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素养:语文教学的起点与归宿

2018-08-24 10:52张丽芝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8期
关键词:杨梅语文课赏析

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小学设置语文课时就已明确的,因此语文课就是关于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教与学。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它能够为人们认知世界、理解社会架一座桥梁,而语言的运用能力是语文最基础的能力,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以,作为当代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语言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更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始终都是语言素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言素养呢?

一、语文根基:聚焦词汇、句子、修辞等语言现象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但在日常的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学偏离了学科正道,生硬地将语文课演变成了政治课、历史课,甚至出现了建筑学、天文学等相关知识,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明确语文课的目标,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因此,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语文根基——聚焦词汇、句子、修辞等语言现象,并将语文根基贯彻于课堂教学始末。课堂上,教师避免片面注重文本理解,而是要注重为学生创造亲身感悟文本的机会,进而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例如,在解读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时,笔者以段为单位,采用“齐读——分析——总结”的模式,引导学生聚焦语言。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分析了“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抱”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小姑娘找到水的“惊喜”与“急迫”。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清晰语文根基,把握语文根据,更要聚焦词汇、句子、修辞等语言现象,使学生认识到文本中词的妙处,更能够深刻体会到文本作者的思想与情怀。

二、阅读目的:实现赏析性、感悟性阅读

阅读可以分为知识性和鉴赏性两大类,而相比较而言,知识性阅读是一种较为低级的阅读,而鉴赏性阅读可以分为赏析性阅读和感悟性阅读两大类,它较为关注语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工作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再是单一地读、写、听、说,而是培养学生语言魅力和敏感度,引导学生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语言资源。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开展赏析性阅读和感悟性阅读,完成阅读内容的内化,使学生有所收获。例如,在讲解王鲁彦的《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读“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长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要求学生重点赏析、感悟“贪婪”、“吮吸”、“伸展”以及“狭长的叶子”这四个词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大脑中呈现出杨梅树生机盎然的景象,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还能够使学生对杨梅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语言素养得到了培养。概括来讲,开展鉴赏性阅读,既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资源,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具有学生自身特色的语义网络体系,使学生走出语言匮乏的尴尬境地。

三、语言训练:开展读、写、听、说的实践活动

在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语文教学正从“语言要素教学”向“语言功能教学”的转化,具体来讲,就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运用语言开展实践活动。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要想使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技巧等语言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就必须要积极组织开展语言训练。这里提到的“训练”并不是生硬、机械的操练,更不是“题海”战,而是师生互动的基本形态,其中“训”往往是指教师引导、指导、点拨、讲解等行为;“练”往往是指学生实践的行为。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主动开展读、写、听、说的實践活动,进而实现训练的目的,这样的过程不仅生动有趣,还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讲解王鲁彦的《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笔者让学生比较“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与“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丝丝”这两句话,通过笔者的引导和点拨,学生认识到“津”能够说明杨梅“水”多,而“丝”不能够说明水多,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字”、“词”的魅力。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描写自己喜爱的水果的“味道”,进而使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培养。

语言素养既是语文教学的起点,还是语言教学的归宿,所以语言学习的根本途径是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母语教学也不例外。这不仅因为语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更在于人的思维主要是依靠语言进行的,语言的调整即思维的调整。

张丽芝,河北邢台市桥西区李村学区伍仲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杨梅语文课赏析
清欢杨梅酸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腊月杨梅红
杨梅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