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学节奏,慢工出细活

2018-08-23 10:11陈芹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规律现象实验教学

陈芹

调教学节奏,慢工出细活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陈 芹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在研究的课题.有效的教学应该高效率的教学,但是這里不应该强调时间上的“快”,应该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持久性.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学应该注重过程的缓慢和细微,才能实现知识理解、能力提升的高效,所以,教学进程应该适当地“慢”下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来内化他们所接触和习得的知识与物理方法.

一、概念、规律的“慢”解读

物理概念与规律是建立在足够多的“感知”基础之上的,我们的教学不应该直接抛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应该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建立概念的过程,这一个过程快不得!应该从“认识论”出发,首先促使学生的头脑里对概念有一定的表象认知,这种认知可以是多元化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知识、经验对诸多表象进行科学地分析、概括与类比,最终形成物理概念,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例如,“静摩擦力”这个概念,就需要我们给学生“慢慢地”解读.抓住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进行释义,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静摩擦力产生条件的四个方面,笔者引导学生做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1:同桌的两个同学各拿起课桌上的物理教材(让学生自己提供了两个表面粗糙的物品,提供了“粗糙”这一条件);

步骤2:要求学生将两本书的书页交叉,然后叠放在一起(提供了“相互接触”这一条件);

步骤3:将交叉好的两本书放在桌子上,再用手压一压,(提供了“挤压”这一条件);

步骤4:两个同学用手对拉两本书(提供了“有相对运动趋势”这一条件),但并没有将两者分开.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很清晰地感受静摩擦力产生的几个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静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学生会很自然地去联系刚刚两个人拉书的实验,在亲身感知的基础上对物理规律进行抽象和理解.

二、实验现象、规律的“慢”发现

物理学科教学与实验息息相关,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重要的课型,环顾当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际,很多教师过于追求“效率”,用讲实验来替代学生做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有些教师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做实验,也是浮于表面,走过场,学生的体验度明显缺失.从“实验”的目的来看,之所以要进行实验无非是两个目的,其一是验证自己得猜想,其二是探究未知并发现规律.无论是哪一种目的,都快不得,均需要“慢”过程,借助于实验来慢慢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将整个实验教学演变为“科研的过程”,借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在这一进程中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借助于已学规律来进行推导与演算,发现新的规律.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楞次定律”时,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实验,慢慢地感受楞次定律的内涵与外延.具体的实验探究可以分如下几个步骤有序展开.

步骤1:教师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知,首先演示图1(甲)、(乙)的实验.教师将条形磁铁N极向下插入或拔出线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为了学生都能够看到可以借助于同屏软件,手机拍摄与电脑同屏,投影到大屏幕上,甚至可以慢回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而且插入和拔出时电流表偏转的方向不一样.

借此提出问题:电流表指针为何发生偏转?偏转的方向由何决定?

步骤2: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进行合情猜想.

步骤3:学生结合自己的猜想一一进行实验探究,验证自己得猜想,记录下各个实验现象.

步骤4:对各个实验现象进行总结,提炼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及磁通量的变化规律”,由此出发在进一步抽象出“楞次定律”.

实验教学在“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合情合理地发现,在发现中“创新”,让整个物理课堂因为“慢”而生动,因为“慢”而精彩.

猜你喜欢
规律现象实验教学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巧解规律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