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展辉 唐世龙 陈锐河 张万宇 张小兵 卢强
肝内胆管结石是普外科常见性疾病, 近年来有发病率递增表现。总结肝胆管结石原因, 有局部感染、胆汁分泌多、胆汁排泄不佳等诸多因素, 疾病递增表现和当前人们生活节奏、环境恶化有一定关系[1]。临床资料指出, 肝胆管结石多发于左侧, 患者有腹痛以及压痛等消化道合并反应, 部分患者有食欲不佳以及精神较差等表现[2]。针对肝内胆管结石首选手术治疗方案, 具有治愈率高、快速缓解症状等价值[3]。但是, 不同手术方案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表现, 而胆道镜下肝胆管切开取石术优势突出。基于此, 本文就本院11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例, 进行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效果对比。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自愿参与, 经临床诊断证实, 无合并重要脏器疾病、手术禁忌证且意识清晰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9例。实验组男36例, 女 23例;年龄26~72岁, 平均年龄(56.20±10.07)岁;单侧结石患者53例, 双侧结石患者6例。对照组男34例, 女25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55.40±9.14)岁;单侧结石患者55例, 双侧结石患者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采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手术患者行侧卧位姿势并进行全身麻醉(全麻), 于患者右肋缘下方做斜切口,并进行肝组织钝性分离, 若有血管、胆管情况进行结扎, 并完成肝切除术, 包括左、右半肝切除术以及左外侧肝叶切除术, 右前后肝叶下段联合切除术, 患者术后留置T管进行引流。
1. 2. 2 实验组采用胆道镜下肝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患者术前行仰卧位姿势, 并进行气管插管全麻, 充分暴露手术患者胆总管病并剪开前壁, 取切口处结石, 随后置入胆道镜,综合患者结石位置、大小情况取出, 全部取净后进行肝管、胆管生理盐水冲洗, 最后置T管进行引流[4]。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切口感染、膈下感染、胆瘘)发生情况、术后结石残留情况、复发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50.35±39.20)ml、(115.20±11.30)min、(1.30±0.56)d, 优于对照组的 (168.60±39.60)ml、(147.60±20.35)min、(3.30±0.8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9%(2/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5%(10/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下床活动时间(d)实验组 59 50.35±39.20a 115.20±11.30a 1.30±0.56a对照组 59 168.60±39.60 147.60±20.35 3.30±0.85 t 16.3009 10.6917 15.0923 P 0.0000 0.0000 0.0000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 3 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1例患者有结石残留情况, 残留率为1.69%(1/59);对照组术后7例患者有结石残留情况, 残留率为11.86%(7/59);实验组术后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73, P=0.0280<0.05)。
2. 4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无复发情况, 对照组术后复发5例, 复发率为8.47%(5/59);实验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12,P=0.0223<0.05)。
肝胆管结石包括肝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等, 诱发因素较多, 包括局部感染、胆汁滞留以及免疫球蛋白、细菌等因素[5]。此类疾病患者有明显的胆绞痛、持续性胀痛等腹部疼痛表现, 直接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若就诊不及时, 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情况[6]。肝胆管结石一旦经影像学确诊, 需及时进行治疗, 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手术治疗可以快速解除结石导致的梗阻、腹痛等问题, 但是肝胆管结构相对复杂, 增加了结石手术难度以及术后结石残留、复发等问题[7]。胆道镜下肝胆管切开取石术, 不但能够提高结石取出率, 还能间接保护人体肝脏, 维护正常肝脏组织。相关资料指出, 胆道镜下实行肝胆管切开取石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以及结石残留率、复发率低等优势,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并加速患者恢复[8,9]。
本次实验对比接受了胆道镜下肝胆管切开取石术、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50.35±39.20)ml、(115.20±11.30)min、(1.30±0.56)d, 优于对照组的 (168.60±39.60)ml、(147.60±20.35)min、(3.30±0.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9%(2/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5%(10/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研究结果和万叔良等[10]的研究结果有明显一致性,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 证明了此次实验研究的可行性以及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
综上所述, 胆道镜下肝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等综合优势,具有实施价值。
[收稿日期:201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