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娜
摘 要 《课标》明确指出,解决问题是四大目标之一,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正确审题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但前提是帮助学生养成快乐审题的能力。
关键词 审题;解题;快乐;兴趣
中图分类号:G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255-01
《课标》明确指出,解决问题是四大目标之一,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正确审题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但前提是帮助学生养成快乐审题的能力。
一、给足时间,塑造自信
现实教学中,有时出于对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及时完成的担心,或者怕学生说不好,教师们往往有意无意带着着急的情绪快速并取而代之了学生的审题。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学生不会审题或不善审题的习惯。也就出现学生一拿到试卷烦燥不安、神情紧张的现象。
【案例】我创设情境出示问题:家园超市有48箱苹果和12箱梨,每箱水果重30千克,每箱水果可以卖40元,这些水果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在实验班1班: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2分钟内完成。做好的请举手,不一会儿工夫全班的小手都举齐了。
生1:48×40
生2:48×30+12×40
生3:(48+12)×30
生4:48×30×40
……
在实验班2班:
师:全班先把题目读一遍。(全班学生齐读一遍题目)
师:现在请大家独自轻声地再读一遍题目,并用“——”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用“==”找出题目中的问题,用“……”找出题目中的重点句,有“△”标记关键字词。
生1:题目告诉我们:家园超市有48箱苹果和12箱梨,每箱水果重30千克,每箱水果可以卖40元,要求“这些水果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生2: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超市里共有两种水果,一种苹果,一种梨。每箱水果重30千克,每箱水果可以卖40元,要求“这两种水果合起来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生3: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水果,水果指的是苹果和梨。
生4:题目中的重点句是:“每箱水果重30千克,每箱水果可以卖40元”。
师:你是怎样理解“每箱水果重30千克,每箱水果可以卖40元”这句话的意思?
生5:就是每箱蘋果和每箱梨一样重,每箱苹果和每箱梨的价格是一样的。
师:要知道“这些水果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生6:就是“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箱,每箱水果可以卖40元”。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脑筋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分析】在实验班2班:(1)我保证了学生读题的时间,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2)给学生说题的机会,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通过对问题的陈述产生关于问题的内部表征,学生对题意掌握了多少,可以从学生的发言中了解。(3)我引导学生找一找重要的词或句,使学生对题意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放大错误,趣味反思
学生在答题时往往会出现从哪里摔倒又在那里跌倒的现象,明明很简单的题目,不是不懂而是没注意,结果一错再错。为了加深对错误的反思,我时常会采用放大错误的措施来进行教学。
【案例】有次我在上练习课,讲解到最后一题,我故意说“这道题老师没有解出来”。话刚讲完,同学们惊讶看着我,就连平时不爱听讲的同学也好奇地看着我。我便问“哪个同学做出这道题了?”七八个同学自豪地举起小手。会做题的同学争先恐后,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了全班同学学习的激情,我注意到了平时觉得像这样的难题与自己无关的同学也认真地听着课。等讲解完,我便问“你们认为老师为什么不会解这道题”。生1:老师您肯定没有认真思考。生2:您是不是觉得好麻烦就没做。生3:老师您有动手画画图吗?生4:老师您没找一找重点句吗?我连连点头说道“老师今后要克服这些不好的审题习惯了!”同学们笑了,我也笑了。
【分析】我结合学生中普遍的错误现象,利用课堂时间有意地放大错误,在有趣的环节及对话中让学生共同反思。故意制造出老师的“不良审题习惯”,不用我归纳解题时的毛病,学生自己都明白了。或许,下一次还是会有同学做错,但我相信,更多的同学已经认识到了仔细审题的重要性。在后来的练习中,遇到类似的题目,常常有同学读完题之后就自己嘀咕着说“要注意了,不能再错了!”
三、总结方法,主动审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及时总结审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对于审题的方法,人们已经有很多研究。在教学中,还要帮助把学生的经验上升为方法。这些方法是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总结和感悟出来的,更符合每个学生自己的实际。学生在掌握并总结审题方法的作用下,不管是考试还是平时的作业练习,自然而然就会条件反射地采用符合自己的审题方法来进行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