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视域下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18-08-22 08:07宋俊杰
东方教育 2018年14期
关键词:区域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专业定位精准不足、教学内容趋于雷同、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师素养有待提高的问题,并从结合区域文化特色,精准定位专业教学、综合区域文化资源,优化专业教学课程、借助区域资源优势,增设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四方面重点探讨区域文化视域下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養策略。

关键词:区域文化;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前言:现阶段,在社会经济持续性发展的背景之下,管理类专业依旧是高等教育的人们专业,招生及毕业生数量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就当前高校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依旧存在培养模式单一、人才质量不高、供需矛盾的问题。2015年我国相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对高校的教育定位及人才培养方向做出了明确说明,要求高校要加快融入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对此,本文立足于区域文化视域之下,对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当前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精准不足。当前高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高校管理类专业定位精准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导致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同小异,难以为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指明发展方向。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均开设管理类专业,但是某些地方高校在开设管理类专业过程中尚未充分考量自身因素,也没有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更不具备一定的办学特色,所沿用的专业教学思路甚至带有一定的模仿成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管理类专业就业情况不理想,竞争力不足。

(二)教学内容趋于雷同。当前高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趋于雷同的问题,尚未结合本地区区域文化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进行适当性的丰富,这对管理类专业人才认知视野的拓展、综合能力的提升极为不利。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文化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对于区域文化的研究也仅局限在一般性研究层面,在高校教学中以公共选修课为主,并没有设置区域文化在管理类专业方面的教学课程。

(三)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当前高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管理类专业教学缺乏实践环节的问题,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管理类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尚未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特别是与区域文化建设的结合力度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应用能力强化的客观需求。因受传统教学模式、经费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虽然设置了一定的实践教学课时,但是也往往流于形式,更是缺乏与区域文化之间的有效联系,

(四)教师素养有待提高

当前高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管理类专业教师素养有待提高的问题,无法为高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支持,进一步降低了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实效性。现阶段,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师虽然具有较强理论教学能力,但是对于区域文化相关内容的研究却不精通,无法将管理类专业教学与区域文化相结合。

二、区域文化视域下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结合区域文化特色,精准定位专业教学。在高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要自觉承担自身所肩负的教育教学使命,结合本地区的区域文化特色对管理类专业教学做出精准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为后续高校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指明方向。对此,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为于复合型、应用型层面之上,在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经济管理理论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熟悉产业特点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还需要将区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逐步纳入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当中,彰显本校独特的管理类专业文化、办学特色。

(二)综合区域文化资源,优化专业教学课程。在高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要善于挖掘区域文化中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其适当性的融入到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当中,进一步优化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课程结构,达到扩展学生认知视野的效果。对此,高校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要立足于区域文化视域之下,融合多学科的特色知识,充分发挥区域文化的独特教育优势。例如,在通识类课程的设置上,应开设中国传统化课程;在管理类专业课程中,应开设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管理建设有关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掌握与本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相关的知识技能。此外,在选修课方面应增设区域文化课程,为学生讲解与区域经济建设、地区社会发展相关的知识点,充分彰显高校管理类专业课程特色。

(三)借助区域资源优势,增设实践教学环节。在高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要善于借助区域资源优势,增设以区域资源为载体的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关节,为管理类专业人才提供展示自我能力、提升自我空间的机会,进一步提高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复合型管理类人才。对此,高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正确处理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构建更为优质完善的教学模式,于无形之中提高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体系当中增加区域文化内容,将区域文化逐步渗透在教学大纲、技能训练、产教结合等环节当中;另一方面,成立高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定期安排管理类专业学生到各类企业实习,在实际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管理技能,更好的为区域文化所服务。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在高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在对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变革的同时,还需要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为高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持,实现区域文化产业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对此,高校要加强对管理类专业教师的培训再教育,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将所掌握的管理类专业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同时,要加强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交流,签订双向交流计划,及时提高管理类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实效性。

总结:综上所述,高校要自觉承担自身所肩负的教育教学使命,在区域文化视域之下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看做是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对管理类专业教学进行精准定位,善于挖掘区域文化中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其适当性的融入管理类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当中,并且增设以区域资源为载体的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提高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此外,在对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做出创新变革的同时,还需要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为高校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持,实现区域文化产业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善臣.基于区域文化的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08):155-156.

[2]陈玲.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黄山学院学报,2017,19(02):97-100.

[3]张英华.基于创新驱动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研究——以酒泉市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 (09):96-97.

作者简介:宋俊杰(1992.05.08),男,汉,山东临沂人,青岛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项目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类。

猜你喜欢
区域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油画风景表现语言研究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区域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