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只因爱到深处

2018-08-24 10:26谢娟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亲情矛盾外婆

谢娟

[配套教材: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六课《散步》和写作训练《学会记事》]

【创课缘起】

暑假,我带着四岁多的女儿回娘家,妈妈早早准备了我最爱吃的猪肚蒸黑豆糯米。我拿出碗筷,用刀切了一大块,三下五除二吃完了,正准备切第二块时,妈妈走过来:“不要吃太多,这东西油腻,不好消化。”女儿在旁边插了一句:“外婆也像我妈妈一样,真有趣,又要我多吃,又怕我多吃。”我当时一惊,母女三代聚在厨房,展现的全是既纠结矛盾又温暖甜蜜的爱意。执教《散步》,我灵机一动,何不以此开展“矛盾的爱”的作文教学呢?

【创课思路】

1.导入,创情境。品读名篇,唤醒情感。

2.聊“矛盾”,积素材。引导学生以“生活”为本源,积累素材。

3.品“矛盾”,学方法。以经典课文为范例,阅读探究,学习总结方法。

4.悟“矛盾”,提立意。设计矛盾的解决方式,提高立意,丰富文章的内涵。

5.选“矛盾”,写作文。

【教学现场】

一、导入,创情境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节作文指导课。我们已经写过很多关于亲情话题的作文,亲情是我们每日生活的重要旋律。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来写亲情。请同学们先来看看一个帅小伙写的与妈妈对话的小片段。

(屏显龙应台《母亲节》节选)

我去探望我妈。一起在厨房里混时间,她说:“我烧了鱼。你爱吃鱼吧?”

我说:“妈,我不爱吃鱼。”

她说:“你不爱吃鱼?”

我说:“妈,我不爱吃鱼。”

她说:“是鲔鱼呀。”

我说:“谢谢啦。我不爱吃鱼。”

她说:“我加了芹菜。”

我说:“我不爱吃鱼。”

她说:“可是吃鱼很健康。”

我说:“我知道,可是我不爱吃鱼。”

她说:“健康的人通常吃很多鱼。”

我说:“我知道,可是我不吃鱼。”

她说:“长寿的人吃鱼比吃鸡肉还多。”

我说:“是的,妈妈,可是我不爱吃鱼。”

她说:“我也不是说你应该每天吃鱼,因为鱼吃太多了也不好,很多鱼可能含汞。”

我说:“是的,妈妈,可是我不去烦恼这问题,我反正不吃鱼。”

她说:“很多文明国家的人,都是以鱼为主 食的。”

我说:“我知道,可是我不吃鱼。”

她说:“那你有没有去检查过身体里的含 汞量?”

我说:“没有,妈妈,因为我不吃鱼。”

她说:“可是汞不只是在鱼里头。”

我说:“我知道,可是反正我不吃鱼。”

她说:“真的不吃鱼?”

我说:“真的不吃。”

她说:“连鲔鱼也不吃?”

我说:“对,鲔鱼也不吃。”

她说:“那你有没有试过加了芹菜的鲔鱼?”

我说:“没有。”

她说:“没试过,你怎么知道会不喜欢呢?”

我说:“妈,我真的不喜欢吃鱼。”

她说:“你就试试看嘛。”所以……我就吃了,尝了一点点。之后,她说,“怎么样,好吃吗?”

我说:“不喜欢,妈,我真的不爱吃鱼。”

她说:“那下次试试鲑鱼。你现在不多吃也好,我们反正要去餐厅。”

师:“我”和妈妈之间围绕着什么在交谈?

生:“吃鱼”与“不吃鱼”。

师:“我”与妈妈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矛盾?

生:妈妈要“我”吃因为吃鱼很好;“我”不想吃因为不喜欢。

师:你感受到这位妈妈的什么情感?

生:对儿子的关心和爱。

师:我们的妈妈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唠叨、这样充满矛盾的时候?

生:有。

师:谢谢你们帮我分析,我们暂且把亲人之间这种处处充满矛盾又时时洋溢着关爱、关心的情感取个名,就叫“矛盾的爱”,怎么样?《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有些东西只用眼睛是看不到的,还要用心灵看”,你们都有一颗善于发现和感受爱的心灵。那么请大家推广开来,搜集一下你们生活中这种“矛盾的爱”。

二、聊“矛盾”,积素材

1.教师引导,小组合作。

师:为了充分挖掘生活中矛盾的素材,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尽可能多的把你经历过的“矛盾的爱”分享给大家听。

2.学生交流,展现素材。

生:期末考试时奶奶想念我,却不让我回老家看她,怕影响我学习。

生:爸爸特喜欢看《东方时空》,但总是不看直播,等十点看重播,因为我在写作业。

生:妈妈常做我喜欢吃的红烧排骨,可吃饭的时候总说少吃点,长太胖不美。

生:妈妈自己买衣服时总说贵不买,可给爸爸和我买的时候总不问价格就直接付钱。

生:外婆吃东西总是从快要腐坏的吃起,新鲜的等到吃的时候又快要腐坏了。因为她怕我来了没好东西吃。

……

师:有人说,世界上最艰难的职业是为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纠结矛盾的问题。我的小孩刚刚五岁,我每天也会碰到很多这样的问题:小孩生病时“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小孩想吃零食时“禁还是放”,小孩与人打架时“管还是护”,天气变化时“加衣还是听小孩的”,等等。大家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小组交流,给我们呈现了这么多鲜活的素材,真是解决了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这样“矛盾的爱”写入作文,我想会使人耳目一新。

三、品“矛盾”,学方法

1.品讀名人名作。

师:有了素材,我们怎么把它写出来,怎么写得精彩,写得感人,写得丰富,就成了关键。请同学们打开教材快速默读莫怀戚的《散步》,看看产生矛盾的起因是什么。

生:我们去田野散步。

师:文中一家人的矛盾是什么?

生:散步时走大路还是走小路。

师:矛盾是如何解决的?

生:走小路。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展现一家人和睦温暖的家庭氛围和尊老爱幼的传统。

(屏显王祥夫的《母亲节》节选)

那年我去湖南,去了好长时间。我回来时母亲高兴极了,她不知拿什么给我好,又忙着给我炒菜。“喝酒吗?”母亲问我。我说喝,母亲便忙给我倒酒。我才喝了3杯,母亲便说:“喝酒不好,要少喝。”我就准备不喝了。刚放下杯子,母亲笑了,说:“离家这么久,就再喝点儿。”我又喝。才喝了两杯,母亲又说:“可不能再喝了,喝多了吃菜就不香了。”我停杯了。母親又笑了,说:“喝了5杯?那就再喝一杯,凑个双数吉庆。”说完亲自给我倒了一杯。我就又喝了。这次我真准备停杯了,母亲又笑着看我,说:“是不是还想喝?那就再喝一杯。”

我就又倒一杯,母亲看着我喝。“不许喝了,不许喝了。”母亲这次把酒瓶拿了起来。

我喝了那杯,眼泪就快出来了,我把杯子扣 起来。

母亲却又把杯子放好,又慢慢给我倒了一杯。“天冷,想喝就再喝一杯吧。”母亲说,看着我喝。

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师:这对母子的矛盾是什么?

生:“喝酒”与“不喝酒”,“喝多”与“喝少”的矛盾。

师:矛盾是如何解决的?

生:我被母亲深深地感动了。

师:这样的矛盾是如何写出来的?

生:细节描写如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叙述与抒情相结合。

2.方法总结。

师:同学们,如何把一篇以“矛盾的爱”为素材的亲情类作文写好呢?上面两篇文章的分析或许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你学到了什么方法?

生:首先弄清楚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矛盾是如何解决的。

生:要把产生矛盾双方的心理写出来。

生:要把矛盾产生的原因写出来,为什么会有矛盾呢?

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刻画矛盾的紧张感。

生:在矛盾解决过程中体现浓浓的亲情。

生:情感方面不仅仅是亲情,还可加入比如说尊老爱幼、爱美、宽容、善良、爱的责任、孝的传承,等等。

生:在叙述的同时加入一些抒情和议论。

师:同学们说得好,我们再总结一下写这种作文的方法。

(屏显)

(1)把矛盾的事件写清楚:

矛盾起因——矛盾产生的缘由

展现矛盾——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谁和谁产生了什么矛盾

解决矛盾——矛盾是如何解决的,紧紧扣住 立意

升华矛盾——感悟、立意、情感

(2)通过人物的对话,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展现矛盾的紧张感。

(3)赋予矛盾更多的内涵和情感,不仅仅是亲情。比如,尊老爱幼、爱的责任、宽容、善良等。

四、悟“矛盾”,提立意

1.独立思考写提纲。

师:毕淑敏说过:“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时已不再年轻。” 刚刚有一位同学说得好,要赋予矛盾更深的内涵,更多的情感,而不仅仅只有亲情。那我们再进一步探求一下,矛盾的解决过程中赋予哪些内涵和情感更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更能打动人心呢?围绕大家积累的素材来设计矛盾的解决方式以及领悟其中蕴含的情感,请大家写出提纲。

(屏显)

素材一:期末考试时奶奶想念我,却不让我回老家看她,怕影响我学习。

素材二:爸爸特喜欢看《东方时空》,但总是不看直播,等十点看重播,因为我在写作业。

素材三:妈妈常做我喜欢吃的红烧排骨,可吃饭的时候总说少吃点,长太胖不美。

素材四:妈妈自己买衣服时总说贵不买,可给爸爸和我买的时候总不问价格直接付钱。

素材五:外婆吃东西总是从快要腐坏的吃起,新鲜的等到吃的时候又快要腐坏了。因为她怕我来了没好东西吃。

2.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生:我选的素材四。妈妈长得很漂亮也很爱美,最喜欢粉色,有一次逛街看中一条少女风格的格子修身齐膝裙,徘徊了很久,商场做活动还要880元,一直舍不得买。妈妈快过生日了。我和爸爸在家策划,偷偷地去商场把裙子买回来,跟妈妈说在网上代购的,只要300元,当作生日礼物送给她。每次只要妈妈穿上那条裙子,别人都夸妈妈漂亮,这时妈妈都喜笑颜开地跟别人介绍,其实这个裙子蛮便宜的,我和爸爸在旁边互使眼色偷偷笑。

师(点评):爱美爱生活的妈妈,机灵聪慧的我,有爱的爸爸,一家人的幸福跃然纸上。“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写作这类作文既要有亲情又不限于亲情,赋予作文更多的内涵和情感,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比如在矛盾解决过程中还可以体现责任、孝心、勇敢、执着、独立精神、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赞美、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等。世间亲情千万种,矛盾,只因爱到深处,有了爱,矛盾便不再是矛盾。亲情也绝不仅限于在矛盾中体现,希望同学们既要用眼看,更要用心灵去感受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亲情。

五、选“矛盾”,写作文

师:请以“矛盾的爱”为主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展现亲情的作文,自拟题目,自主立意,把事情说清楚,不少于500字。

【创课所得】

叶圣陶和夏丏尊先生在合著的《阅读与写作》中写道:“写作素材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的素材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无尽地流注出来,而且常是澄清的。”物质条件极其丰富的生活环境,学生们亲情的感受力正在削弱,甚至对亲情越加淡漠,因此“亲情”这个话题作文学生容易写得千篇一律,陷入俗情节、俗写法、俗表达的枯燥套路,但它是人类永恒的情感,是中学作文教学绕不过去的话题。本课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打破写亲情的惯性,突破旧题材的局限,让亲情类作文写得更有生活质感和思维力度,将学生从狭窄的写作思路中解放出来,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心灵世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自由。

特级教师王春勤老师说:“让学生的体验‘活起来,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学生的情感‘流出来。”正是本课的初衷。

【学生作品】

外婆的爱

李 晟

“晟崽,外婆又炸了红薯片,想吃不?”外婆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當然想啦,我正准备回老家看您呢!”我欢呼着说。

“那可不行,你要考试了,不能影响学习。”没想到平时总盼我回家的外婆坚决拒绝了我。

放下电话的那一刻,我好似听到外婆一声声沉重的叹息。从外公过世后,外婆拒绝我们的邀请执意一个人住在乡下,只要有熟人来城里,我家必定会堆着一袋又一袋的家乡味。

唰唰,沙沙……风声和书写声汇成一曲交响乐,笔尖流淌的,是文字,更是思念。我决定回老家看外婆,就是明天,星期五放学后!我抓紧课间的每分每秒,终于赶在放学前完成了作业。

周五放学,我缠着爸妈以最快的速度出发。霓虹灯的五彩缤纷远远地抛在身后,路边的泥土和大树的枝叶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呼呼的风中扑面而来,老家到了!

我似一只小兔子飞快地拉开车门,冲进家,“外婆,外婆,我回来啦!快开门!”正在吃晚饭的外婆端着碗就出来了,愣了半天才相信这是真的,拉起我的双手,亲了又亲,好不高兴!一转身,桌上全摆满了外婆自制的红薯片、爆米花、炒花生等我小时候的最爱。

转到后院,地上堆放着各种蔬果,硕大的红薯、肥胖的芋头、鲜嫩的青菜、炸好的油豆腐。昏黄的灯光下,看着外婆忙碌的身影,那愈来愈弯下的腰身投在地上的影子,只有一个南瓜大小。本该尽享清福的外婆,却独自在老家,忍着寂寞,生怕耽误孙儿学习而独自思念。

时间无声却不停地行走,已是晚上十点。因为不能耽误周六的补习课,我们只能连夜回家。临走前,车子的尾箱像往常一样被压得直往下沉,大米、菜籽油、青菜、胡萝卜、大蒜叶、土鸡蛋,应有 尽有。

浅浅的月光流进我们的车厢,夜空中渺渺的几颗明星闪烁着,这诗意如画的乡村夜景,那样的美丽悠远,它是因了外婆这样勤劳的人的装扮吧。

如果可以,我愿把自己栽植成一株不老的牵牛,长在老家,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湖南省岳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珍珠山中学;414000)

猜你喜欢
亲情矛盾外婆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永不凋零的亲情
外婆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外婆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外婆回来了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