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曼彻斯特》:现实主义下的影视美学

2018-08-24 10:48王永瑞
新一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王永瑞

摘 要:作为一部艺术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利用一个沉痛的故事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影片无论在叙事手法,视听语言,主体意蕴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一个题材沉重的影片获得业内的好评并不是偶然,更有超越性别,超越种族的限制,给予每个人追求自我,拥抱生活的勇气。

关键词:海边的曼彻斯特;现实主义;影视美学

真正的电影艺术不会回避人的情感与情欲,在充满商业资本冲击的环境中,保持浓郁的人文气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海边的曼彻斯特》却摒好莱坞电影工业化的制作,反其道而行之运用如白描般的手法,记录厌世工人李在哥哥去世后照顾侄子的故事,穿插着关于自我灵魂的寻找,面对伤痛时的救赎,对于生活的艰难抉择。

一、非线性叙事手法巧妙运用

非线性的叙事手法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兴起以来,昆汀《低俗小说》,盖里奇《两个大烟枪》包括国内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等电影皆是佳作。《海边的曼彻斯特》作为一部艺术长片,借鉴了一般商业片常用的非线性叙事手法,影片多源散乱与时空交错的叙事模式,巧妙的隐藏起了影片对于伤痛救赎的含义,在李钱德勒的乏味生活中,不时的闪回出李钱德勒的以前,交叉叙事与时空的巧妙运用,没有刻意的回避观众对于散乱叙事的困惑不解,导演恰恰的希望营造出一种非“全知视角”从主人公精神出发的真实感。

《海边的曼彻斯特》利用两个叙事的角度:李钱德勒的压抑生活,与家人相处的美好记忆。两个角度在不同方向勾勒出李钱德勒矛盾痛苦的内心世界与淡化伤痛的努力。多线的叙事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了导演的中心思想。影视戏剧故事讲究“动静”的结合,影片利用李钱德勒现在生活的“静”,衬托过去的“动”,动静结合弥补了影片时长对观众产生的审美疲劳而游离于影片之外。使得观众的视角集中于影片当中,在前后两个叙事角度在“非全知视角”的达到了对主人公内心的白描。

在影片的结尾,两个故事汇集在了一起,在一个不起眼的街头他终于得到了兰迪的原谅,但曼彻斯特的冬天依然存在,李钱德勒的伤痛还是如这冬天一样,化解依然需要时间,悲剧的特殊艺术性刺激着观影者对爱的反思与珍惜。火暴的类型影片能够刺激观众的神经,但电影作为一种对于生活再现的艺术,必定要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巧妙的运用交叉叙事与时空交错的手法,将故事复杂化和神秘化,却忠于影片核心的救赎,引导观众揭开悬念,完成自己精神上的升华,从而获得新的观影体验。

二、长镜头下的影视符号化特征

一部好的电影必然要通过真实来達到完美,这种真实既是达到时间的流动感,又使观众能够感受到空间的客观存在性。《海边的曼彻斯特》恰到火候利用长镜头与蒙太奇的交叉结合,使纪实主义与主旨精深高度融合。

影片开头如同纪录片的长镜头,将曼彻斯特的寒冷尽收眼底,李独自外出扫雪。此时,观众并未被告知李的遭遇,但长镜头带给了观众错觉,导演深刻的捕捉李钱德勒的迷离双眼,纪实镜头淋漓表现出迷失自我的病态,压抑下了人性关怀与寻找自我,给予观众思考的空间,观众回味李钱德勒自我救赎与内心的挣扎时,方能理解影片开头那乏味的长镜头,如同解密游戏一般,但又不被刻意的镜头语言所扼杀独立想象力。

电影的长镜头数次对准了白雪覆盖的道路,漫长无趣的长镜头似乎是在寻找什么,饱受压抑的李钱德勒彻底的被现实僵化,有意强调的“道路”在影片亦是一种符号和隐喻,更深的是强调李钱德勒对于“本我”存在意义的寻找,是李的心灵复苏之路。葬礼结束之后,叔侄两人漫步在城镇小路,运动长镜头下的李钱德勒主动向侄子表示的他的关怀,他心底的真诚与爱重新被唤醒,在帮侄子找到希望的时候也找回了迷失的自我。

三、色彩语言的传播效果

色彩无疑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语言,但作为一部含义深刻的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如果用传统美学批判,色彩的单调运用甚至是与复杂的主题相悖的。电影的影调以一种令人窒息的冷色为主,飘雪的小镇,灰蓝色的海面,冰封在白雪小镇中总有一直悲情色调。种种的冰冷也令观众难以窥探出李钱德勒的复杂人性。

李钱德勒的出场多半伴随着黑灰色的影调,灰、蓝、白等冷色调暗示李在用自己的冷酷去封闭自己,逃脱内心的负罪感,甚至不惜用拳头来保卫自己的尊严。但李并不是大恶之人,他放大的只是人性的卑劣。颜色的设定将主人公的情感由抽象化到具体化,降低观众的观影门槛,提升电影视听语言的风格。

但人是无法脱离情感而单独存在的,人的情感与人的性格是息息相关的。当李钱德勒与侄子的情感发生一系列对抗,磨合之后,李逐渐走出的阴霾,影片的最后,毫无生气海面上的橘色夕阳撕破了灰蓝的忧郁,钱德勒露出了微笑,橘色的夕阳意味着他人性的本能回归,经历了人性冷暖的他又如何面对生活,影片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并没有给出答案,这需要观众的思索,更是一个观众与自己灵魂对话的良性互动。

四、结语

“其实我们无处可去,身上背负着伤痛,没有救赎、没有解脱,可这才是人生啊。”如同影片的这句台词一样。在《海边的曼彻斯特》中,观众深深体验到人性的救赎,善恶的考验,爱的真谛是何物。这是一部内涵广阔的电影,不同的角度理解又有不同的体验。影片没有屈服于某一单一的影片元素,而是用不同的手法组接,使不同主题,不同视听语言精致的搭配在一起,如鸡尾酒般丰富的质感与错落的层次,令人惊艳万分。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骄傲的法国现实主义开创者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与新中国70年戏曲现代化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后现代语境下的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