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江苏 南京 211100)
脑梗死是被广泛认为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神经系统疾病,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1]。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发病基础的脑梗死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发生发展、溃疡斑块和斑块内出血及血栓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3]。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血Lp-PLA2、Hcy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性标志物,可以产生促炎介质,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及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4-6]。本研究通过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Lp-PLA2、Hcy水平,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中的意义。
选取2015年3月—2015年6月入住南京市江宁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诊断符合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7],并于24h后行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同时排除外伤、房颤、血管炎症、肿瘤、血液病等特殊原因引起的缺血性卒中者。男39例,女29例;平均年龄(68.35±12.76)岁。
1.2.1 颈动脉彩超检查 全部入组者均于入院后3天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双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及狭窄,斑块超声诊断IMT≥1.2mm及形成斑块或引起管腔狭窄为斑块组,达不到上述标准为非斑块组。
1.2.2 实验室指标 于清晨(24h内)空腹12h后,抽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Lp-PLA2水平,操作流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配套试剂及荧光检测血Hcy水平。
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示,68例患者中,有颈动脉斑块者46例(67.6%),无斑块者22例(32.4%)。斑块组血Lp-PLA2、Hcy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s )
表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s )
指标 斑块组(n=46) 无斑块组(n=22) t P Lp-PLA2(ng/mL) 286.24±106.21 225.01±102.56 2.470 0.015 Hcy(μmol/L) 18.23±4.86 14.68±2.67 2.407 0.018
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发生发展和最终破裂这一连锁过程中均有炎性介质的参与,因此临床上通常通过检测炎性介质的水平或活性,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状况。Lp-PLA2、Hcy为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性炎性标志物的研究热点,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及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血Lp-PLA2又称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可以水解内皮下间隙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产物,能刺激黏附因子及细胞因子产生,促进巨核细胞的生成,通过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变成泡沫细胞,从而形成动脉硬化斑块[8]。而高Hcy可以导致血管壁弹力纤维断裂、平滑肌细胞局灶性增生肥大;引起细胞内活性氧产生增加和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减少,导致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而斑块又能释放细胞因子和蛋白酶,降解纤维帽的平滑肌和胶原基质,引起斑块变脆、破裂,影响稳定性,最终导致血栓事件的发生[9]。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67.6%,斑块组血Lp-PLA2、Hcy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Lp-PLA2、Hcy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明确的关系,均为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付斌等等[10]研究认为,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具有相关性(P<0.05)。臧卫平等[11]研究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硬斑块组血Hcy的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洪等[12]研究显示,Hcy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血Lp-PLA2、Hcy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明显相关,可能为血栓性事件预防及控制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