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斌
(眉山肿瘤医院骨科 四川 眉山 620010)
尺骨桡骨骨折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手术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1]。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本文旨在探究分析尺骨茎突骨折类型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具体操作如下。
从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3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8例,女性25例,患者最高年龄71岁,最低年龄28岁,平均年龄(39.18±5.16)岁。根据骨折类型和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M1、M2、N1、N2组,其中,M1组20例,M2组9例,N1组16例,N2组8例,几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纳入标准:第一,所有患者均具备比较完整的临床资料;第二,在X线诊断时,所有患者均被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第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第四,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第一,合并明显关节炎以及其他关节疾病的患者;第二,所有患者受伤前腕关节功能不正常患者;第三,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所有患者均又同一位医师进行手术,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根据患者尺骨茎突骨折类型的不同,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克氏针加张力带固定和长臂石膏托旋后位固定,完成固定后,医师充分评估患者尺桡关节稳定情况,首先,一只手握住患者桡骨远端位置,并将患者的前臂通过旋转,保持中立体位。同时,另一只手抓住患者尺骨远端做掌侧或者背侧推动,方向相对桡骨方向。医院在评估过程中,如果出现尺骨远端出现松动的情况,并且合并摩擦感和漂浮感,同时背侧与健侧比较时,出现比较明显的差异,则可以判定为下尺桡关节不稳定,针对这类患者,需要采取长臂石膏托旋后位固定的方式治疗,时间大约在3周左右。针对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则需要采取手术治疗,首先选择患者腕尺侧进行切口,皮下保护尺神经手背支,通过手术方式,做好血肿清除,并且骨折部位显露出来,通过直视的方式,帮助患者骨折复位,同时,选择直径为0.8毫米到1毫米左右的克氏针,联合不可吸收缝线与细钢丝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同时,选择8字形张力带固定。如果患者骨块完整,则可以在复位完成后,选择2.0毫米的空心钉进行固定。完成固定后,做好相关检查确定固定良好,并且做好随访。
本次研究主要以患者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作为观察指标。
最后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s)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尺骨茎突骨折类型与固定方式治疗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表1 M1组与N1组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比较(±s)
表1 M1组与N1组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掌倾角 尺偏角 桡骨高度M1组 20 9.15±4.41 14.09±3.66 10.33±3.18 N1 组 16 7.13±6.62 14.26±4.58 9.93±4.01 P->0.05 >0.05 >0.05
表2 M2组与N2组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比较(±s)
表2 M2组与N2组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掌倾角 尺偏角 桡骨高度M1组 9 9.16±4.21 14.12±3.63 10.32±3.20 N1 组 8 7.15±6.58 14.29±4.59 9.90±4.04 P->0.05 >0.05 >0.05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中钙质流失越来越多,发生骨折的概率也随之提升。尺骨、桡骨骨折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2]。在该类型骨折当中,患者往往会感觉到极大的痛苦,并且关节功能与肢体功能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临床上需要对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充分排除尽可能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尺骨茎突骨折类型不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尺骨茎突骨折类型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患者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无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与王古衡,谢仁国,潘张军,等[3]在不同桡骨远端骨折分型方法中骨折类型与预后功能的关系分析中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治疗中,不同尺骨茎突骨折类型与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没有关联,临床上应该做好固定与稳定性检查,更好的保证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