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高龄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临床对比

2018-08-24 07:48裴福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3期
关键词:腰丛股骨颈股骨头

裴福刚

高龄人群因骨量流失、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较高, 增加股骨颈骨折发生风险。股骨颈骨折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25%~35%, 高龄股骨头置换术的常用麻醉方式包括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 但是对于两种麻醉方案优劣尚存在争议[1]。本研究分别对高龄股骨头置换术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 对其麻醉效果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76例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 每组38例。A组:男20例, 女18例;年龄71~80岁, 平均年龄(75.6±2.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B组:男22例, 女16例;年龄73~80岁,平均年龄(75.3±2.1)岁;ASA分级Ⅰ~Ⅱ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 患者取屈膝侧卧位, 穿刺L2~3或L3~4间隙, 进行硬膜外穿刺, 在穿刺针引导下,将腰穿针刺入硬膜外下腔, 注入等比重0.5%罗帕卡因2.0~2.5 ml, 退出腰穿针, 置入连续硬膜外导管, 退出穿刺针并固定。头侧留置硬膜外导管4 cm, 术中根据情况追加0.5%罗哌卡因2~4 ml。B组患者接受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外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①腰丛阻滞麻醉:取侧卧髂嵴连线, 脊柱外4 cm处取穿刺点, 经皮垂直刺入, 将神经刺激仪设定为1.0 mA, 诱发股四头肌收缩后减少至0.4 mA, 固定穿刺针, 回抽无血后注入1.5%氯普鲁卡因10 ml+0.4%罗哌卡因20 ml。②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成直线, 该连线中垂线上向尾端4 cm做穿刺点, 垂直进针后, 将神经刺激仪设定为1.0 mA, 小腿与足部肌肉颤搐反应后调至0.4 mA, 固定穿刺针, 回抽无血后注入1.5%氯普鲁卡因10 ml+0.4%罗哌卡因20 ml。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T0、T1、T2时HR、MAP、RR。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效果。麻醉效果采用5级评分法, 分数越高表示麻醉效果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HR、MAP、RR对比 A组患者T1时HR、RR高于本组T0、T2时及B组T1时, MAP低于本组T0、T2时及B组T1时,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T0、T1、T2时HR、MAP、R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HR、MAP、RR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HR、MAP、RR对比(±s)

注:与T1时对比, aP<0.05;与B组T1时对比, a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时间 HR(次/min) MAP(mm Hg) RR(次/min)A 组 38 T0 74.21±5.32a 91.36±4.69a 17.12±2.32a T1 79.62±4.58b 85.02±4.32b 20.36±2.12b T2 75.32±6.01a 90.58±4.61a 18.41±2.05a B 组 38 T0 74.21±6.32 91.24±4.58 17.11±2.08 T1 74.62±6.02 90.63±5.21 17.25±2.15 T2 74.19±5.96 91.24±5.32 17.21±2.04

2. 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起效时间对比 A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B组, 麻醉效果评分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效果对比( x-±s)

3 讨论

高龄患者因机体基础功能衰退, 骨质钙化, 导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增加, 而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经调查显示[2], 高龄患者占50%~80%伴有心脑血管并发症, 对手术与麻醉耐受性较差, 增加手术风险。因此,对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案, 对提高手术安全性有积极作用。

目前, 腰硬联合麻醉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是股骨头置换术的常用麻醉方案, 腰硬联合麻醉兼具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特点, 具有镇痛效果确切、麻醉起效快等特点[3-5]。因此, 腰硬联合麻醉常用于老年患者手术中, 可减少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风险, 且连续硬膜外置管能随手术时长持续给药[6,7]。但是腰硬联合麻醉也存在一定缺点, 如麻醉过程中上界麻醉平面不易控制, 易出现血管扩张, 导致血流动力学变化[8-10]。本研究显示, A组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RR及HR上升, MAP下降现象, 而B组患者术中MAP、RR及HR较为稳定;但A组麻醉起效时间较B组短, 麻醉效果评分也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维持术中呼吸循环稳定, 但是受穿刺及局部吸收的影响, 起效慢, 需加镇痛镇静药物维持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起效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快,麻醉效果更好, 与腰硬联合麻醉下麻醉药物快速作用于神经根周围起效相关, 药物浓度可经预置导管调整, 麻醉可控性好[4]。基于两种麻醉方案特点, 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选择安全性更高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综合上述,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股骨头置换术中起效快、麻醉效果较高,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呼吸循环较稳定, 临床需根据患者基础情况选择麻醉方案。

[收稿日期:2018-04-02]

猜你喜欢
腰丛股骨颈股骨头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