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翥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文,文前小序有句云:“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其中“瓶”字之注,诸家解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今兹提出,加以讨论,以就教方家。
首先,我们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以下简称教材)给出的注释:“指家无余粮。瓶,盛粮食的器皿。粟,本指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这里指粮食。”
而与此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则给出的翻译为:“家中孩子甚多,粮缸里通常没有粮食能储存下来,我也找不到什么维持生计的办法。” 很显然,这个翻译是将“瓶”译作“粮缸”。
其次,我们看一下常见的陶渊明作品选本之注:
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缾,瓶,储粟器。”
唐满先选注《陶渊明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注:“瓶,瓦瓮,这里指米缸。”
郭维森、包景诚译注《陶渊明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注:“缻,口大腹小的陶器皿。”
魏正申著《陶渊明集译注》(文津出版社,1994)注:“米缸里没有存粮。”
孟二冬注译《陶渊明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注:“缾,同瓶,瓦瓮,这里指盛米的陶器。”
王瑶著《王瑶全集》卷一(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注:“缾,同瓶。”
曹明纲撰《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注:“瓶,古代储粮陶器。”
由上观之,各种选本除了在对“瓶”“缾”“缻”三字的选用上有差异外,各家对于“瓶”字的解释皆一致地认为“储粟器”,即盛粮食的器皿。郭、包二氏所注單就“缻”而论,无顾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所注可谓当而无用;王氏之注仅指出“缾”与“瓶”同,等于没注;其余诸家之注以及教材之翻译似与生活实际相合,与上下文义相贯通,虽有可取之处,但未免胶柱鼓瑟,亦于陶文文体特征未恰,故有申说之必要。
考诸文献,我们可以看出:“瓶”属器皿,但“瓶”不储藏粮食,即非储粟器。故此,上述诸家解释有点枉顾事实,随文释义,勉强作解。
“瓶”,《说文解字》作“缾”。据《汉语大字典》的解释:“古代比缶小的容器,用以汲水,也用以盛酒食。”从文献用例来看:“瓶”作为一种容器,据其功用,常见有三种:
其一,陶制汲水器。即从井里取水的器皿。亦泛指打水器皿。《易·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左传·襄公十七年》:“卫孙蒯田于曹隧,饮马于重丘,毁其瓶。”《礼仪·士丧礼》:“新盆、盘、瓶、废敦、重鬲,皆濯造于西阶下。”注:“……瓶以汲水也。……”。《汉书·陈遵传》与杨雄《酒箴》并云:“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前溪歌之二》:“为家不凿井,担瓶下前溪。”宋陆游《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诗:“汲取满瓶牛乳白,分流触石佩声长。”
其二,古炊器。即烧火煮熟食物的器皿。《礼记·礼器》:“夫奥者,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郑玄注:“盆、瓶,炊器也。”
其三,酒器。《诗·小雅·蓼莪》:“缾之罄矣,维罍之耻。”毛传:“缾小而罍大。”罍亦盛酒器。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象筵鸣宝瑟,金瓶泛羽巵。”李善注:“瓶,酒器也。”杜甫《少年行》:“不通姓氏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其四,泛指口小颈长腹大以盛液体的容器。包括以陶器、金属等制成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斛。”白居易《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宋·杨万里《梅花数枝篸两小瓷瓶雪寒一夜二瓶冻裂》诗:“玉工割取到人间,琢出瓶子和梅看。”《水浒传》第七八回:“瓶儿罐儿,也有两个耳朵。”《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原来那瓶子里,全是一瓶一瓶的清水。”
通观上述文献资料,可见“瓶”在古代中国属于一种家庭常用的小器皿,但一般不用于储存粮食。
此外,“瓶”尚有其他功用。我们看与“瓶”字有关的几个词语,它们皆表明“瓶”之功用与储粮毫无关涉。例如:
瓶玩:谓将花插在瓶中赏玩。《天雨花》第三七回:“奉小姐之命,采菊花瓶玩。”这里“瓶”作插花之用。
瓶笙:古时以瓶煎茶,微沸时发音如吹笙,故称。宋苏轼《瓶笙》诗引:“刘几仲饯饮东坡,中觞闻笙箫声……出于双瓶,水火相得,自然吟啸,盖食顷乃已。坐客惊叹,得未曾有,请作《瓶笙》诗记之。”这里“瓶”作煮茶之用。
瓶钵:僧人出行所带的餐具。瓶盛水,钵盛饭。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诗:“唯将旧瓶钵,却寄白云中。”这里“瓶”作餐具之用。
瓶罂:泛指小口大腹的陶瓷容器。唐杜牧《雨中作》诗:“浊醪气色严,皤腹瓶罂古。”这里“瓶”作饮酒之用。
既然“瓶”不储粮,那么陶文为何却说“瓶无储粟”,即瓶可储粮了呢?笔者以为,此为陶氏夸张的说法,极言家中存粮极少,贫穷之状。即使很小的容器,如瓶之类,也没有粮食可以储满。同时,我们知道,此文是一篇篇幅短小的抒情辞赋。它辞采华美、音韵和谐却又“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宋李格非《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因此,作为文学作品的陶文,我们不可以字字坐实理解。
同样,本文还有“审容膝之易安”句。“容膝”,教材注:“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极言居室狭小。”试想陶潜辞彭泽令归田的次年(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不是写过《归园田居》五首之诗吗?其第一首有句云:“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何以这里(《归去来兮辞》作于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便成了“容膝”之居了呢?
这里“容膝”暗用了《韩诗外传》中北郭先生辞楚王之聘的典故。《韩诗外传》卷九:“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殉楚国之忧,其可乎?”还有就是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宁安狭窄的贫居,而不愿出仕为官,居堂皇的官府之中这一思想。
另外,自陶氏“瓶无储粟”言出,此后便有“瓶储”一词。《汉语大词典》“瓶储”条云:指少量存粮。后来的古诗文中屡见“瓶储”之典,兹举数例:
宋·刘克壮《送赵叔愚赴浔州理掾》诗:“饥能驱我瓶储罄,老不饶人镜影华。”
金·赵元《次韵裕之见寄》之二:“瓶储看客常年惯,家具为农近日新。”
元·王恽《明农亭》:“樵苏甫有积,瓶储复无几。”
元·王恽《赠周曲山》:“瓮料黄虀剩,瓶储白粲空。”
元·杨镰《立秋日书事五首》诗:“空舍瓶储粟,寒蔬釜瀹羹。”
元·杨镰《题爱柏轩古风》:“虽无精金乏良玉,瓶储斗粟书满床。”
清·程嘉燧《友人饷粟书感》诗:“纸里已空难爱惜,瓶储欲罄未知谋。”
上述诸例皆指少量存粮而言。我们切不可未知语源,未加考量,望文生义,率尔作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