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安全危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安全危机意识与应对知识不足,危机管理相应制度不完善,以及资源投入的不足三个方面。因此,首先需要提高各个主体的安全危机意识,提升安全应对知识与能力;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从危机的安全预警、决策指挥、信息发布到事后评估、责任追究等安全危机管理的制度建设;最后,加大对危机管理资源的投入,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与社会的相关资源,弥补危机管理中资源的不足。
关键词:高校;安全危机管理;制度建设
高校安全危机管理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剖析当前高效安全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索应对高校安全危机管理的有效对策,提升高校危机管理水平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国高校安全危机管理现状与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安全危机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安全危机意识与应对知识的缺乏,安全危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资源投入的不足三个方面。
(一)安全危机意识与应对知识的不足
1、安全危机意识的缺乏。当前,我国高校对安全危机的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校领导者对安全危机管理意识的不足。当前对高校的各项考核指标中安全危机管理内容还没有占到比较重要的地位,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安全危机管理意识都是比较薄弱的。这种安全危机意识淡薄的状况,首先直接导致高校安全危机管理的形式化,没有真正作为高校管理的重点被重视起来。尽管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把学校安全危机管理列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并加大力度宣传与推广学校危机管理的理念。然而很多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上没有重视起来,在学校安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大量“走过场”的现象。诸多学校领导对于安全危机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危机侥幸心理,认为安全危机发生只是个别现象,学校的重中之重是教学质量,安全危机管理只是形象工程。对于安全危机管理工作的举措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在具体的管理中没有到位。其次,这种安全危机意识的缺乏也表现为高校管理者危机意识的偏颇。我国许多高校的管理者虽然有安全危机意识并且也做了相应的一些工作,但是由于安全危机意识存在偏颇,往往也会造成危机管理的不利。这突出表现在高校领导者对学校发生的非危机性的普通问题反应迅速而激烈,很多时候把普通事件视为安全危机事件,小题大做、危言耸听。而到了真正的危机发生时,却表现出理念认识不足、思想方式不当、预防准备不够、应对措施空虚等问题,从而造成损失。其二,作为学校主要成员的在校大学生安全危机意识不足。由于他们生活和读书的环境整体对安全危机管理意识的缺乏,使得他们的安全意识都是很不足的,更别说安全危机意识了。在日常的生活中,仅仅就安全用电方面,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就非常差,经常会发生由于学生在宿舍使用违规电器和乱扯电线,造成宿舍失火,给同学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失。
2、安全危机应对知识与能力的不足。中国当前的安全危机知识的培训和学习都是非常不到位的。不但高校内部几乎没有关于安全危机相关的课程设置,高校管理者的安全危机知识也是很贫乏的。安全危机大致有哪些类型,各种安全危机的特征和性质是怎样的,以及当危机发生时候采取哪些正确的防范和应对措施,这些专业的安全危机应对知识,还没有能够形成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教授给学校的管理的人员,以及教授给在校的大学生群体。比如针对失火的分类,各种性质的火灾应该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工具来应对,在火灾中怎样选择最佳的逃生线路,以及逃生的技巧等等这些最基本的应对的知识都是模糊的。现实中许多学校从领导者到学生连基本的火灾逃生知识都没有具备,更不用说其他类型的安全危机应对知识了。
(二)危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健全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高校安全危机的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事前的安全危机防范制度;安全危机事件中完善的决策、指挥、执行、沟通制度;危机事件后的评价和学习制度。在这三个方面,高校的安全危机管理都存在许多问题。
1、安全危机防范制度的缺失。安全危机的防范应该是危机管理中的首要的内容,其制度建设的不足首先表现在对各种可能引发安全危机因素的防范管理工作上。这部分很多与日常的管理内容是相互重叠的。比如对学生宿舍的日常安全巡查制度,其实就是安全危机防范的内容之一。当前各高校这方面的工作还是良莠不齐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数量的庞大,而管理人员不足。同时,由于专业人员的缺乏,以及相关资源的不足,导致高校安全危机防范制度的有效建立与运行无法得到保障。其次,安全危机预警机制建设的不足。安全危机预警机制能够在危机发生前,给与高校的管理人员传达相应的危机信号,或者是征兆。 这样可以使得管理人员能够采取措施,将安全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主要包括物质的预警和人员的预警两部分,由于资源的投放的侧重和管理理念的偏颇的问题,这方面的制度在许多高校管理中也是缺位的,大多数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能够有效的实行。再次,对制定安全危机预案的忽视。有一个好的危机预案,在安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可以根据危机预案启动各种措施。这样一个大致的指导计划,可以使得人们知道每个人应该做什么,每个人的大致的权力和责任,到何处取得相应的资源和设备等等,可以提高人们的应对危机的效率。 但是当前很多高校没有什么安全危机预案,或者说安全危机预案很不完备,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作用。
2、危机应急决策、指挥、执行机制的不协调。首先,危机应急决策机制效率低下。由于危机具有扩张性,破坏性和无序性等特点,在面对突发的安全危机紧急情况下,管理者必须在巨大的压力下进行决策,要求决策者在有限的时间,资源和人力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完成危机的应对措施,因而与一般的常规决策相比较而言,危机的应急决策属于非程序化决策,从某种意义上说,危机管理的实质就是非常规决策。其特点主要有几点:以控制事态的发展为目标,时间压力大,信息不完全,资源紧缺等。因此,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与相应的决策能力就成为危机决策最重要的两部分。但是在很多高校的管理体制中,做出一项决策的程序非常的繁琐,同时没有应急的决策机制。危急事件发生后,逐级上报过程的缓慢,危机决策人员的权责的分配等方面都存在众多的问题,使得危机决策机制效率极低,决策方案不合理,这是危机应对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其次,危机应对过程中指挥与执行机制的不顺畅、不协调。在安全危机应对过程中,一旦作出决策就应该马上进入执行过程,通过配备各种人员和资源以及工具,进行分工执行和应对危机中各种事件。危机的性质要求合理的指挥以及高效有力的执行机制,往往是在这一紧急时刻,学校管理制度中的各种阻力就显现出来了。突出表现为多头指挥,相互冲突,执行人员不知道听从那一位的指挥意见,在执行过程中相互推脱责任,找不到相应的合适的部门人员去执行方案,或者大家无所适从,无法积极应对。这突出反映了危机管理中指挥系统的不统一、执行机制权責分工不明等制度的缺陷。
3、危机管理信息沟通机制不畅。在危机应对中,快速而准确的信息是管理者作为危机决策和应对措施的基础。因此,安全危机管理制度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信息沟通机制。但是在实践中,往往是在安全危机发生后信息系统沟通的不畅,使得危机态势进一步扩大。同时,由于信息机制的不畅,使得危机应对人员无所适从,或者是错误的信息导致误判,或者是有效的的信息由于时滞变得无价值。信息沟通机制不畅在某些时候会导致危机相关人员中谣言传播,导致更大的混乱。
4、危机管理评价与学习机制的不足。当前的高校安全危机管理中,对于危机爆发后的应对有一定的制度和实践,但是对于在危机之后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学习的制度建设,则是不到位的。安全危机事件经过之后,只有深刻的认识本次安全危机发生的原因,找出危机的根源因素,才能够做到防范危机的下一次可能发生。同时,正确评价安全危机事件过程中的各种举措,才能够真正认识和学习到应对危机的途径和手段,反省其纰漏之处,并加以改善。这就需要建立安全危机管理的事后学习和评价制度,用制度形式将这些过程和环节加以正式化,加以制度化。我国高校在这方面的制度建设普遍显得不足,不仅对于安全危机事后评价意识的淡薄,而且许多高校甚至没有什么安全危机事后评价制度。更多的是召开一个大会,表彰一些优秀的个人。而对于安全危机做到深入的冷静地分析,并相应的加以调整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则关心不多。
(三)安全危机管理资源的缺乏
高校安全危机管理的有效实行,也离不开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有效供应,相关资源的匮乏会给安全危机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1、危机管理专业人员的缺乏。安全危机管理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从提高管理人员与学生的危机意识,到培训高校人员应对危机的有效知识和技能,以及在安全危机事件中有效的行动,都离不开危机管理专业人员。当前我国高校中就是基本上没有什么专业的危机的管理人员。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因素,我国危机管理理论与教学比较落后,这方面的人才整体都比较缺乏。另一方面是高校自身的原因,不注重这方面人才的自我培养与引进。不管是在对管理者的危机安全教育上,还是对学生群体的安全危机教学上,都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士。是导致高校安全危机管理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2、相应的物质设备资源的不足。任何事件的预防和应对都需要一定的物资设备的提供,在高校安全危机管理中,尤其危机预防的阶段,存在普遍投入不足的现状。比如对于能够监测校园安全的电子摄像头的等电子设备的装备目前基本上都能到位,但是对高校学生群体进行危机应对训练的培训教学设备,以及在安全危机发生后能够迅速应对的各种设施的资源投入都是比较缺乏和不足的。这也是制约高效安全危机管理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完善高校安全危机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针对当前高校危机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要提高各个主体的安全危机意识,培训安全危机应对知识,提升安全应能力;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从危机的安全预警、决策指挥、信息发布到事后评估、责任追究等安全危机管理的制度建设;最后,加大对危机管理资源的投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整合社会的相关资源,弥补危机管理中资源的不足。
(一)提高安全危机管理意识
1、注重事先预防的理念,提高危机意识。首先,提高高校管理者的危机意识,改变陈旧管理理念。高校管理者安全危机意识,以及安全危机的预防理念的提高对于学校安全危机事件的应对至关重要。没有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危机意识的提高以及安全危机管理理念的转变,就不可能有相应的安全危机管理的高水平。这个工作一方面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比如在指导和检查工作中,对于高校安全危机管理工作内容的重视,同时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士对于高校的管理者予以相关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意识和水平,更新他们的管理理念。其次,提高在校学生群体的安全危机意识。学校安全危机的发生,在很多场合下的是发生在学生群体之中,或者由学生群体引起的,同时在更多时候,在校的学生群体是安全危机的受害者。提高在校学生的安全危机意识,是有效预防安全危机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比如安全用电的意识,防止各种危险品进入校园的安全意識,以及日常治安安全意识等。危机安全意识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教学以及日常管理中各方面的持续努力。
2、培训相关危机知识,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安全危机的有效应对,离不开对安全危机知识的掌握。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学生群体,充足的危机应对知识都是必要的。这方面国外的安全危机管理给与我们更多有益的启发。由于灾害频发,日本大力推行全民的危机教育,对于防灾可谓是“警钟长鸣”。日本的安全危机教育首先从学校做起。日本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基本上都编写有《危机管理和应对手册》或者《防灾教育指导资料》等教材,指导各类学校开展危机预防和应对教育。这就在基本的教育层面上形成了惯例。他们的学生从小学时候开始就被教授给判断各种自然灾害的指示,以及当这些灾害发生时候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技巧来保护自己的生命的安全。对他们而言这都成为日常生存的基本知识,日本的全民安全危机教育对于我国高校乃至全民安全危机意识培养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完善安全危机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安全危机预警制度。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危机的发生往往有预兆和导火索,如果能在安全危机事件初发时迅速发现,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则可以有效控制危机发展,防止事态升级,有效减少实际损失。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危害以及风险做出恰当的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在紧急情境下确立资源分配顺序以及反应级别。安全危机事件的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了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加工子系统,决策子系统,和警报子系统。其中信息收集子系统的任务是对有关危机风险源和危机征兆等信息进行收集。要保证信息收集子系统的效果,首要的是信息收集子系统的范围与危机风险源存在的范围要一致,不能有遗漏和空白:其次是要保证收集而来的信息传递的畅通,不能有曲解改变以及失真滞后等影响。这种信息的收集是人员和设备相互配合才能做到最佳效果。信息加工子系统主要的功能是整理信息、识别重要的信息和信息的转化这三个方面。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分类,识别哪些是重要的紧急的信号,哪些是不重要的,虚假的信息,去伪存真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决策子系统的作用是根据信息加工子系统的的结果,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的和发出警报的级别。这需要一些切合实际的警报指标。警报子系统的作用是向危机管理者和潜在受害者发出明显的警示信号,使得他们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采取应对措施。这种警示信号必须准确,清晰确定。
2、建立和完善安全危机决策指挥制度。常规的学校管理中,上级的意见和命令是按照学校的组织管理层次,一级一级往下贯彻,这种金字塔式的命令贯彻于指挥体系,在日常生活的是可行的,但是在危急事件管理中,是低效率的。在安全危机发生后,一个高效的危机决策指挥系统是处理安全危机应对的必不可少的。危机指挥系统最好的做法是直接由决策和中心直接指挥一线人员,这样更好的及时应对。这种危机指挥系统中的人员的配备要在事前就分配好,每个人的权利,责任都要规定好。在危机指挥系统中,危机决策和指挥中心不可缺少的一环。指挥中心是各种信息的整合处理中心和各种资源协调调度中心,在安全危机事件应对过程中,重大的决策和指令都从这样一个最高的决策中心作出。这一个管理机构应该事先确定下来,不用等到危机来临的时候再开始找人组成。一旦安全危机发生,指挥中心应当对危机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危机的性质和类型,提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以及启动那一套危机应急预案,并报上级管理部门。应急预案启动前,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做好应急处理准备,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应急预案启动后,危机决策和指挥中心应该统一指挥,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落实各种人员和资源到位。根据具体的发生的问题和新出现的情况,决策和指挥中心要及时调整和修改危机预案的内容以及措施。
3、建立和完善安全危机应对的执行制度。执行是实现安全危机决策实现的重要途径,任何一项决策都不能离开准确有效的执行,如果决策不能转变为实际行动,只能是一种空谈。因此,正确的决策需要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执行机制来保证。建立和完善安全危机管理的执行机制,首先要设立纵向指挥层面,这一纵向的指挥链条中间的层次是越少越好,最好是直接从指挥中心到一线人员,这样能够做到及时有效的指挥,其次,横向的配合执行制度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能够相互之间得到很好的配合的地方不必要通过决策指挥中心进行协调。
4、建立和完善安全危机应对的责任制度
责任划分制度。实行严格的安全危机防范和应急处理的责任制度,切实地履行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的职责,保证危机应急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明确各自的职权范围,对于在危机应对过程中的失职行为予以惩罚和奖励,有利于安全危机事件的有效处理。安全危机管理中要明确每一项工作中的责任,并把责任明确到每一个具体的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根据对可能发生问题的预测,做出责任预案,应落实到相应的的机构和人员;根据对实践中发生的新问题的分析和判断,来明确各机构在其中应负的责任。安全危机应对责任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责任追究制度。在相关人员和机构的失职之后,对于相关的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才能减少下次失职行为的发生。应该在工作成绩与错误清晰明白的区分开来。予以合理的评价和奖惩。否则前期的权责的划分就失去了意义。
5、建立和完善安全危机信息披露制度
完善的危机信息披露,也是应对危机的一个措施。安全危机的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人们的不安全感的增加,恐慌的流行。由于涉及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内清晰危机事件的状态,而采取的自我的行动。当这些人们达到一定的范围,很可能造成另外的新的安全危机。危机本身的危险性和人们对危机的认识不是一回事。危机本身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伤害,如果人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明白危机的状态,采取一些正确的应对措施,危机的危害性结果就会相应的减小;如果人们在得不到相应的准确的信息状态下,形成大规模的恐慌,而在恐慌中采取错误的行动,从而形成新的安全危机,也许结果比原来的危机事件本身还严重。同时,对于学校外部相关人员也需要信息的沟通,主要包括学生家长、政府主管部门以及新闻媒体。这对于学校管理者维护学校的形象,应对外界在不明真相下的压力有很大的帮助,也是能够取得外部资源支持的有效手段。完善的危机信息披露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确定该合适的传信息传播主体人选;二、确定传播的对象;三、选择信息披露的恰当时机;四、选择合适地点和场所;五、选择恰当的信息内容;六、选择合适的信息披露途径和方法。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大对危机管理资源的投入
1、加大对危机管理物质资源的投入。增加更多的物质投入是提高安全危机管理水平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资源的投入,建设安全高校只能是一句空话。这一方面,需要高校管理者在资源配置方面做到合理安排,对于安全危机管理必要设备的投入能够做到基本保证,不能由于其他因素挤占本该分配给安全危机管理的资源。在很多时候,由于安全危机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很多管理者认为那些投入的资源是一种闲置,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行为,就会不自觉地减少和挪用本该属于这方面的资源,造成相关资源的不足。
2、充分发挥学生自身资源。高校安全危机管理的有效实行,直接面对的现实之一就是人员的不足,尤其是在安全危机预警系统中需要大量的人员。许多征兆和危险的信号都是经由人员发现的。而仅仅依靠学校内部的管理者和教师以及正规的学校的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即使当前各高校已经陆续给学生配备了专职的辅导员,但是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专职辅导员的精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高效安全危机管理引入治理的理念,充分发利用各个方面的人力资源。其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群体实现自我管理,调动学生群体自身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实现安全防范的效果。比如,在针对专职辅导员不足的情况下,某师范高校采用硕士生兼职本科生辅导员的做法,选拔一批优秀的硕士生,让他们负责一个班集体,并制定一定的制度。从而可以做到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并能够经常巡查宿舍,解决许多学生遇到的问题。同时能够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征兆,可以及时与学校的管理人员沟通。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群体的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既锻炼了能力,又实现了安全危机的防范。
3、充分整合运用社会资源,弥补高校自身资源的不足。在应对安全危机的过程中,學校自己本身的资源是有限的,有时候危机本身仅仅依靠高校本身能力是无法有效应对的。这就需要高校的管理者拥有能够快速获得社会资源的能力。同时,在平时要能够与占有社会资源的各种主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比如高校周围的医院拥有相应的医疗能力与资源,能够对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的安全卫生等事件做出处理的能力,高校的管理者可以与其保持一定合作关系,同时可以协商一定的合作途径,以便于在安全危机发生时能够快速利用医院的医疗资源,从而在第一时间内应对有生命危险的事情。同时,对于学校人员安全危机知识与能力不足的局面,为了加大这方面的培训,可以与社会上的武警消防单位,以及公安等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时聘请这些专业的单位人员通过讲座和案例教学的方式,对在校人员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参考文献:
[1]丁文喜:《突发事件应对于公共危机管理》,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2]吴庆琳:《化险为夷,重现生机—从224事件谈学校危机管理》,《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9期。
[3]赵中建 徐士强:《学校危机管理》,《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第8期。
[4]宋祖荣:《试论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当代教育论坛》,2010年第8期。
作者简介:马晓黎,山东新泰人,1982年6月,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科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