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018-08-24 10:26袁爱国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雁荡山境界师生

袁爱国

在温州工作的时候,每年春天,我都要组织全校师生去游览自然山水。初一年级登雁荡山,初二年级去洞头列岛观大海,初三年级去梅雨潭寻绿。不只是为了看风景,也为了写作,更为了孩子们的精神成长。登高望远寻梦,在游历中扩充胸襟,在写作中历练思想。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作创课的源头不在于书本,而在书本之外。开发并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资源,是提高写作教学品质的前提条件。写作教学是一项个性化极强的教学,只有师生主体参与研发的“生本教材”,才能管用、好用。因此,开发并构建写作课程资源,是每一位語文教师创课的起点。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的写作教学内容,结合地方课程资源、校本课程资源以及学生生活资源,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这是写作教学有效的基础。无论生活在乡村一隅,还是处于繁华的都市,师生的生活半径基本是一致的。教师的生活经历、学生的成长历程以及周遭人物的人生故事,皆可以整合为课程资源。这样的写作课,有天光云影,有人间烟火,有技法获得,有灵感乍现。

创课不是师生的群体梦呓,而是师生与文本、世界展开的生命对话。创课实施的关键在于深度学习的产生。培养以学习者与思想者双重身份参与的写作者,是当下写作创课亟待关注的课题。创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关注学生思路的明晰、思维的激活、思想的深化。2018年初,《神秘巨星》《无问西东》等电影热映,我们编制了写作导学案,有观影指南,有写作目标,有技法指导。观看电影进行写作创课,借助微信或QQ群师生互动交流,在自由写作与规定写作之间融通,创意无限,精彩连连。这样的写作教学,师生共享学习的快乐、思想的盛宴。

创课当有境界追求,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如果仅仅局限于技巧的获得,静态文本的升格,这样的小格局出不了大文章。“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剑南诗稿》)陆游摒弃了雕虫小技的钻研,在阅历、学识以及胸襟上磨炼,才会格局宏大,探得文心。创课品质的提升,在于关注写作内容的社会化以及写作主体的精神性。有境界的写作教学必须让学生有高质量的生命体验。写作创课既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不断内化“小宇宙”的丰富图景,也要强调写作的历史使命与公共情怀,鼓励“我手写我心”,写身边事,抒心中情,更倡导“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写作教学的课堂有笑声,有泪花,也有沉默静寂时的冥思苦想。这样的写作,才能让学生的内在生活与崇高的人生追求建立联系。

有境界的创课,当行走于思与诗之间。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描摹雁荡山水,只取“一角”或“一截”,或画小龙湫一角,或写雁荡山花,立意新奇,自成高格。潘天寿先生画语:“穷乡绝壑,篱落水边,幽花杂卉,乱石丛篁,随风摇曳,无处不是诗意,亦无处不是画意,有待慧眼慧心人随意拾取之耳。”绘画如此,写作亦如斯。写作教学的创客们,当细心察之!

猜你喜欢
雁荡山境界师生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品“境界”
游北雁荡山
雁荡山观石
游雁荡山
慎独的境界
麻辣师生
雁荡山中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