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视角看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

2018-08-24 10:48张光全贺清芸
新一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成因心理健康问题

张光全 贺清芸

摘 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关键词:教育视角;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成为社会现实的基本问题之一。根据2010年至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6年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留守儿童数量持续在2000万左右,从数量上看,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6年间累计下降174.15万人,下降的主体在初中阶段,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下降多与初中在校生人数下降幅度大有关,民政部公布2016年最新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比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数量下降了1117.24万人,降幅达55.3%。虽然如此,但我国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一、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具体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为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他们或由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或由监护人托付亲戚照管,长期处于这种有局限性的抚育方式和特殊的教育状况之中,在行为习惯上很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他们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极大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绪问题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基本是个人的情绪。其中既有中小学生本身在这一时间段内情绪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有相应的教育过程的原因。其表现形式在于留守儿童的心理不稳定,尤其是基本情绪不稳定。在中小学学生生活与学习中,很多留守儿童的情绪中存在一种善变的因子,往往因为一件小事儿引发其情绪的剧烈波动,导致不可以促的后果。例如一些留守儿童心理敏感,在一些日常教育过程中认为是在影射自己,由此导致其情绪发生细节性的关键微调教师无法在过程中及时发现,到时小情绪的积累更加严重由此引发情绪危机。对于留守儿童而言这样的情绪危机往往伴随着很多关键时刻的情绪失控,很容易导致相应事实上的状态时空引发严重的教学事故。

(二)情感问题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还表现在情感问题。主要表现为情感不稳定,情感有缺失,情感典型性强。所谓的情感不稳定指的是在留守儿童的情感生活中,完成情感的人不稳定,即留守儿童大多与其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或者是被托付给其基本的对于其监护人而言可信赖的亲友进行照料,还有一些情况下父母单个人进行相应的亲子互动,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实际上存在了单亲家庭的特性。这样一来,留守儿童的情感的缺失性就会表现出来,他们缺失的不仅是父爱母爱更严重的缺失一种非留守儿童所具备的情感教育环境。在情感教育环境的缺乏下,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表现在单一性情况的积极发展,例如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感特别是家庭情感缺失,其需要一种情感进行代替,于是早恋的情况在学校生活中就比较典型,但是留守儿童的早恋相较于其他中小学生的早恋问题而言,其具有的基本状况形同实际并不相同,其他学生的早恋行为实质上是一种试错行为,他们在成人世界的诱导下,力图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构架類似于成人世界的世界形态,其大部分可以说是停留在基本情感内容的层次,至于深层次的情感依赖则基本上达不到这一程度。然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本身的情感状态就是不完整的,其早恋很容易形成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依赖。在这样的情感依赖下,处于早恋状况中的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极端的情感问题。又由于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各有不同,基本的依赖情况也有不同,使留守儿童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的应激性行为有不可预见性,很多留守儿童因为教育的整体性原因,不能很好地完成自身情感意识的调节,导致基础的情感调节不能够完成,基本的情感意识不能够结构与解构,引发了不良的伦理、社会问题。

(三)交流问题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再有就是交流问题。所谓交流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够有效的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典型就是抑郁症与自闭症患者在留守儿童中人数的增加。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生活与学习的条件的狭窄而封底的,或者他们自认为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环境是封闭的,由此造成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在这样的自我封闭的过程中,留守儿童的交流问题就成为了中心,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认为自己生存在一个存在恶意的世界当中,在这个存在恶意的世界当中,自我封闭就成为了他们进行自我保护的自认为的唯一措施。在自我封闭的结构性诱因下,留守儿童生活在自我臆测的小世界当中,尽力通过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使自己的小世界更加稳固,更加有效,更加能够自圆其说,更加让小世界与现实实际实现意识上的平行化。

(四)状态问题

另外,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其状态相较于其他学生而言有其特殊性。农村留守儿童的状态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状态的不稳定性。由上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情感、情绪、交流都处于一种应激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处于一种突变的形式,学生自身的状态不稳定,二是家庭状态不稳定,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父母婚姻变故、家属离散等),他们的家庭实质上处于一种事实残缺,或者说家庭状态时而完整时而不完整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留守儿童心理起落可想而知,这种状况下导致的家庭教育的状态的善变性与不完整性更加突出.

二、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各种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笔者认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缺失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所谓家庭教育的缺失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家庭人员教育的缺失。作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所生存的家庭是不完整的家庭甚至于他们没有自身独有的家庭环境。面对这一情况,应该进行的家庭教育应为人员的不足引发家庭教育整体结构的缺失,作为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应为人员的学生父母没有进行他们应有的家庭教育。在人员缺失的背景下,基本的人员措施与人员结构状态变异,引发了家庭教育的不足。第二方面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观念的缺失。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只要让留守儿童有基本甚至于较好的物质条件就可以实现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其基本的出发点与认识来与是自身的经验认为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于自身也处于一种放养的状态,而自己对于自己的下一代也可以采取此种方式进行相应的教育。这样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留守儿童没有相应的家庭教育,或者家庭教育的教育者是其祖父母或者在父母看来可依赖的亲属,这些亲属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是不能与父母相提并论的。因此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有缺失的。

(二)社会教育不足

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社会教育难以覆盖到整个社会组织中的个人,而且对于整个社会教育中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而言,其基本的社会教育更是难以覆盖。其原因是留守儿童大部分集中于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留守儿童不可能受到社会整体上的关怀,而且留守大多集中于农村,他们基本的生活环境狭小,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之下,社会教育也不过就是所谓的家长里短的议论,这些议论对于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来说基本上是有害无益的,更由于现有的社会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发展使社会教育影响处于一种动态发展之中吗,在这样的条件下,社会教育的不足也使留守儿童心理上茫然不知所措,心理的空虚也为心理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基本的土壤。

(三)學校教育有待加强

在留守儿童中小学生的生活中,学校生活是他们基本的生活范围。在寄宿制学校,学校就是成为留守儿童的主要的生活空间,很多留守儿童一年当中基本生活在这个空间,这当然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组织活动与心理引导,但农村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基本属于乡镇中小学,这些中小学能够提供的服务也大多集中于知识性的服务之上,对于心理辅导则是相关教师进行兼职性的心理疏导,他们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实际上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够的,这些学生需要必要的与心理行为相适应适应的心理辅导则没有,由于学校教育中缺乏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与相应的专职教育方式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困境不能及时的排遣,在留守儿童之间很容易出现霸凌现象,这也易造成了校园欺凌危机情况的发生。

(四)自身教育循环有待提升

留守儿童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瑕疵的情况下,自身修养当然也存在一些提升的空间。但在现有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自身修养形成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良好修养形成的教育条件,造成基本的自我教育能力不足。简而言之,就是留守儿童自身并不能担负起自我教育的任务没有形成良性的教育循环网络,由此造成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事实上处于一种缺位的状态的下,影响留守儿童未来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

三、从教育学角度分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现有的教育基础上看,我们如果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首先是要完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让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庭中,使其拥有良好的亲情关系,改变目前多数家长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使留守儿童家长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健康成长。其次,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承担者,需要必要的组织机构的引导,必要的实现代位教育。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村家庭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入学,同时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净化社会环境,杜绝灰色社会现象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使社会教育成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保障。最后,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生活的基本时间需要认真进行相应的教育工作既要充实教师队伍,又要提升教师能力,发挥学校的关键作用,学校是关键的教育定位。综上所述实现留守儿童自我教育的良性循环。

总之,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红.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7.

[2]勾立贤.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探究[D].河北大学,2013.

[3]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成因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