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志忠
在针灸科,一位慕名而来的小伙子跟我说,他想看看自己的胃病是不是可以“冬病夏治”。原来小伙子就职于一家事务所,加班、出差、熬夜是常有的事,平时饮食不规律,再加上常有应酬,入职三年,经常无缘无故胃疼,有时候还会发生胃绞痛。了解情况之后,我告诉小伙子,他的这种胃病并不适合冬病夏治,适合冬病夏治的一定是由虚证和寒证引起的,如吃完冷饮就胃痛或吸入凉气后胃痛,这种胃痛特别喜欢“热”,喝点热水或用热的东西敷一敷就能缓解。
在这里提醒想来冬病夏治的患者,一定要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决定是否采用冬病夏治。最关键的还是应该到医院听取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医生,这样才能在“三伏天”给身体安上“小太阳”。
“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1.不要一味赶“头伏”,迟一天早一天不要紧
一般来说,“三伏天”是从二十四节气的“小暑”后开始,横跨“小暑”“大暑”“立秋”三个节气,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共30天,还有些年份是40天。为顺应天时,贴敷治疗定在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而当遇到历时40天的“三伏天”时,为了保证治疗的连贯性,使每次贴敷的间隔时间相同,通常会增加一次,称为“加强灸”。
2.“千人一贴”达不到应有的疗效
冬病夏治敷贴的药物也不是“一膏贴”“一样穴(位)”。如慢性支气管炎、咳喘、冬天易受凉等寒性病症患者,在药物上应选用温散性质的药材,敷贴部位主要为定喘穴和肺俞穴。定喘穴位于颈后部,敷上温散性的药有止喘功效,在肺俞穴上敷药则可以调理肺脏功能。至于那些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病的有过敏性体质的哮喘患者,主要选择的是祛风类药物,穴位则主要选择风门穴、大杼等。儿童敷贴也应辨证取穴,如偏于脾肺虚损的患儿,应选用调理脾肺功能的穴位,如肺俞穴、脾俞穴等;偏于脾肾虚损的患儿,应选用调理脾肾功能的穴位,如脾俞穴、肾俞穴等;平时痰多的患儿,应选用膻中穴等穴位;过敏体质患儿应选用内关等穴位。
中医所说的哮喘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是指临床上所见到的哮、咳、痰、喘等症状的综合征。一般情况下,只有阳虚体质的患者才适用于冬病夏治,而经常反复咳黄脓痰和咯血的患者,或有皮肤过敏体质的患者则不适宜。所以冬病夏治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热性病贴温性药会“火上浇油”
由于冬病夏治有其特有的适用人群,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有一些特有的感觉和症状,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种类慎重选择这种治疗方法。否则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由于过用助阳之品,耗伤阴液,引发其他疾病。一般疾病的患者如果盲目搭冬病夏治的“順风车”,有时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也许敷贴药物还会损伤皮肤,甚至引发皮肤溃烂等情况。痔疮、湿疹、咯血等热性病如果用温性药物敷贴,反而会“火上浇油”,使病情加重。
贴敷期间应减少活动
通常,贴敷的时间以4~6小时为宜,时间的长短可因人而异。对于皮肤不耐受的人群而言,贴敷2小时即可;皮肤不敏感者则可相对延长贴敷的时间;儿童耐受性较差,一般贴敷2~4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