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真怡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和深化,要求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想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那么就必须构建与高校人才机制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很多高校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思政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构建的思政教育育人模式并不能够迎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并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的实践性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严重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构建完善对策
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促进我国人们的思想政治水平能够有一定的提高,所以把重心放在了高校的玉人培养方面。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同时有利于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在校大学生能够经得起社会的考验和磨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总而言之,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要构建与高校育人体系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且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从而整体上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1、目前对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就需要关注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然而在高校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没有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重视起来,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只是简单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缺乏知识的实践,所以很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毫无意义。另外,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制定与本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所以整体上来看,并不能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作用,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的建立。
2、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对于任何课程的教学,一定要遵循素质教育的理念,能够充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发挥出主导性作用,来全方位的服务每位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需要遵循高校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实际情况,随机抽取高校学生100名,了解这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看法,并且在相关教育者的教育过程中,让高校学生能够重视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来做课堂的导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一下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根据学生不懂的地方老师进行正确的指引,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特征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领域中,那么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构建过程中,也一定要充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在整个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针对每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最恰当的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领域中,让学生建立起成就感和自信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看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所以说,高校在思想政治育人模式构建过程中,必须充分落实好实践性的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内容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讲,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本校特色的教学内容,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构建中得以体现。在教学内容构建过程中,可以和学生进行沟通,去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找到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程开展的教学内容。只有找到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能够主动的去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知识,能够把自己变成课堂的主人,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和任务主动去思考,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了新时代素质教育的理念,不单单只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同时还需要帮助高校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全能型人才奠定基础。另外,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学生的发展特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制定出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育人模式,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性平台,从整体上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坤,分析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及完善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12).
[2]赵佳文,卫松.分析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及完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01).
[3]胡欣彤,分析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及完善策略[J].课程教育究·上,2018(02).
[4]孟亮坤,分析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及完善策略[J].课程教育究·上,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