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球:一座县城的足球样本

2018-08-23 09:33贾文佳
畅谈 2018年8期
关键词:女足教练队员

贾文佳

一个山东省最南端的古老县城,一串全国冠军乃至走上国际舞台的傲人战绩。小地方,实现大梦想。郯城一中校园女子足球队的神奇崛起,引发了全省乃至全国关于校园足球的热议。郯城女足是如何快速崛起的?其发展之路、成长模式对中国足球有何借鉴?

远征以色列

3月30日凌晨五点半,春日的微风带着些许凉意,郯城一中的操场上,一群肤色微黑的女孩子们已经开始了晨练。充分的热身活动之后,队员们开始进入本周的重点训练项目:高位逼抢。

“很多时候,机会就是逼抢出来的。”教练姚波喊着,他告诉记者,这项训练从周一单个队员的训练开始,然后递增到3个、8个,直到周四周五,进行11人全场高位逼抢训练。

“注意力集中!”“要去找球!不要等着球找你!”操场上的姚波神情专注,大声呼喝。

大赛结束了,一切又回到了往常的样子。在11天前,她们刚刚结束了世界中学生女足五人制足球赛的最后一场比赛,4:3击败了克罗地亚队,以2胜3负的战绩获得该项赛事的第七名。

对姚波和女足姑娘而言,这个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对关注中国足球的球迷而言,她们从乡村走进县城,从县城走向世界,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中国版的“一球成名”。

现在回想当初的日子,这群十几岁的少女对出国比赛并没有多少新鲜感,更多的是紧张和压力。7000多公里的距离、连续11个小时的飞行、6小时的时差、完全陌生的国度、语言不通的障碍、对手的情况一无所知,还有饮食、住宿各方面的不适,对这些在农村长大、很少离开县城的孩子们来说,首次參加国际性赛事的难度可想而知。

3月14日,首场比赛,郯城一中7:0大胜东道主以色列队。消息传来,整个县城沸腾了。郯城县教育局的官方微信“郯城教育微资讯”发出的一篇文章——《开门红!中国VS以色列,郯城一中女足第一场比赛7:0大胜!》迅速收获了25万的点击量,跟帖量8万多,街头巷尾都在热议这拨校园里走出的“铿锵玫瑰”。

但随后,郯城一中2:7不敌中国台北、2:5不敌法国队、1:4不敌土耳其,接连的失败让整个球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跟法国队的那场,我们是在2:0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反超的。”姚波说,“其实,我们有机会赢。”当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三位教练坐在休息室抽了一个半小时的烟,年龄最大的姜庆潮教练甚至眼里含着泪水,几天来的辛苦、煎熬、死磕,各种情绪奔涌而来,始终有一个问题拷问着自己“怎么会输呢?!”

回到宾馆驻地,他们无心欣赏以色列特拉维夫郊区迷人的海景,迅速休整总结。最后一战,郯城一中4:3击败克罗地亚队,最终获得第七名。

“在法国等欧洲国家,孩子们从五六岁就开始踢足球,巴西队员甚至一出生就开始踢球,她们更多地是在享受足球;而我们的孩子到了十三四岁上初中才踢球,足球之上承载了很多压力。”

“中国台北队员的专业素养、法国队员的决策力和创造力、土耳其队员不战斗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我们学到了很多,有遗憾,但我们不差。”

回国的飞机上,看着已经写好的比赛总结,姚波的内心沉静而坚定,“胜败都已过去,只想赶紧回家。”

从黑马之姿到王者风范

谈起与足球的结缘,姚波直言纯属偶然。

1990年代,上小学的姚波因为身体瘦弱被家长送进郯城县武术队。“当时就想着把身体练好。”因为无法忍受压腿的痛苦,姚波又转进乒乓球队。后来,“一次训练结束路过足球场,看到球员们一边吆喝着一边踢球。”他又选择了“酣畅淋漓”的足球运动。

兜兜转转之后,姚波终于遇见了一生的挚爱。不过,与众多揣着球星梦想的少年不同,高一那年,他就坚定了一个想法:“将来要当一名足球教练,带一支队伍。”

山东体育学院毕业后,姚波回到郯城一中担任体育老师。彼时,学校里只有单个的足球队员,没有生源、没有经费甚至还有来自各方的嘲讽,“女孩子练什么足球?别胡闹了!”他的“倔劲儿”上来了,“无论多难,我都要试一下!”

199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系足球专业,同样任教于郯城一中的姜庆潮也是对此执念已久,两个人一拍即合。他们跑遍全县10多所初中选苗子,“那时候都是田径、武术、跆拳道等传统项目选拔过后的生源,而且队员辍学率很高,第一年就有9个辍学,队伍素质基本没有保障。”

2009年,郯城一中女子足球队正式成立。甚至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9年后,郯城乃至中国校园女足的新篇章会由他们来书写。

姜庆潮还记得,刚组队,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被济南市队打了一个20:0的大比分。“当时站在球场边,真是觉得无话可说,恨不得比赛马上结束。”他们做好了挨批的准备,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学校,校长李楠却说:“你们站到赛场上,能把球踢下来,我就很满意了。”这句话让两位教练放下包袱,“既然已经无路可退,不如勇往直前。”

两位教练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训练计划,每天早上5:30到7:00,下午3:30到5:30是固定的训练时间,周末和节假日也安排了交流赛,甚至还有和男足的对抗赛、训练、比赛、学习。两位教练带着这群清一色的农家足球丫头,风霜雨雪,披荆斩棘。

2011年首次参加山东省中学生体育联赛,郯城一中女足捧回第一个全省冠军奖杯;2013年,荣获全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第五名;2014年参加省运会获两枚金牌;2013、2014、2015年蝉联山东省中学生足球联赛冠军;2016年获得全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第三名;进入2017年,更是获得山东省中学生足球联赛、全国校园足球高中女子夏令营、全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三项冠军,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囊括三项冠军的校园女子足球队。

从初露黑马之姿到尽显王者风范,郯城一中女足用了7年的时间。说起来,姚波对于7年前在德国举行的女足世界杯决赛记忆犹新。那场比赛,由首次杀入决赛的日本队迎战两次世界杯冠军得主美国队。120分钟内双方打成2:2平。当看到点球大战日本队3:1战胜美国队,最终以总比分5:3获得冠军时,守在电视机前一向内敛的姚波哭得像个孩子,“这得付出多少啊!”

如今这句话也正是姚波和他的团队这些年来的“心经”写照。无名师,无大牌,发轫于热爱,成长于快乐,成就于坚持,他们在全国2万所足球学校中走出了一条有郯城特色的崛起之路。

球队声名鹊起的同时,姚波也先后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橄榄枝”,他都一一婉拒。拿着捉襟见肘的经费,吃着校园食堂的伙食,一个人扮演教练、领队、兄长、翻译、厨师、保镖、队医等多重角色,每天晚上12点才能休息,凌晨又要起床带队训练。“坦白说,世界那么大,有时候也会有一点心动,不过,这里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就在去以色列参赛的路上,姚波接到一个队员家长的电话,得知该队员决定不报考向往已久的某重点体育学院,姚波有些生气,“我费了好大劲联系的名牌院校,她说不去就不去了!”后来仔细追问才知道,该队员是打算报考师范院校,毕业后回到郯城一中当女足教练。

当获得了足球界越来越多的职业认同,当收获了百姓们越来越多的精神力量,姚波的内心更加坚定了一种信念:“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不忘初心,为梦前行。”

足球小城的“远方来客”

明28日,郯城一中迎来了两批“远方来客”。

上午十点,上海立澜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郯城一中女子足球队捐赠仪式在学校教学楼二楼党员活动室举行。“我们公司的董事长祖籍就是山东,对山东一直有深厚的感情,这次从媒体获知郯城一中女足的优异成绩和拼搏精神,公司马上决定捐助10万元作为女足姑娘们的活动经费。”上海立澜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总监沙鸥表示。

感谢之余,校长李楠告诉记者:“这次去以色列,每场比赛都有进球,对方也有漏洞,其實有很大的机会进前四甚至前三。”有几场比赛之所以失败,李楠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球队首次接触五人制足球,之前一直踢的十—人制比赛。“因为还有其他比赛,我们年后初七把两块排球场拼成一块五人制足球场,才正式进入该项训练。”另一方面,这帮县城农村的孩子们第一次走上国际赛场是打怵的,非常不适应。

“我年轻的时候打过篮球,有一次上场比赛感觉连篮筐都看不到,直接蒙了。”李楠说,“当我看到有的队员在场上脸色苍白、嘴唇发紫的时候,是很心疼的,与世界强队甚至北京、秦皇岛等国内强队比起来,我们的队员走出去的机会太少了。”

“行动被束缚,思想也不会走太远。”教练姜庆潮也表示,与国外强队相比,队员们的体力、速度、技术并不差,但是在环境适应力、创造力、自我调整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平常到省外打比赛的机会都非常少,通常都是以赛代练。毕竟,出去一趟花费是很多的。”

决心“走出去”的同时,郯城一中女足也开始“引进来”。

同一天上午,济南育才中学的校长张涛也带着学校初中组的6名女足队员,出现在郯城一中的球场上。“因为我们学校没有高中队,这次带来给教练看看。”

作为济南市赫赫有名的“校园足球学校”,育才中学的足球传统由来已久。在张涛看来,开展足球这一门校本课程,是为了让学生接受一种可以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体会运动的快乐。对于郯城一中的校园足球理念,张涛也非常认可。“如果姑娘们的表现好,这边的位置又恰好缺人,她们很可能被郯城一中列为自己的梯队球员,这对她们今后的足球生涯发展、升学,都有好处。”

近年来,在李楠的带领下,郯城一中越来越关注“外面的世界”。学校每年都会派教练外出学习充电,参加中国足协、亚足联等级别的高端培训。2016年9月,姚波获得到法国培训的机会,3个月的时间,单教学笔记就记了10大本之多。

在李楠看来,足球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增加友谊的桥梁。球队成立以来,他们邀请了朝鲜小白水女子足球队来校交流比赛,并先后到珠海、淮南、连云港、包头、北海等地参加各种交流比赛。“与外界建立更多的联系,才能更多地感受前进的动力。”

“促球之乡”的现实与理想

如今,全国2万所足球特色学校,校园足球百花争艳,为什么全国中学生女子足球冠军能够是郯城一中女足?

“2008年,‘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计划正式启动,郯城教育的建设者们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并迅速响应号召,于2009年,成立了郯城一中女子足球队。”郯城县教体局副局长肖增平告诉记者。

成立近十年来,这支队伍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没有梯队建设,再好的球队终将昙花一现。“我们要像种麦子一样,保证每一季都有收成。”

早在2013年,姚波就向校领导汇报,决定组建自己的梯队,招收足球特长生,为足球好苗子搭建升学渠道。这一决定很快得到了县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因为学校没有初中,县里协调将初中队员放到郯城一中对过的育才中学就读,在一中住宿训练。

如今,女足的梯队建设逐步完善,队员共有83人,其中初中梯队队员43名(初一墙人,初二10A,初三15人),高中队员40名(高一13人,高二13人,高三14人)。目前,2013年就读初一的队员已经升至高二,成为球队的主力。有了初中梯队,郯城县教育的建设者们又瞄上了更大的梦想:2018年将打造成一条从小学到高中的完整的青训体系。

2015年8月,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体局的支持下,郯城县聚能足球俱乐部成立,将郯城一中女足的成果辐射出去,带动整个县城校园足球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目前,该俱乐部与一所初中、三所小学签约,派驻足球教练到各学校进行教学,并组织各种比赛。

记者在郯城县采访发现,甚至有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户外草坪上踢球玩耍。据肖增平介绍,自2013年起,该县小学四年级以上和初中各班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2017年起,全部小学和初中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2018年起,所有公办幼儿园开设校园足球趣味活动,高中阶段开设足球选修课,将足球列入学校综合考评项目。

在这里,“足球从娃娃抓起”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以前郯城的‘郯有很多人不认识,经常被读成‘yan‘dan。现在因为足球,越来越多的人认识郯城,了解郯城。”肖增平和他的同事们也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2018年,争取60%以上的学校建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争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三五年之后,或许校园足球将成为中国足球新的希望。

因为足球,这座古老的鲁南县城在新时代焕发了新动能,也许在某个银杏叶飘落的醉美秋天,这个小城会加上自己新的定语——“足球之乡”。

猜你喜欢
女足教练队员
混合训练在女足训练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传接球跑位练习五则
边路进攻战术训练方法
提升传接球射门技术训练四则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冠军游行
睡着了
加油
Just for Fun
NBA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