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即改变旧教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教学方法。“活教”能够激发学习兴趣,颇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这里介绍几种我尝试过的教法:
一、活教三类课
(一)精读课文,为学生树立一个自己崇拜的精神偶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兴趣?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若一位语文教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对教材内容胸有成竹,板书设计独具匠心,条理清晰。讲毛泽东诗词,即是一位巨人政治家;析《藤野先生》,涓涓师生情谊流于胸中,拳拳报国之志溢于言表;欣赏苏东坡之《明月几时有》,酷似一位潇洒倜傥、胸襟旷达之士,即兴现身吟诗赋词;拜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颇能见其“性本爱丘山”的高雅志趣;论是非,爱憎分明,分析文章鞭辟入里,出自老师之口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也就来了。
(二)阅读课文分层次,分组讨论学。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觉讨论,优生帮扶学困生,各抒己见,营造想说、敢说、创造性学习阅读课文的课堂情境。此外,教师还需了解学情,课前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要有所了解,依此调整座位布局,分好讨论小组。相信学生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独立思考。例如,《想和做》這篇思想评论文。文章针对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而引出自己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系起来。学习时,教师引导,注意把握各篇论点和论据;学习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体会较深的名言警句,编写提纲或即兴写读书笔记。这种以优等生为中心,“好”“中”“差”搭配组合以及质疑设问的教法与学法顺应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开拓了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就自己提出的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谈出自己的见解,引导阅读中使语文之魅力再现。
(三)自读课文“我”来上。在前两者教法的影响下,学生自然会产生走上讲台的兴趣。对于自读课文,则让学生自讲。首先以组为单位集体讨论写出试讲教案,接着小组内试讲且推选出上台试讲的同学。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学生的表现会出乎我们所料。他们中有些同学普通话特别标准,声音甜美;有的知识渊博,俨然一位小学者。有一位同学在讲《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时,博引旁征,列举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义愤填膺,有理有据地驳斥了日本侵略者少数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歪曲历史的奇谈怪论,带动了整个课堂的氛围。在这样尝试挑担——敢挑重担——巧挑重担的创造性学习过程中,既满足了优秀生,发展了中间生,还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多彩实践课
(一)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是最好的课本”,春冬之时,夏秋之际,不论什么时候,底蕴丰富的大自然是写生实践的最好课堂。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情涌动,诗意浓浓。带学生走出四堵墙的课堂,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淳朴的画意有了,奔涌的诗情来了,率真的个性也再现了。“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的境界浮现。引山泉满酌,怡然陶醉于大自然中,此时趁兴而作,“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没有矫揉造作之意,只有真情实感之味。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自我感受。写作课,教师可示范写作(在黑板上),与学生自作并行,当堂评讲。教师范写内容以学生了解的身边人或事为宜,以引起共鸣。再者,有条件时可去工厂见习,去园艺处听老农讲述,参加农田劳动,去当一周班长,实实在在的感受生活,一定能悟出写作的奥妙。此外,对一些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的课文,如《孔乙己》《范进中举》等可组织编演课本剧。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然后把它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既能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又能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开辩论会,组织演讲比赛,积极办好班报或校报。就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学生审美导向,以及国家时政热点等问题设置论题,展开辩论,教师做总结点评。组织办好班报或校报,这样让爱好文学的同学“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办好班报,设置丰富多彩的栏目,也可开辟纸上辩论栏目,为辩论会、演讲会准备条件。
活教“三类课”,乐学实践课,多渠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个走向。书本教育仅仅是教育的一个阶段,一个部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才构成教育的全部内涵和外延,即大教育。
康振志,甘肃武山县四门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