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故事,学历史

2018-08-23 11:13赵芝兰
东方教育 2018年18期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青少年时期,保留着一定好奇心的同时,也在逐渐形成思维逻辑,利用故事化教学手段能够更好的展开初中历史教学,通过本文对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应用的分析,为历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首先简单了解了初中历史故事化教学的实施原则,然后从导入、讲解、解读、创作这四个阶段入手详细分析实施策略,最后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具体描述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

关键词:故事化教学;故事讲解;故事创作

引言: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历史教师要科学的利用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效果。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故事化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高效学习历史这门学科,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展开历史课程学习活动,形成完善的历史思维逻辑。

一、初中历史故事化教学的实施原则

所谓故事化教学就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思考,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保教学质量,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故事化教学要遵循三点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一)真实性

对于历史而言,全面恢复历史的真相很难,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历史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是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加入虚拟化的历史故事,但是也要尊重历史实际,改编的内容要符合一般历史常识和发展规律,最大程度保证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改动历史故事。

(二)主体性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要得到保证,在故事化教学活动中也不例外,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利用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动中,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三)多元化

想要保证故事化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除了以上两点原则以外,还要坚持故事化原则,并不只是故事资源的多元化,同时还包括认识多元化、文化多元化、主题多元化。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科学合理的选择设计历史故事,以此让故事化教学的作用得到全面的发挥,真正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的教学目的。

二、初中历史故事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故事导入阶段的策略

导入阶段是课堂的关键阶段,在导入阶段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能够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故事导入阶段,教师要利用生动的情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的融入故事中,探索其中的历史知识[1]。在故事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要为故事设置一定的悬念,或者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对故事内容产生好奇。最后教师要从实际的问题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建立起丰富的故事教学情境。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李鸿章在日本遭遇刺杀的故事,首先为学生播放一个简短的视频片段,但是并不告诉学生故事中的主角是谁,而是引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课堂内容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视频内容。

(二)故事讲解阶段的策略

实际上很多初中生喜欢历史,对历史感兴趣,但是对历史课堂的兴趣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缺少生动的情节,只需要学生记住固定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历史的魅力被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故事的讲解阶段,要利用趣味性较强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已有的教学资料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述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教师在讲解路易十六处死事件时,可以为学生讲解断头机的故事,以此加深学生对该事件的印象,形成深刻记忆,也能都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三)故事解读阶段的策略

初中历史的教科书上对大部分历史知识有着明显的含义,但是这些含义中的抽象性较强,对于初中生而言,存在着理解上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对故事进行解读的过程中,也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以此保证学生真正的理解历史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加强故事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利用故事串联教学知识,以此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以某校教师为例,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中,以李鸿章的故事作为串联,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等重点知识点进行串联,通过李鸿章的个人经历,讲述历史事实。此外,故事创作也是一种故事化教学的手段之一,通过创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记忆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解远古人类的历史时,让学生对山顶洞人的一天进行创作,以此检查学生的课堂实际学习情况,并且巩固相关知识点,通过这种自主创作方式,能够从根本上加深学生的记忆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2]。

(四)故事化教学综合应用

通过对故事化教学的应用分析后发现,故事化教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导入、讲解、解读、创作,在四个阶段中都有着不同的实施策略,历史教师要熟练掌握,以此保证故事化教学得到良好的实施,继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以实际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验证上述策略的有效性。上海某初中历史教师以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历史课程为例,对故事化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实验,首先给学生布置了故事调查和故事创作等内容,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故事讲述出来,由教师进行总结,进而引入四人帮的故事,并且对故事进行辩证解读,继而引入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内容上,总结具体的内容和意义,最后为学生播放《春天的故事》,总结课堂的具体内容。

总结:综上所述,故事化教学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活动技巧,加强其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加强故事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但是在开展故事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不同阶段的使用对策,以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的教学要求,有针对性的设计故事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杨淑兰. 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15):84-84.

[2]董仲华. 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 关爱明天, 2016(5).

作者简介:赵芝兰,生于1982年8月26日,女,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人,民族:汉,职称:中二,学历:本科,方向:初中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