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茜茜
摘要:幼儿期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及其优秀品质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的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能力,幼儿时期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会一直影响孩子以后的行为。
关键词:幼儿;自控能力;策略
众所周知,幼儿的自控能力相对于成人来说是很弱的。我们也不要求幼儿的自控能力有多好,他们毕竟是孩子。但是现在,有很多的孩子都表现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容易冲动,我行我素,让我们担忧。造成幼儿自控能力较差的原因有:一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宠爱,认为孩子还小,对孩子百依百顺,造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冲动,缺乏自我约束力;二是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年龄小的孩子会表现出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由于个体差异也会表现得冲动,不能约束自己,这与他自身的心理特点有关;三是现在的家庭,很多是“421”的模式,那么多的成人围绕着一个孩子,况且,成人教育观念的不同,势必导致他们教育方式的差别,两代人教育观的差异,这也是原因之一。如此多的原因,对孩子形成一定的自控能力是很不利的。因此,我对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运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游戏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能够体验游戏带来的欢快。兴趣和快乐这两种情绪体验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使幼儿在游戏中愿意遵守规则,接受成人的教育。因此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的游戏。在操作游戏中,对材料的操作和摆弄是激发幼儿兴趣的源泉。如操作拼图游戏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几个幼儿共同来完成。游戏中孩子学会了等待和轮流游戏,即使是很急躁的幼儿也逐渐能静下来和同伴一起完成拼图。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的自控能力表现的比较突出。再如,在角色游戏中,可借助游戏的魅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责任,从而学习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学习在游戏中遵守秩序,学会等待、合作,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游戏中幼儿要排队买东西,排队领钱,和同伴合作游戏,从中也能遵守一些简单的社会行为规则。如在运动游戏时,教师可经常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竞赛游戏中,同组的幼儿在等待中相互鼓励,相互提醒。随着教师提出的游戏规则,孩子们的自控行为不断提高,集体观念也逐步增强。
二、创造环境,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要向幼儿提出前后一致合理的要求和行为规则,让幼儿养成遵守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习惯。因此,教师向幼儿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的,能让幼儿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等等。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帮助幼儿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使别人对他行为的评价转化为幼儿自己的行为评价。当幼儿能够遵守相应的行为规则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如每一次的讲评课,都让幼儿自己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在宽松的环境下让幼儿学会约束自己,养成较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三、运用言语,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幼儿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首先要掌握好语言。如:幼儿想要干某件事情时,自己先说着“我要干什么”然后再去干。所以在幼儿日常活动中,要注意发展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加强言语对幼儿行为的调控作用。
在活动前,教师先向幼儿提出活动所达到的目的,提高幼儿自控的动机水平,并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克服困难,坚持达到制定的目标。在活动中,教师积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将要去做什么,而不能去做什么,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起到一种制约作用。如看图书时,先让幼儿在看书前说说看书的规则,应该怎么看书,不应该怎么样,幼儿都能说出来,也能明白。在看书中,如发现问题,就及时让幼儿来说说看书的规则。这样,幼儿在自己的边说边做中遵守了规则。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自身的自控能力。
四、根据个别差异,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不同的孩子即使是在一个班,同一个年龄阶段,同样的行为规则,有些幼儿能较好地遵守,有些幼儿不能,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应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锻炼幼儿的自控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一)注重幼儿的自我评价
要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首先要让幼儿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例如,只有当幼儿认识到欺负小朋友是不良行为时,他才会不骂人、不打人;只有让幼儿认识到帮助别人是一种高尚行为时,他才会放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小伙伴。所以应当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实现幼儿个人行为的自我调控。
(二)注重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的增强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如让幼儿自己拿勺吃饭,自己摆积木、自己叠被子、自己系鞋带……虽然他们做得不够好,可他们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作为成人我们应当支持幼儿的这种独立意识,保护他们的主动性,这是培養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条件。幼儿自己学着穿衣服、收拾玩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们每做成一件事,教师或家长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从中获得愉快而肯定的情绪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可转化为幼儿前进的动力,随着自信心得到良好的发展,他们的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好的发展。
(三)注重幼儿间的相互鼓励
幼儿间相互鼓励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如在集体游戏时,能力差的幼儿经常会落于人后,很慢才能完成。他们也因此而显得不想坚持完成了,但是此时若有老师和同伴的不断鼓励,他们便能坚持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有了顽强的毅力,他们的自控能力也就会跟着提高。
(四)注重幼儿的行为习惯
经常重复幼儿的自控行为之后,幼儿的良好的习惯也形成了。如,要求幼儿洗手、喝水等要排队进行,不拥挤,不争抢。如果他每次都控制得住,以后就会形成按次序排队的好习惯。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训练幼儿良好的自控行为,对他们自控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五、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不同的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对幼儿教育观念、态度的不同,使得幼儿在自控能力方面也表现得不尽相同,只有幼儿园和家庭达成教育共识才能对提高幼儿自控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一是跟一些自控能力特别差的幼儿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方法,分享幼儿在自控能力方面的点滴收获。二是要求家长在家也能对幼儿提出一定的规则,如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完成简单的劳动。
总之,幼儿自控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应渗透在幼儿园的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不仅仅是在幼儿园要遵守行为规则,在家里乃至社会上都要学会遵守规则,它要求老师和家长一起共同努力,让孩子形成一定良好的自控能力。幼儿在成长,他的自控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相信在老师、家长、幼儿自己的不断努力下,他们将会成长为有良好自控能力的好孩子。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南纲要》.2004年4月.江苏教育出版社.
[2]张丹华、诱因对3---6岁儿童自控行为发展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03).
[3]杨丽珠.对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