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慧
摘要: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尤其是在以知识经济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时代,高校体育在实施其教育功能上总显得力不从心,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有管理体制和教学方式上的问题,更有思想观念上和运行机制上的障碍,而经费的严重短缺更成为制约高校体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因素。办教育就得大投入,这在世界各国已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利用现有的机遇,建立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校体育办学模式呢?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与调查访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产业化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提高高校体育办学效益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化
前言:
体育产业在我国改革进程中获得了飞速发展,俨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体育产业化即在追求社会收益的同时,充分发挥体育的经济能力,使体育由最初的公益性事业转变为经济型产业,用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校为体育行业发展提供了孕育之所,提供了市民健康消费的广大需求,在高校发展体育行业并推动体育产业向良性方向运转将是未来体育产业生态化运营的关键一步。
1.高校体育产业化含义
高校体育产业化是产业化管理思想(教学体制上)与体育产业(促进教学)的有机结合,最终目的是为了高校体育办学体制的完善。因此,首先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丰富而先进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思想,使高校体育社会化、系统化、结构合理化,按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和合理化的管理,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迫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和素质,师生间可通过教学市场中的供需原则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切实向素质教育迁移。
其次,高校体育产业与其它部门产业相比有特殊的含义:在经济活动方面,属第三产业,是社会服务性的,其任务是精神服务,育人服务和学术服务;在生产产品方面,除了生产准公共产品—人(具公共品和私人品双重属性)外,还能为社会提供人类共同享用的精神文明服务;面向市场方面,一方面要面向社会,不仅要为经济服务,还要为整个社会服务,不仅为物质文明服务,还要为精神文明服务;在获取利润方面:由于社会公益性的本质特点,使它不应当也不可能违反宗旨,而以获取最大利润为其唯一目的;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方面:它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而且也讲成本核算,讲经济效益,但它不可能自负盈亏;在法人权力方面,高校的法人代表的权利受到更多制约。因此,高校体育产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产业,是产业性和非产业性的结合体,虽具有经济职能,但却不能完全成为经济实体。不能把高校体育产业化和一般体育产业完全等同起来。
2.高校体育产业化的现状
2.1体育经费存在较大不足,产业化发展受阻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推进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是新时期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于充足的体育经费保障。从实际来看,高校体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单一,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高校体育在性质上属于公益性事业,资金来源在理论上应该不仅有国家财政拨款,还可以来源于社会团体、社会赞助等途径。但是,在统筹谋划的过程中,国家财政一家独办的情形十分明显。且体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较低。体育经费的不足,成为高校体育产业化困境的重要因素,产业化发展受阻。
2.2体育场馆开发程度不足,可利用空间很大
据调查研究显示,高校的体育场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场馆开发不足的问题。在被调查的高校中,有39.2%的高校体育场馆提供有偿服务,有60.8%在有偿服务领域尚未开展。在开展有偿服务的高校中,以每周5天工作日的时间来算,体育馆平均每日利用时间2.5h。而在双休及节假日阶段,场馆平均每日利用时间5.3h。因此,在体育场馆的开发及利用方面,高校存在开发程度不足,利用不到位等问题。
2.3高校体育产业以物业型雏形为主,市场面窄,占有率低
目前,部分尝试搞体育产业的高校只是把目光盯在本校和附近几个街道、社区,主要通过开放和出租场地的形式,且场馆还未被充分利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使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占有率极低。从被调查的部分高校体育场地开放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可以反映出来。而且,在开放的场地中,开放比率最高是游泳馆(100%)、游泳池(88.9%)。对场地要求高、投资较大、开放不便管理的场馆,诸如健身房、羽毛球场等,则对外开放比例较小,分别为46.2%和47.2%,而这正是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的具有很大吸引力的主项目,有待进一步开拓市场。
3.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3.1强化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指导,突破发展体制的困境局面
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应强化产业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当前,中国应进一步强化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法规政策制定,在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之下,突破发展体制的困境局面,助力高校体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发展。首先,体制困境是当前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阻碍,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形成良性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真正的“自我经营”、市场化运作,都是新时期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逐步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确保体制与当前市场经济的适应性,提高运行机制的保障力,为体育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3.2转变思想观念,产业化发展意识下的理念创新
在调查中发现,不少高校的体育场馆存在“业余经营”的特点,并且有偿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为学校的创收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方面,高校在经营理念方面,缺乏先进的理念支撑,且营销手段缺乏,很难以在市场化运作的背景之下,吸引体育消费者;另一方面,产业化发展意识淡薄,传统思想观念桎梏。因此,首先,高校应拓展产业经营项目,并且在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在整合网球馆、羽毛球馆、健身房等创收经营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经营策略的构建,扩大各大场馆的市场占有率;其次,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转变传统管理松散的现状,转而以科学的激励机制,提高场馆的管理效率,降低场馆资源闲置和浪费等情况的发生,盘活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
3.3多样化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模式
对于大学生体育消费而言,主要的消费项目为运动服装、器材及饮料等,平均每位大学生在校花费250元。而大学教师的体育消费主要在于投资领域,如体育健身投资,平均每位大学教师年均消费450元。此外,在有偿服务中,开展权经营性体育有偿服务的高校占比20%,大部分高校面向校内外所有的体育爱好者。并且,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方式多样化,有72%为场地租赁;46%为承办运动比赛;53%为体育用品销售和借租。因此,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模式发展多样化,在助力产业化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4.结语
高校体育产业化是我国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一个突破口,高校体育产业及运行机制必然要发生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变革,高校体育的产业化必将有利于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加速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严格遵循市場经济规律,通过高校体育的产业化来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猛.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
[2]蓝荣,周德书,闫万军.中国傲笑体育产业化现状与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5):17-19.
[3]张茂林.对山西省高校体育赛事产业化的现状分析和思考[J].搏击,2011(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