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爱玲传"在当今社会的娱乐化

2018-08-24 22:24张西庆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4期
关键词:张爱玲娱乐大众

张西庆

一、泛滥的“张爱玲传”

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探知着更多的未知领域;经济发展迅速,高楼林立;同时,文化也在迅速发展,市场群书林立,但在这里文化的发展却有一部分的娱乐化成分,除却那些真正做学问的学者,文化大部分阅读主体是普罗大众,他们出于各种原因想寻求思想上的丰富,但又逃不掉大众不变的追求娱乐心理,为了迎合这一市场以及大众的消费心理,张爱玲成为他们抓住的一个重点,是民国才女,有显赫的家室,有传奇的感情生活,有坎坷起伏的生活经历,而这些,大都是大众感兴趣的、想看的,当一本书既满足了自己对文化的渴求又满足了自己对名人生活的八卦,那他当然是乐意消费的,因此,近几年各版本的“张爱玲传”层出不穷,各大网络销售平台上能找到的“张爱玲传”高达几十种,笔者结合其他研究成果及自己的分析,对“张爱玲传”泛滥市场的现象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种原因:

(一)张爱玲是写作者的理想对象

其显赫的家室背景,李鸿章的重外孙女这一关系便可以赚足了噱头;加上其胡兰成的恋情,恰好胡兰成汉奸、才子、风流的三种标签也是极其引人注目,这样瞩目的两个人的恋情自然是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有好奇有噱头那么自己就会有关注度,某些文章或者出版物无非是为了关注度,那么这样一来,张爱玲便是这位最理想的写作对象。

(二)自身标签

虽然现在已经倡导男女平等,但作为一位女作家的张爱玲还是会被众人另眼相待,似乎女子一辈子能达到张爱玲的高度就已经很了不起,对于有成就的女作家,世人更怀有普遍好奇心,阅读女作家的作品,读者更容易做人、文合一之观,迅速越过其作品而寻求对作者本人的了解,甚至往往对本人的兴趣超过了作品。并且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等小说里创造了不少经典的角色和警句,像“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出名要趁早”等金句让人看了之后有醍醐灌顶之感,极大的传播了张爱玲的个人符号,加上张爱玲本身性格的独特,自然就被打上自立自强、标新立异等标签,便签有了,自然就应该广而告之作为榜样成为众人学习的对象。

(三)符合传记生产、消费的主客观要求

有噱头有市场自然就会带来商业利益,写一本书既给自己带来利益也为读者带来乐趣,何乐而不为?

就这样,“张爱玲传”被写了又写,出版了又出版,不管是出版商还是读者都觉得乐此不疲。

测,一昧关注私生活,使得如今的“张爱玲传”呈现一个泛滥且娱乐化的现象。

二、“张爱玲传”之通病

据北京化工大学张立群教授研究,众多“张爱玲传”主要分三个种类:以王羽《张爱玲传》、张均《张爱玲传》等学者为代表的“学术研究类”;以胡辛《最后的贵族张爱玲》、司美娟《张爱玲传奇》等偏重故事性的“人物故事类”;以白落梅《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的倾城往事》,梅寒《最好不相忘:张爱玲传》等为代表的“小说创作类”。

让人悲哀的是,目前市面上流传的“张爱玲传”第三类占多数,特别是近几年的图书市场,目前此类的“张爱玲传”仍在不断增长。以白落梅《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的倾城往事》为代表,它们大都具有以下弊病:

(一)辞藻堆砌

曾经年少初读白落梅,忍不住被她精致的文采吸引,羡慕那优美华丽的中国风文字,再长大一点回过头去读才发现她大篇的辞藻堆砌都多严重,这也是后晚期小说创作化“张爱玲传”的一个通病,每一章的开篇必用几百字不等和内容不相干的优美文字来引出,在叙述的中间也在有意识的使文字优美化,如白落梅《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里《簪缨世族》一节里开篇就写:“生命原本就充满了太多的惊奇与杜撰,没有谁可以清楚地诠释那些隐藏在剧幕后的谜底。落霞孤鹜,秋水无尘。倚一扇老旧的轩窗,看过落花飞雨,又见明月中天。终于明白,只要内心澄明,哪怕处身乱世,风云骤起,日子亦可以简静清朗。”优美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引起一个人的美感享受,初见这样的文字会让人惊叹作者的好文笔,但若整本书或是这样的书在市场里占了过多的市场则会显得流于表面了,毕竟,只有优美的文字却没有充实的内容去填充是没有用的。一个章节的内容,华丽的文字和所叙内容两个部分基本各占章节一半,这种过分注重表面文字的传记难免使得作品华而不实,而当今出版的各种“张爱玲传”则明显有这样的弊病。

(二)主观臆测,研究不深入

出版初就向着娱乐化、商业化出发的部分“张爱玲传”里,存在严重主观臆测的问题,新时期的张爱玲似乎成了“痴情”、“拜金主义”、“标新立异”的代名词,于是这些“张爱玲传”也着重从这些方面去写张爱玲,但一个人的形象总不是单方面的,人是复杂的动物,对一件事一个人的情感总是多变又复杂的,很多“张爱玲传”在写作过程中就犯了片面,用词不禁推敲的错误。如白落梅《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一书,在写到张爱玲的母亲时,白落梅这样写道:“在张爱玲的记忆力,母亲似乎一直都不是很重要。家里没有母亲,也不感到任何缺陷。”不知道白落梅是从哪得出的这一结论,但是据张爱玲的文章来看,母亲并不是一直都不重要,相反母亲一直很重要,她说:“我一直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我的母亲的,她是个美丽敏感的女人......在孩子的眼里她是辽远而神秘的。”可见,张爱玲对母亲的情感并不是像白落梅说的那样“家里没有母亲,也不感到任何缺陷。”

这样不严谨的错误在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为代表的“张爱玲传”里时常可以看见,为了塑造大众乐于看见的张爱玲的形象,他们根据已有的研究以及大众的印象过分的以主观感情带入张爱玲的生活,但张爱玲只是张爱玲,后代臆测出来的形象并不是那个真正的张爱玲,虽然她也拜金,她也任性,但更多的时候张爱玲是一个有烟火气息的人,和大家一样曾经活生生,有着丰富的经历与涌动复杂的内心,而不是现在这个被美化被臆测后搬上神坛让人观摩的张爱玲。

(三)商品化倾向

前面已经说过,张爱玲的身上有着不少的噱头与卖点,家世、感情、晚年的落寞都是当今社会愿意看的,而商品化的市场则是消费者爱看什么就迎合什么,所以后几年出版的“张爱玲传”写作的内容基本逃不过以下套路:气派的房子、孤寂的人;家世的交代、家族关系的梳理;接着便是好几章的篇幅大量描写渲染和胡兰成的爱情故事;最后便是弧桑、赖雅以及晚年的落寞。虽然这有利于我们理清张爱玲一生的大致时间线,但却篇篇大同小异,部部去迎合大众的娱乐八卦心理,忽视了对张爱玲的作品、心理等其他方面的描写,并且都是前人已经研究好的成果,商业化的部分“张爱玲传”紧紧照搬套路,稍稍从表面了解就大加渲染,缺少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关注,也缺少自己的探究的心理,一昧从表面去追求,人云亦云,故事、随笔倾向显著,版本价值低,太过关注营销、市场等物质方面的东西,反而忽略了根本的创作,使得“张爱玲传”严重向商业化倾斜。

三、结语

“张爱玲热”的掀起对研究张爱玲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和背景,但是却也是公眾对张爱玲的了解偏于片面化,固定化。娱乐化的“张爱玲传”大量出版有助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张爱玲,但也使得“张爱玲传”的商业化现象严重。张爱玲是一位伟大的女作家,除了了解她的私人感情、生活经历,我们还可以更多的关注她的作品,她丰富的内心活动的挖掘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情感和片面的形象,“张爱玲传”泛滥且缺少价值的现象还需得到改变。

猜你喜欢
张爱玲娱乐大众
九月雨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娱乐眼
张爱玲在路上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