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效能提升途径探析

2018-08-23 01:32许嘉敏
求知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服务效能高校图书馆志愿者

许嘉敏

摘 要:文章主要通过现场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方式,对学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工作进行调查,制定相应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机制,认识志愿者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与缺失,提出解决对策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效能,为以后读者服务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志愿者;服务效能;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一、现状

1.国内图书馆志愿服务现状

现今仍有相当多的图书馆对志愿者工作还处在摸索阶段,对志愿者活动认识不充分,妨碍了志愿者活动的有效开展。随着全国高校志愿者活动的全线开展,2015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其中首次规定了大学阶段实行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学生根据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长度累计,被认定为一至五星的志愿者。《办法》的实行进一步加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对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指导作用。

2.国外志愿者研究现状

以美、德、日为例,国外志愿服务历史悠久,人数众多,高校大力发展支持志愿服务,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并设立专职人员负责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校园志愿服务纳入校内财政预算计划。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为例,学校将志愿服务参与情况列入新生录取、奖学金评选等事项的参考重要项目之一[1]。国外大多数高校实现志愿服务课程化,将志愿服务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与专业课程具有同等地位,可供申请。高校要求学生通过参与各项志愿活动来完成课程任务,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给予评价和学分认定。仅1999年,日本已有100多所大学面试探索实施志愿活动课程化项目[2]。德国志愿活动参与形式多元化,政府重视立法,制定了《奖励社会志愿者年法》等一系列文件,通过志愿服务立法督促公民参与志愿行动,大力保障了德国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

二、影响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效能因素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次调查总共发放网络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988份,调查对象为广东省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导致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效能偏低的影响因素分为校方因素、馆内因素和志愿者自身因素3个方面,主要表现有“志愿管理机制不完善”(72.8.8%)、“活动形式大于内容”(69.8%)、“监督评估机制缺失”(85.9%)等(见下表),为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完善志愿管理提升服务效能提供了借鉴。

三、提升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效能对策

1.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出台保障志愿服务发展的一系列的措施,制定相关的志愿服务法。图书馆可采取表彰等形式,经学校主管部门确认的优秀志愿者可在升学、奖学金、期末测评中得到加分和照顾;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年限或小时数满一定时间,由学校颁发志愿者荣誉证明,凭此证明可以进入图书馆免费使用上网电脑、增加借阅书本数和使用其他相关设施;每学年对志愿者安排出游参观等课外活动。对志愿服务时间达到规定时长且持有志愿服务绩效证明的志愿者将以表彰等形式公开颁发志愿服务绩优奖牌及获奖证书,表示对志愿服务的肯定。

2.志愿服务形式与动机多元化[3]

高校图书馆对志愿者可实行“开放式管理”,志愿者不再只是在图书馆中从事志愿服务,也可以从图书馆对接的社团和协会中实行自助、互助及学校倡议行动的行动和项目中进行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形式的多元化引发越界过程,志愿服務和有偿活动的界限被瓦解;另外,新的志愿服务形式如“协会志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辅相成。在无私性、社会性和社交活动动机之外,出现新的、与个人利益相关的动机,但并没有成为主要服务动机。如进入图书馆进行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并没有把成为有偿服务的勤工俭学志愿者作为主要服务动机,而是看作学习技能的机会,志愿服务的动机与期待不只是利益驱动,也可以出于兴趣和学习等其他动机和期待发挥作用。

3.加强图书馆宣传教育与品牌示范

宣传教育离不开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广告宣传,以增强志愿服务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图书馆可以在馆内、每个协会、学院、部门等公共场所布置 随处可见的宣传资料,从而将对图书馆的志愿服务宣传渗透到高校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还要注重品牌示范的教育作用。图书馆应鼓励学生定期担任志愿者,让学生身心更加健康,更加了解学校的运作,为学生提供发展技能和获得工作经验的机会,强化图书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令图书馆志愿服务成为学校志愿服务成为学校品牌,推行品牌示范的教育作用。

4.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志愿培训

对于图书馆而言,志愿服务的主题不仅有学生志愿者还有馆员。随着志愿活动的开展,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人数近几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活动领域不断拓宽,涵盖了读者服务、编目采购、参考咨询和信息技术等方面。为适应志愿服务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应形成严谨的选拔培训机制。一是明确志愿者选拔标准,提出志愿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坚持的精神、愉悦的心情、谦虚的态度和强大的责任感等;二是给志愿者进行培训,制订规范的志愿者选拔流程和考试项目,加强志愿者技能培训;三是关注志愿者个人发展,满足志愿者的正当需求,馆员既是志愿者的管理者,也是志愿者的服务者,尽量协调好机构需求和志愿者个人需求之间的平衡。

5.健全相关志愿法律制度

中国对志愿服务的法律保障相比其他发达国家存在较多缺失,高校志愿保障更加缺少,导致青年志愿服务法律地位不明确,志愿者无法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自身权益难以维护,法律责任感不清。图书馆的志愿服务应利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保证绩效,建立透明严谨的财务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志愿者分工、奖惩制度、激励保障制度和监督评估制度。加快建立志愿服务的法律保障体系,加强对志愿者立法,明确志愿服务法律性质,保障志愿者及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

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状况决定图书馆的志愿服务效能水平。志愿者素质的服务意识、精力投入、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能力是决定图书馆服务效能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应优化志愿者规模结构,壮大高校图书馆志愿者队伍,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提高志愿者整体素质,注重监督考核,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实现志愿队伍结构多元化,满足校园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张 勖.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中美比较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71-72.

[2]王左丹.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怀化学院学报,2013(7):95-97.

[3]罗公利,肖 强.青年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研究——以山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服务效能高校图书馆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新形势下加快文化馆服务标准化进程的探索
创新群众文化美术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效能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浅谈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