受寄出的家信内容。
此案中,王幅受曾多次托人寄信给住在天津县的母亲。这些往来书信最后都被查获了,奏折附件中甚至还保留了一封王幅受的母亲寄给他的家书。由于这件事违反了宫中禁例,王幅受被治罪处罚。但事件的源头,其实是紫禁城外的王母因为过分思念儿子,才托人带信给在宫中当差的儿子。可是,尽管是母亲的思念,也是被严格禁止的。
尽管有酷刑尾随,但这样的违规事例仍然屡见不鲜,毕竟思念家人、母亲乃是人之常情,只是宫中人偏偏没有这种属于常情的权利。正因为如此,清代其实有不少太监逃跑的案子,而逃离宫廷的诸多例子,既有成功的,自然也有失败的。被官府查拿到的逃跑太监们,多半也都得面对严厉的处罚。
许多太监初次逃离被捕后,会被送回宫中,再作处置。多半处罚是被总管太监仗责60下,然后再被判至吴甸、瓮山等处铡草一年。有些多次逃跑成为累犯的太监则会被加重处罚,例如被处以“铡割野草两年”。这些逃跑太监在接受割草劳役处罚完毕后,通常也不能回到原来当值的地方,只能被另外派到宮廷外围的“端则门”等各处所,当差执役。
面对严厉的宫廷禁规,宫中太监们有时也会与侍卫以及在圆明园等处当差的满族官员结交,进而请托帮忙代办打点私人事务。
嘉庆二十年七月发生的一起宫廷弊案中,便是与林爽文(台湾农民起义领袖)一案的逆犯后嗣林表、林显兄弟有重大关系。林爽文事件发生时,林氏兄弟因为年纪幼小,没被牵连处死,而是被解送至北京阉割,充当宫中太监内侍。九死一生的情况下,兄弟二人顺利生存了下来。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在宫中当差的两人渐渐开始有了人脉势力。不过,因为一时的得意,林家兄弟触犯了与官员私下往来的禁规,犯了宫中大忌,引起一连串的事件。
该起宫廷弊案因为牵连人数众多,引起了嘉庆的高度重视。毕竟净身入宫多年的逆犯后人,照理应当安静守法,可是林氏兄弟却私下四处结交宫中侍卫,甚至是内务府官员。因此,嘉庆特有旨意,林表、林显两兄弟以及其弟均被判以斩监候,酌期审明实情办理。
此外,林氏兄弟的房产也都被查抄入官。二等侍卫林寅登则因为私下与林表往来,被判发配新疆伊犁;内务府员外郎庆琛因为曾赠予林显布匹纱料,被降职为主事;而内务府正黄旗护军统领阿克当阿,也因与林显相互馈送物品与银两,被降为内务府郎中顶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