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优
2016年12月2日,一个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因为在那一天,刚刚加入教师队伍的我有幸参加了2016年春晖学院江华研修班的培训。那次培训带给我的是一场精神洗礼,为此我写了一篇《以教育之路的一束光芒》为名的心得。那次培训的确如一束破晓的光,照亮了我的教学之路。所以,2017年5月,当我通过微信公众号“春晖援教”了解到2017年春晖学院(第七期)预告时,我惊喜万分,于是在可以报名的第一时间我立即投递了报名表。万分幸运的是,7月3日19点45分,我终于等来了期盼已久的录选电话。7月18日,我收拾好简单的行李,满怀期待和虔诚踏上去往千里之外的平江的火车。几经辗转,10个小时后我终于站在了平江县教师进修学校的门口,一切明明是那样真切,却又仿佛在梦中。直到7月20日正式开班后,我激荡的心才开始安稳地落座于春晖讲堂。
在春晖培训的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风景感动着我,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启迪滋润着我的心灵。以吟诵授课的李华老师、循循善诱的孙敬彬老师、极富感染力的赵韧老师、充满创造力的王文老师、让教育自由呼吸的黄珺老师、“不拘一格轻松幽默”的华应龙老师、务实耿直的吴桂贤老师、“润物细无声”的徐斌老师、肯专研勤探索的董文华老师、儒雅“痴”教育的王崧舟老师……他们的身上仿佛闪着金光,这金光是智慧的光,让人挪不开眼。
听过他们的课和讲座后,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教学经历,想起自己的教学困惑,我总不明白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叫有效有用的教学,不明白教学理论怎么融入到实时课堂,不明白为何自己的教学总是不尽如人意。这些困惑将我拉入思维的困境,使得我的教学也常常陷入被动。
现在的我终于恍然大悟,缠绕心头已久的困惑也终于“拨云见日”。
原来有效的语文教学要从“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开始。读懂教材才能在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而读懂学生就像董文华老师说的那样,“读懂学生学习的困难”才能明白学生的难处,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设计符合孩子学习特点的方法,才能真正把教学相长融合起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原来,要想把理论融入到实时课堂的方法那么简单,正如徐斌老师所倡导的“无痕教育”一样,只需要“润物细无声”。不要生搬硬套,而要“寻找一种与我自己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去融会贯通。
原来“课上不好,表面上看是经验不足的原因,其实是理论修养缺失的问题”,黄珺老师一针见血地刺中我的命脉。无论是青年老师还是名特级老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理论修养很高,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他们扎根于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地,让自己的教育教學及至生命都开出了美丽的智慧之花。
那么,我能做什么呢?我能为我今后的教学成长做什么呢?我想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去做:
第一,厚积。多读书、多听课、多钻研、多思考、多探索、多动笔。有人说人的一生就像泡菜,没有最初沉入水底,哪有隽永的菜香。我想教育教学大抵也是如此,没有积累没有沉淀,就不会有成长,就像浮萍没有根一样。
第二,关注人。关注人即是要关注文本中的“人”,更要关注文本外的“人”,既要关注教师自我,更要关注学生。马克斯·范梅南说“要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孩子”。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文本、适用于社会、适用于教师、适用于有关教育的所有人。
第三,以课为乐。不可否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除了教学工作,还有许多事需要我们去完成,还有许多关系、角色需要我们去平衡,但无论怎样都应该做到“以课为乐”。因为只有“以课为乐”,才是不断更新自己的动力源泉。
2017年的春晖之行,一路领略的都是迷人的风景,现在的我欣赏之,将来的我经过时间的锤炼必将融入之,更远的将来,我也定能创造之。因为教育就是求不知,这是永不停歇的追寻。
(作者单位:江华县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