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的书单
●莫泊桑:《项链》,《语文》(十年制学校课本试用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莫泊桑:《温泉》,李青崖译,新文艺出版社,1955
●巴尔扎克:《邦斯舅舅》,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普希金:《欧根·奥涅金》,查良铮译,新文艺出版社,1957
李凭
编辑约我写一篇读书体会,或许他想要的是关于历史名著的读后感,可是在我脑海里随即闪现的却是莫泊桑那篇短短的小说《项链》。记得那是早年中学教材里的课文,它使我非常感动,当天就将全篇一字不落地背下来了。至今半个世纪过去,虽然我已背不出全文,但是文章的开头却记得真切:“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由于命运的差错,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我没有精力去探究这篇课文的翻译者了,但是一直觉得这句话翻译得十分质朴到位,与如今新出版的种种译本相比,还是这样的词句平易达雅。
《项链》的意境是美的,美就美在它的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不错,由于美丽,玛蒂尔德才盼望展现自己的身姿,才刻意从闺蜜的首饰盒里挑出自以为最夺目的项链,才兴奋地戴着那串宝贝去参加教育部的舞会。随后,莫泊桑用了二百余字的篇幅来描述那场精彩的舞会。你看,玛蒂尔德迷人地笑着,陶醉地舞着,释放出热烈的欢乐。那洋溢激情的舞姿,使她比舞会上所有的女人都显得动人。其实,无需项链的映衬,玛蒂尔德就很漂亮,因为那是自然赋予的青春之美。
然而,玛蒂尔德的炫美却不为当时和后来的世道所容。当年的人们普遍认为这篇小说深刻地揭露了小资产阶级虚荣意识的可恶。可是扪心自问,从显贵到贫士,谁敢说自己没有一点虚荣之心?人家既然命蹇运差没得实荣,还不许虚荣一场么?再说,玛蒂尔德不仅随后就被罚入社会底层,而且末了还要残忍地让她获知造化弄人的真相,莫泊桑对玛蒂尔德的惩罚够过分了,评论家何苦还要抡起阶级劣根性的大棒再三锤击她呢?在那时的语文课上,我不敢明着为玛蒂尔德叫屈,但是心中常常为她抱不平,暗自埋怨莫泊桑和评论家们不够厚道。或许我年少无知,想法幼稚,后来从事历史研究,看的今古人物渐多,感情上也就麻痹了。
其实,在舞会上展现出来的仅仅是玛蒂尔德外在的美貌,项链的丢失,才真正激活了她心灵的美丽。请看,祸事临头之际,玛蒂尔德既没有像人们习见的那样歇斯底里地哀嚎,也没有心存侥幸地试图逃避厄运,而是很快振作起来勇敢地面对现实。不错,玛蒂尔德对闺蜜撒过谎,隐瞒了丢失项链的事实。那是因为她丝毫不想让闺蜜为难,更不希图这位有钱的女友为自己减免赔偿。玛蒂尔德为他人着想的言行显示出善良的心地,也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她的虚荣之心转化成为实荣之行,她决心以诚实的态度面对现实,用勤奋的劳动偿清因项链的丢失而造成的债务。为此玛蒂尔德付出了十年的辛劳。一时的失误害苦了玛蒂尔德,长期的辛劳却磨练了她的意志。玛蒂尔德心灵的意境随着小说情节的深化而展现,她美丽的精神随着偿债心愿的了却而升华,而袒露。
见识的世事渐多,我慢慢感到莫泊桑并非不够厚道,他为玛蒂尔德婚配了患难与共的丈夫,又让她结交了既乐于襄助又诚恳相待的闺蜜,人生有此足矣!而且,细细地品味,就更加让人觉得莫泊桑对于玛蒂尔德的爱护是由衷的,他没有去临摹玛蒂尔德历经十年沧桑而镌刻在脸上的皱纹,却摄录下她常年劳作的双手。玛蒂尔德双手的颜色是“通红”的。这正是体魄健康的标志,是成熟之美的表征。由此我深信,在得知早年丢失的项链竟然是假货时,玛蒂尔德依旧会爽朗地欢笑,而不会显露出丝毫懊恼。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玛蒂尔德十年患难经历的价值才是金不换的,项链的真伪实在微不足道了。唯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切实体会到。
莫泊桑的作品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他的长篇小说《温泉》。我读舶来的长篇小说往往是跳跃式地翻阅的,因为西方的文学作品中常常会穿插连篇累牍的景物描写。但是《温泉》中的写景却没有令人不耐,因为莫泊桑笔下的风景太美了。在狠批狠斗“封资修”的严酷气氛中,我躲在被窝里细读了这部名著。咀嚼优美的写景和细腻的抒情,那实在是不忍释手的享受。此后我偶或会沉浸于对法兰西原野绮丽多姿的美景的想象之中,仿佛看到浓密的林间流淌着一股潺潺的清泉,它温存地滋润着翠绿的草丛。
至于《温泉》的女主人公克里斯蒂娜,我对她虽然怜悯却不赞美。克里斯蒂娜出身于外省的没落地主家庭而嫁给了暴发的新兴企业之主。一方面,她仰仗丈夫的财富满足着惬意的生活和体面的交际;另一方面,她心灵空虚而试图在冰冷的婚姻夹缝中寻求爱情的慰藉:于是克里斯蒂娜的精神逐渐陷入矛盾的泥潭。幸亏情感的磨难令克里斯蒂娜逐渐清醒,终于冷静地重返生活常态,如同脱离山林羁绊的温泉渐渐湮没在无垠的沙地一般,她也成为无所幻想的芸芸众生之一。失落感情的克里斯蒂娜与丢掉项链的的玛蒂尔德在身世和遭遇上迥然相异,但是两人的命运中都出现了“差错”,这方面是一致的。
继莫泊桑的作品之后,我读了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邦斯舅舅》,那也是在生产兵团里高强度的劳动之余偷偷地看完的。邦斯舅舅相貌丑陋且衣着古旧,穷困潦倒而爱吃白食,他与周围的各色人物竟然那样格格不入。由于他内心的追求与时代的观念形成为鲜明的反差,因此成为招人嫌恶的“怪物”,在大量的恶意嘲弄和少量的善意怜悯中度过了悲凉的后半生。
可是,邦斯舅舅年轻时也有过得意的光景。他酷爱艺术,在法兰西帝国时代去过罗马,获过音乐大奖,收藏有珍贵的美术作品。而且,以后的数十年间他依旧坚持既往,在过时的衣着下包裹着善良的心灵,在潦倒的生活中执著于理想,但这正是与现实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难以协调的失误。其实,既往与现实不兼容是人人都逃不过的命运,只不过邦斯舅舅的遭遇颇为突出罢了。不过,难能可贵的是,即便屡遭困窘乃至唾弃,邦斯舅舅依旧保持着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请看他,在乐队面前,激情地挥舞起指挥棒;在收藏室里,像热恋情人那样欣赏着艺术品。邦斯舅舅没有得到过人间的爱情,却获得了艺术的爱抚,因为只有艺术能够超越时代的鸿沟。沉浸在永恒的艺术天地,邦斯舅舅焕发出饱满的青春,仿佛不再是古旧的过时人物。邦斯舅舅之所以陷入悲剧的命运,那是既往与现实的“差错”所致。作为过渡时代的典型,他被巴尔扎克的神来之笔描绘下来,那丑中见美的形象成为后人惋惜历史的参照。
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文学作品,除上述莫泊桑和巴尔扎克的名著外,至今记忆犹新的还有长篇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它的作者是普希金,译者是查良铮。普希金是俄国的文学之父,查良铮虽然时运不佳,但是文才毫不逊色,所以《欧根·奥涅金》原著的意境引人入胜,且其汉语的译文堪称精良。我在欣喜之余用了一周的时间将全书照抄成册。可惜这部手抄本早已丢失,但是诗歌中的男女主人公奥涅金、达吉亚娜以及他们的朋友连斯基、奥尔加却依旧鲜活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
奥涅金是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在评论家的笔下被定义为“多余的人”,有点中国俗话中的“二流子”味道;作为奥涅金的朋友,连斯基却是满怀激情的浪漫主义者。达吉亚娜是天性纯真而富有理想的良家碧玉,不过她的妹妹奥尔加却思想肤浅而感情轻佻。从品性上看,奥涅金与奥尔加,连斯基与达吉亚娜应该是相互般配的两对恋人。然而,普希金却偏偏要将他们之间的爱情对象错位,使连斯基与奥尔加相恋,让初涉世道的达吉亚娜去追求奥涅金。这样交叉安排的结果,竟让狂傲的奥涅金戏弄般地摧折了达吉亚娜的纯洁爱情,随后他又轻率地枪杀了真诚的友人连斯基。历经岁月蹉跎之后,奥涅金终于有所懊悔,虚荣之心驱使他反过来追求已经成为将军夫人的达吉亚娜。此时的达吉亚娜虽非心如死灰,却轻蔑地奚落了奥涅金,因为她已经识透他的本质。
四个人物,或有差,或出错,一系列的差错发生,于是一系列的悲剧出现,这似乎是普希金为了使情节离奇而故意造作的安排。其实不然,在现实社会中何尝不是往往如此呢?人的命运,与其所处的时代不可能尽然合拍,与其所处的环境不可能尽相适应。因此,在人的命运中会不断出现所谓的差错。差错看起来是偶然的,但是其中可以抽取出必然的基因。于是,无穷无尽的偶然勾画成趋于必然的结果,形形色色的差错造就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这样的规律,被普希金觉察了,于是吟唱成《欧根·奥涅金》;被巴尔扎克感受了,于是撰写成《邦斯舅舅》;被莫泊桑发现了,于是创作成《项链》和《温泉》。从莫泊桑、巴尔扎克到普希金,他们的写作风格并不相同;从玛蒂尔德、克里斯蒂娜、邦斯舅舅到奥涅金和达吉亚娜,他们的行事轨迹迥然相异,但是他们在人生经历中都遇上了阴差阳错。这些差错虽然出自作家的笔下,但人世间有数不清的原型。不管你是否承认,尘世间的差错实在太多了。
现实如此,历史何尝不是如此。中学时代我喜欢数学,同学却劝我多读小说,此后我放弃了学习数学的志向,命运也随而改变。如今,我连数学的基本公式都想不起来了,可是对上述被人们视为闲书的小说却还留有印象。那些小说的情节甚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的历史研究之中,影响着我对历史规律的摸索,特别是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判断。曾经有朋友对我直言,称我的研究文章具有小说的味道。此话不无揶揄的意思,但是我心存感激,因为知我也。我必须承认和感谢上述文学巨擘和翻译大家,他们的缜密构思和入画文字,对于我后来的研究工作是极有启发意义的。那些小说中呈现的人物形象如此生动典型,是因为其素材源于生活;而历史就是往古的生活,历史人物的形象同样源于生活。所以,至今半个世纪过去,虽然我难以背诵《项链》的全文了,但是文章开头的那一句“由于命运的差错”却自信记得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