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中国企业“走出去”

2018-08-23 03:24黄正阳
银行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走出去企业

黄正阳

2018年3月,特朗普宣布对钢铁和铝制品加征关税,拉开了中美贸易战的序幕,尽管中国政府以最大的善意与美方展开了多轮谈判,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对中国的偏见,特朗普政府出尔反尔、一意孤行使双方贸易战不断升级,呈现出更多不确定性。近年来,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指引下,在“走出去”方面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通过此轮贸易战的检阅,可以看到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只有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形成企政银合力, 才能更稳、更好地“走出去”。

企业“走出去”的冲击和短板

毋庸置疑的是,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洗礼,从打开国门到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从输出产品到输出中国标准,从开辟网点到国际并购,从初级领域到全产业布局,从引进外国人才到拥有自己的国际化队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更加多样,诞生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初步具备了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在战略上形成纵深且能够有效配合政府的正面战场,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成为赢得贸易战、突破美国抑制中国崛起的重要力量,但也必须正视受到的冲击和自身的短板。

部分行业受到冲击不可避免

中国海关总署2017年数据显示,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四大进口来源地,而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根据美国统计,2008到2017 的十年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中来自中国的份额占比提升了14.1个百分点;服务贸易顺差中来自中国份额占比提升了11.9 个百分点。虽然中美在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异,但总体上中国对美国货物贸易保持高额顺差,而服务贸易逆差逐年扩大。可见两国经贸关系相互依赖,但相较于中国市场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美国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还是更大一些。

在具体结构上,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运输设备、机电产品、植物产品和化工产品等;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以机电产品、家具玩具、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等。随着3月特朗普宣布将对钢铁铝制品加征关税,从而揭开战幕至今, 中美双方你来我往地出牌,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产品卷入其中,特别是对外向型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必然带来不小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很可能持续一个较长的时间, 产品销量减少、库存积压、盈利能力下降、偿贷能力下降等问题不可不防。

转型升级压力不断加大

上世纪后期,美国通过大量产业转移,实现了国内经济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并逐步利用其科技优势和跨国企业塑造出对美国最有利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快速接入全球化国际分工,依靠劳动力的规模和成本优势逐渐成为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的制造业大国。中美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互补互利。然而随着美国的一意孤行,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压力陡增,亟需摆脱对美依赖,不能再轻易受制于人。

一方面是贸易上的依赖。从货物贸易看,中国对美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近20%,对美贸易顺差占外贸顺差总额的比例更是高达60%以上,从经济安全的角度,即使美国不挑起贸易摩擦,中国也有必要主动降低对美国市场依赖。另一方面是技术上的依赖。“中兴事件”不只是一家企业和几十亿美元罚金的问题,虽不能说“一剑封喉”但其效果也相差无几。这让国人清醒地看到同美国在技术上的巨大差距和对美国核心技术上的高度依赖。更重要的是对“美元体系”的依赖。人民币还不是世界货币,不得不将货币信用寄托在以美元为主的其他货币身上,而中国作为典型的“贸易国家”需要被动地维持美元汇率的稳定, 美元的波动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人民币的汇率稳定,以及企业赚取外汇的能力。

海外市场布局急需调整

美国以“国家安全”及各种理由为借口,否决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收购、限制中国企业在美的正常经营已屡见不鲜, 近日又有美国媒体报道,美财政部又在酝酿新动作,拟禁止中国持股比例在25%以上的公司收购涉及“重大工业技术”的美国公司,美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商务部也在制订加强美国出口管制的计划,防止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技术”被运往中国。

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面对贸易壁垒,就要打入壁垒内部。例如2009 年中美就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加征特别关税问题展开角力期间,山东某轮胎企业斥资在美国本土的汽车主机厂附近建立了工厂,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避开了贸易战火。而如今随着两国博弈升级,该模式的效果显然被打了折扣,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对外贸易投资市场多元化,完成更广范围、更高质量的海外布局才是主要突破口。相比之下,该轮胎厂同期在泰国建立工厂,充分利用原产地在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优势和税收优势,避开战火、赢得发展的模式似乎更有借鉴意义。

银行业支持力度亟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银行业在帮助、引领企业“走出去”方面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难以满足企业海外经营、布局、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毋庸讳言,中国银行业自身走出去的步伐未必比需要支持的企业快多少。主要体现在:一是境外分支机构网点较少,与国外老牌银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且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与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地区分布契合度不够高,难以提供及时、便利的服务。二是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较弱,一些银行对国际规则以及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要求不够熟悉,从准入开始就容易受到限制和排挤,运营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受到处罚和制裁,更遑论支持中国企业了。三是国际型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同时了解金融专业知识、了解企业需求、了解海外市场到高级复合型人才较少,由此还可以推断,银行业在化解国际信息不对称、国际金融产品研发、提高国际金融服务、开展国际银团合作等方面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應对策略和政策建议

应对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和变化,特别是其背后的根本目的,中国企政银必须形成合力,坚决参与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制造2025”战略,排除干扰, “你打你的,我走我的”,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成果。

政府深化改革,完善制度

一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些国家通过“刺破公司面纱”的法则,认为中国国企是由政府管理、听命于政府、重大决策由国资委审定的政策机构,体现的是政府的意志,因而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按市场主体对待,加大审查力度,甚至有上升到议会审查的情况。其实中国的基本政策是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同步發展,长期致力于国有企业改革,推行“国有出资代表机构管资本、管监督,企业独立经营,自主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国企、民企、外企的统一待遇。

二是进一步加强推进企业“走出去” 的制度建设。当前我国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方面还不得不遵守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在“走出去”相关政策时既要考虑中国实际国情,又要考虑如何做好与国际接轨,同时要逐步提高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方便企业“走出去”。此外,中国企业在海外还存在一些恶性竞争、诚信丧失、海外资产管理不健全、与当地居民产生纠纷等问题,也需要更加完备的管理规则和制度规范,以获得目的国的欢迎和尊重。

企业转型升级,完善布局

一是立足自身优势,加快转型升级。“走出去”企业要对所在行业、自身地位和优势有清醒的认识,以逐步摆脱对外技术依赖为目标,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同时,通过配合国家的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获得较好的发展环境,在国内事务的处理上取得政府和金融机构更多的信任, 提高办事效率;在国际冲突中得到相应支持,从容规避风险。切不可盲目贪大、乱造声势。

二是充分尊重当地国情,完善海外布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维方式、处事手段都存在较大差异,必须深入了解,学会换位思考。例如发达国家往往对公共基础设施及核心技术等领域的投资非常敏感, 不轻易开放,总之要培养长期扎根思想, 认清差异,坚持本地化原则,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进一步完善和确保企业形象和长期稳定布局。经验表明,通过聘请有经验的顾问中介公司,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可以获取很多实用信息,在规避贸易壁垒、降低投资成本、规范运作程序、减轻税收、减少中间环节障碍、处理劳工和社会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然也要立足于可信实用的原则,不能盲目迷信所谓权威。

银行丰富产品,提升服务

一是开发多样化、周期长、实用性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继续加大资源配置,从对目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投资市场环境、税收和外汇等政策提供咨询顾问开始,到对企业的设立、运营、销售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再到企业利润结汇或再投资,通过公司信贷、优惠贷款、投资基金、投贷结合、贸易金融、发行债券、国际结算等方式,打好“组合拳”, 提供全流程、全周期、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持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品牌实力, 增强“走出去”的能力,更要在企业“走出去”后持续支持企业发展。

二是协助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金融市场。国内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本身既熟悉国内金融运作流程,又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环境,且积累了一定的与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合作经验的优势,协助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做好信贷、发债、上市、并购等方面的融资安排。2016年,在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内保外贷方式向欧洲投资银行融资,为中远海运集团收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控股权并接管港口经营获取了较低利率的贷款,是为一个成功案例。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系)

猜你喜欢
走出去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