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瑜
我们都知道,对手机SoC而言,决定其性能底蕴的就是CPU和GPU的架构。
比如ARM Cortex A76/A75就注定比Cortex A73/A72强,而Cortex A55就肯定比Cortex A53棒(图1);GPU方面则是Mali-G72MP4(后缀的MP+“x”代表拥有多少个计算核心)优于MaliG71MP4,而Adreno 630也肯定要比Adreno 540强。问题来了,当手机处理器的CPU和GPU单元一定时,其能否发挥出80%、100%甚至120%的实力,就要看生产工艺是否匹配了(图2)。
有关工艺和架构之间“闹矛盾”的最典型案例,就要数2015年高通骁龙810和三星Exynos 7420这两款旗舰SoC之争了。这两颗SoC都基于当年最先进的四核Cortex A57+四核Cortex A53架构,只是高通采用台积电最成熟的20nm HPM工艺来设计骁龙810,而三星则使用自家最新的14nm FinFET工艺来研发Exynos 7420。
最终结果就是骁龙810“翻车”,20nm HPM工艺根本镇压不了Cortex A57架构的满负载运行,过热和降频问题,严重影响了当时搭载驍龙810旗舰手机的体验,坑苦了一大批合作伙伴。可以说,一款SoC,它选用的工艺越先进,往往意味着可以适当调高主频、降低发热量和功耗,从而不易降频,运行更强更稳定。
问题又来了,咱们怎么知道谁的工艺更强?
在PC领域,处理器之所以可以长时间紧跟“摩尔定律”的节奏,就是源于制程工艺层面的迭代更新,在手机SoC领域同样如此。以高通第一代10nm旗舰骁龙835为例,它在集成超过30亿个晶体管的情况下,芯片封装面积却比骁龙820(14nm)小了35%,性能大涨27%,而功耗反而还降低了40%!
ARM每一次更新Cortex A系列架构,往往也是伴随着制程工艺的更新节点。比如Cortex A57/A72对应16nm/14nm,Cortex A73/A75对应10nm,Cortex A76则是专为7nm/8nm定制。换句话说,想100%发挥Cortex A架构的性能,就必须搭配ARM推荐的制程工艺,否则就需要在主频或GPU规格上加以缩水才能确保稳定性和体验。
手机SoC制程以“纳米”(nm)为单位。从晶体管的结构图来看,电流从Source(源极)流入Drain(漏级),Gate(栅极)充当闸门的角色(图3)。其中,栅极的宽度决定了电流流经时的耗损,栅极越宽,漏电率越高,意味着更高的发热和功耗。而栅极的最小宽度(栅长),也就是我们说的“xx”nm工艺中的数值。
当制程工艺接近20nm时,栅极对电流的控制能力会急剧下降,从而出现严重的漏电问题。因此,英特尔从22nm开始,台积电和三星则分别从16nm和14nm开始,引入了FinFET技术(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它将芯片内部从2D平面变成了3D(图4),把栅极形状改制从而增大接触面积,减少栅极宽度的同时降低漏电率,而晶体管空间利用率大大增加。
因此,无论是16nm、14nm、12nm还是10nm,在工艺数字的背后都会紧跟着FinFET,如16nm FinFET或10nm FinFET。未来,当制程工艺突破8nm大关时,FinFET技术也无法堵住漏电现象,此时就需要FD-SOI(全耗尽绝缘体硅)工艺、硅光子技术、3D堆叠技术等技术的帮忙了。
问题又来了,14nm就一定比16nm强吗?相同的10nm工艺之间有没有差异?
首先,工艺数字并不代表绝对的性能。2015年,iPhone 6s搭载的苹果A9处理器存在使用台积电16nm和三星14nm两种工艺制造的版本。理论上来讲,14nm比16nm领先2nm优势,所以应该是三星14nm版本的A9处理器更好吧?
答案却令人大跌眼镜。通过无数用户的反馈和测试,台积电代工的A9比三星代工的A9更好,续航更久。
英特尔的现身说法,更是引出了制程工艺缺乏统一标准的现状。英特尔每次都在遵循按前一代制程工艺缩小约0.7倍来对新制程节点命名,从90nm→65nm→45nm→32nm→22nm→14n m→10nm→7nm(图5),每一代制程节点都能在单位面积上容纳比前一代多一倍的晶体管。然而,竞争对手却不遵守这个“游戏规则”,人家从45nm一下跳到了28nm,然后就是20nm,再后就是全面领先英特尔。
如今台积电和三星早已普及10nm,今年年底就有望量产7nm,而英特尔量产7nm的时间节点则是2019年初。
但是,从英特尔的资料来看,哪怕是英特尔在2014年推出的第一代14nm工艺,都有着媲美竞争对手10nm的表现,伴随H系列八代酷睿处理器而来的14nm++工艺表现更好。同样的,英特尔第一代10nm工艺,也会具备媲美7nm工艺的表现(图6)。
换句话说,当工艺迈过某个门槛后,将其称为xx工艺,完全取决于晶圆厂自己的标准。比如进入20nm时代后,新工艺是叫16nm、14nm还是12nm?都可以!
目前手机SoC厂商主要以高通骁龙、三星猎户座、海思麒麟和联发科曦力为主,而它们选择的代工厂不是台积电就是三星。因此,想了解手机SoC工艺哪家强,只要了解这两大代工厂的主流工艺即可。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当某款手机新SoC发布时,厂商总会格外突出其采用了第“X”代工艺(图7),而工艺的后面也会加上一组后缀,比如14nm LPE、10nm LPP等。
对台积电而言,目前最主流的工艺就是16nm,其至今已经进化了三代,分别为第一代16nm FinFET(16nm FF)、第二代 16nm FinFET Plus(16nm FF+)以及第三代16nm FinFET Compact(16nm FFC)。我们熟悉的麒麟950、950和659,就都是台积电第二代16nm FF+的客户,而联发科自2017年后推出的Helio P20/P30/P23,以及展讯SC9860则都升级到了台积电第三代16nm FFC(图8)。
实际上,台积电已经推出了第四代16nm工艺,只是它被改名为“12nm”,属于现有16nm工艺的第四代缩微改良版本。台积电改用全新名字的目的是反击三星等对手的14nm工艺优势,牢牢控制10nm到28nm之间的代工市场。目前,台积电的12nm已经被联发科Helio P60/P22以及高通骁龙439/429所猎装。
如今台积电最新的工艺为10nm FinFET,麒麟970和联发科Helio X30就是基于它设计的。由于台积电已经将全部精力放在了下一代7nm工艺身上,所以未来是否还会推出第二代的10nm FinFET Plus还存在不确定性。
对三星而言,目前最主流的工艺就是14nm,至今已衍化出四代,分别是第一代14nm Low Power Early(14nm LPE)、第二代14nm Low Power Plus(14nm LPP)、第三代14nm Low Power Compac(14nm LPC)、第四代14nm LPU。可惜,哪怕是最新上市的骁龙636和骁龙632,它们采用的也是14nm LPP,至于第三代和第四代14nm工艺,现在也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
三星目前最高端工艺为10nm,现已经拥有第一代10nm LPE、第二代10nm LPP和第三代10nm LPU。同样,无论是骁龙845、骁龙710还是麒麟710(暂不确定),它们用的还都是第二代10nm LPP,第三代10nm LPU也没被具体的芯片猎装。
不要小看相同工艺的优化升级哦,以三星14nm工艺为例,其第二代14nm LPP较第一代14nm LPE能在性能上提升14%(圖9),功耗方面反而还能降低15%。因此,采用最新工艺设计的SoC,往往才能获得更好看的跑分和续航数据。
最后,笔者汇总了时下高通、联发科和海思麒麟主流SoC的工艺和CPU/GPU架构表,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