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备课中,备学生是核心环节,备学生的工作效果对于备课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现实状况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知识现状、生活背景、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征等内容展开。
一、了解高中学生学科实情
教师备课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生认知活动能力和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
二、研究学生的知识现状
这一点对备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高中新生的入学阶段,在语文方面的知识基础差异很大,对语文认识的程度也不同,这对以后的学习有重要影响。教师应把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每位学生的学情有个综合研究,为今后的教学设计打下基础。积累检查、作文批改、单元检测后,也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普遍问题要重点指导,个别问题要个别辅导。在具体备课时,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状况,例如在学习《过秦论》时,历史学科中相关知识,地理学科中的古代地理和现代地理概念,这样有助于课文的理解。
三、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
学生的生活背景包括学生的经历、经验,思想和家庭生活状况。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学习经历不同,进而对社会、对学习的观点和态度的很大不同,这些背景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如家长的知识水平,家长对语文的态度,对语文课的兴趣、认识等。
四、研究学生的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征
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更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思维能力更加成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但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认识问题不准确、不深刻,有时带有片面性。教师要采用多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情感的和心理上的。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要充分尊重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心理疏导,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如学生存在的不爱写作文的问题。
五、在备课中多方获取学生信息
首先,从学生的实际状态中获取信息,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遵循学生的思维情感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我们就必须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为此,在备课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寻找学生的起点、兴奋点:
一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者部分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
二是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三是哪些学生感兴趣,哪些学生觉得无味。教师应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该进行重点辅导,哪些可以忽略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寻找切入点,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是学生对以前哪个老师的哪种语文教学方法感兴趣。教师可以借鉴。
其次,从学生的个别差异中获取信息,进而设计不同的要求。教师要因人(班)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掌握了方法,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了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还可通過分层作业,全体学生可不同程度的落实新知识,充满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最后,还要预测学生学习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1.学生难懂的内容。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时刻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水平。教材上的知识内容有些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智力水平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可能就把学生难住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换位思考,想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由难到易的转化。
2.学生易错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减少问题,在备课时教师可以特意准备一些学生易出问题的实例,上课时故意错给学生看,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如材料作文大量抄原材料的问题。
3.学生易忘的内容。提前预料到学生用到这部分知识时可能会遗忘什么,从而有意地提前让学生温故知新。不仅如此,笔者常常预先把这部分内容提炼升华,甚至编成口诀,让学生轻松地记忆,为学生的应用扫清障碍。如:介词“以”释义编为“用、把、拿、凭、靠,因为、根据、按照”。
4.不感兴趣,消极应付的问题。教师的备课不只是备教材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备学生,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才能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的高质量。
刘军德,甘肃临泽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