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成了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学生减负”呼声日益高涨。诚然,学生的压力日益增加这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合力造成的,但作为教师,应该从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开始,在保证教学质量情况下不断尝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一、当前作业存在的问题
有相当数量的作业是学生和教师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但是认真研究一下,还是能发现不少问题:
第一,从作业的形式看,书面作业多,口头、阅读作业少。
为应对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以书面作业为主,缺点是:耗时、容易使人疲倦、挤占了学生大量本应用于阅读的时间,有时学生甚至把作业等同于书面作业,没有阅读的习惯。而长期缺乏阅读积累,其结果往往是学生难以连贯表达,或者表达词汇贫乏,其负面效应不容小觑。
第二,从作业的内容看,记忆方面的作业多,运用方面的作业少。
学生的常规作业是以默写、背诵为主的,拓展运用的作业相对较少。更有甚者将“作文”这类以语言运用为目的的作业纯粹当成了背诵和默写。虽然这并不是教师布置作文的目的,但是实际教学中却并不鲜见。
第三,从完成作业预留的时间看,短期作业多,长期作业少。
学生的绝大部分作业是当天布置,次日交,教师批改反馈也基本在当日完成。这样做的效率自然是高的,但仅利于一些以记忆为主的客观题。《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综合性学习”在如此短平快的节奏下是难以完成的。
第四,从作业的完成情况看,共性作业多,个性作业少,独立完成的作业多,合作完成的作业少。
所有的作业是指向了同一个目标——标准答案。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意的是正确答案,而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被掩盖、被忽略,久而久之则是被遗忘。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教师在作业设计中着力进行有效性的研究,是帮助学生减负有效方法。
1.设计作业目标明晰、作业量适度
提高作业有效性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很明确地知道教师布置该项作业的目的,让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方向一致,师生形成合力。教师针对不同的目标应采用不同的形式。
以练习写字为目的的作业要求是书写规范工整,教师布置的作业应采取弹性的量。如某课练习写8个字,每个字写几遍是弹性的。学生照着例字摹写,写好了一个即可,自认为写得不够好可以多写几个。教师完全不必在意一行中有若干个空格,这些留白是学生的自我肯定。
以记忆为目的的作业采用以读代抄的形式。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后,将积累词语这一环节放在课前预习中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当天课堂教学中对易错字词进行一些指导后直接默写。获得满分的学生识字能力很强,可以不抄;有一些错误的学生识字能力还是不错的,可以少抄一些。
一些以理解为目的的作业可以设计多重难度,或是多种角度,让学生完成时有选择。针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不妨在完成作业前增加“说一说”这个环节,让学生先口头表述,在老师辅导后再落笔写作业。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当增加一些综合运用类型的作业,一个学期总量控制,一至两次即可。留出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内容融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这可以是个人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的长期作业。在此过程中,锻炼了语言文字的搜集、整理、表达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能力。
2.完成过程多方协作
作业这件事应该是老师和学生说了算的。作业目标由教师控制,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不断追求进步,追求超越。作业由学生控制,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弹性选择完成的量和内容,这个选择过程有的是自主选择,比如写字写几遍、综合学习的主题,有的是被动选择,比如词语抄写几遍,是根据默写情况来定。作业完成时间可以由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控制。家长将每天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记录下来,教师应根据班级的总体情况调节作业布置,针对极个别能力较弱的学生,应该特殊照顾。
3.评价环节收获自信
作业的评价不仅仅是老师给予的,学生应该参与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关于写字,教师给予评价后可以把作业本展示,不是展示写得好的字,而是轮流展示所有的作业。让所有學生对自我对他人作评价,并可以对老师的评价做出修正。不仅有总体评价,而且要关注细节,哪怕只有一个字写得漂亮,也可以表扬。有了这个评价环节,学生会为着自己的荣誉尽力写好字,这也就保证了这一减负增效做法得以顺利实施。努力寻找他人的优点,不挑刺,在彼此欣赏中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信心。
陈翠云,安徽怀远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