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艳
对于现代的素质教育而言,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更多地应该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那就是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作为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观念,不能给学生“满堂灌”,让他们被动地接受很多知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关注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中,提问无疑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精心准备、全情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就教师个人而言,也可以达到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
但是不得不承认,现在很多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对于提问的技巧掌握得还不是很到位,在教学中不能恰当地运用,或者偶尔用得太频繁了,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这样的现象,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教师要多从自身进行反思,无论是备课,还是具体的教学设计,都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备课方面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事先做一个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对教师来说,要上好一堂优秀的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备课.只有充分地备好课,才能够在教学时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点,也要重视学情.教师设计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目前的发展水平.备课作为教師最基本的任务,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认真挖掘课本的知识点,根据知识点去设计问题,并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发散.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环节,教师要有充分的预设和生成.设计的问题要有阶梯式的变化,不宜过难或过易,要有一个度的把握.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施教学活动,实现师生之间和谐的对话.
二、提问的质量
教师中有这样的疑惑:现在的素质教育提倡在课堂上把学生当做主体,那就让他们当主角,不断地回答老师的提问,他们的参与率高了,那一堂课是不是就算合格了?我想,这样的衡量标准究竟有没有意义,是值得商榷的.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正确的,但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权利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连续不断地回答问题.如果是这样,那一堂课就没有什么重点了,就完全是学生和教师的一个表演秀了.学生在忙于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其实是缺少时间思考的.那种随口说出的答案,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吗?虽然课堂的氛围有了,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学到知识,这才是大问题.长此以往,我想学生是很难喜欢这样的课堂的.所以对于教师而言,提问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问的质量而不是提问的数量.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的提问环节时,要注重的是质量.
三、提问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还要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提问的方式.作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考虑是直接抛出问题,还是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或者是循循善诱,都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很多潜在的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比如眼睛不可直接与学生对视,因为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要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存在哪些问题,是思维的错位还是本身的粗心.对这些,教师都要有一个点拨和评价.
四、提问的难易程度
在心理学上,把人的认知水平划分为三个板块,那就是已知区域、未知区域和最近发展区.它们三者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相互转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参照这些理论,要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提问的设计上,应该有一个难易的程度.就另一个方面来说,学情也是在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难易的把握就很重要了.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的兴趣就会减弱;但如果太难了,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由此看来,难易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对于教师而言,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多下功夫、多思考,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有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还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途径.所以教师掌握好提问这个手段,对于课堂的整体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很多东西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学会真正有效地利用提问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思考,总结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