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
惠特曼有这样一首诗:“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是呀,在儿童人生之帆开启的那一刻,他来到我们这里,我们能给予他什么,我们是托起、牵引,还是压抑?一切全凭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老师的作为来实现。所以,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关注“人的发展”。
作为管理者,我们首先需要想明白的一个问题是: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到底是教师第一,还是学生第一?李希贵先生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学校只有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焕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才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一、破茧成蝶,我校教师的幸福成长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我则认为:一个好校长,加上一批好老师,才是一所好学校。
请看一组关于我校教师的数据对比:1.“湖南省小学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全区3名,我校2名;2.市级小学学科带头人,全区3名,我校2名;3.我校教师79名,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8名,占全校教师总数的23%;4.我校曾国华老师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市各行业两年来仅有2名;5.我是全区唯一被《湖南教育》采访报道的校长……
再请看近年来学校发展轨迹:语文教研组被评为湖南省第二届优秀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被《湖南教育》报道,学校被授予“全国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基地校”“全国模范职工小家”“湖南省首届经典诗文诵读特色学校”“湖南省首届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科教新报》《教育家》《考试》、湖南教育新闻网等相继报道了学校办学事迹,《人民日报》也以《特色教育成就学生幸福童年》为题报道了学校办学经验……
一所小学校,由人心涣散到凝心聚力,由职业倦怠到享受幸福,由不思进取到站上高位,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展,这都源于学校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与引领,锻造了支撑学校质量提升的大批名师。
二、细化管理,以制度引导成长
起初,為了促进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改、扎实开展课改、有效完善课改,我们细化管理,以制度促教师成长。
“四个一”制度。各学科教研组要求组员每学期在年级组内上一堂公开课、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精读一份教育杂志、写一份1500字的读书笔记,保证上课常态化、学习经常化。
外出学习汇报制度。要求每位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要在教师例会或教研组详细汇报学习的内容及收获。要么将新理念用讲座的方式展示给全校教师,要么在教研组上一堂展示汇报课。用制度去督促教师更好地参加学习,珍惜每一次来之不易的“取经”机会。实践证明,这种制度的实行,大大提高了教师外出学习的效果。一人外出听课学习,全校或全教研组教师都有收获,体现了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课三思制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思考是走向成功的阶梯。为把课堂教学引向纵深发展,我们要求大家做到一课三思:课前构思,课中运思,课后反思。“课前构思”就是在课堂实施前要精心设计课堂运作的方案,坚持不构思不进课堂;“课中运思”就是在实施过程中要继续进行动态的思考,随时调整原来的方案,注重随机生成的东西;“课后反思”就是实施后,回过来再思考,评价先前方案的优劣,并及时写下深度反思。一课三思让老师们更好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更加关注学情,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一课三思作为一项校本教研制度,如今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教学行为习惯。
月考核制度。教研组认真执行常规细则,对备课组、任课教师的备课、辅导、作业、课外活动等进行检查反馈,常规检查每月一次,定期检查与抽查相结合。我们把教师教学实施情况和教研参与情况记入每个人的业务档案中,作为期末绩效考核的依据。
三、广开渠道,让成长变成“愿望”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
如何变教师的被动成长为动观成长、锻造大批具有引导力和影响力的名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为此,我校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教师在上课中成长,在写作中成长,在充分结合自身爱好及职业特长的活动课程中成长。我们全力支持那些有愿望主动外出学习、参加各项赛事的教师,给予他们尽可能的物质及精神奖励,让他们尝到主动成长带来的归属感和满足感。让他们经历从“理论指导”到“示范引路”、从“课堂实践”到“反思总结”、从“研讨交流”到“总结提高”的学习过程,自然而然地成长为业务上的名师。
理论培训。理论的深度决定了水平的高度。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培训,让老师们自发地开展每周一次的教研组业务学习。给每个办公室订阅杂志,以便随时进行集体研讨和交流。只要教师自行调好课,支持个人外出学习或培训。
技能比拼。为了提升教师们的专业技能,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我们经常开展普通话、粉笔字、才艺、毛笔字、简笔画等素养方面的技能比拼,将比拼的照片、视频放在微信群里,让大家自觉对照寻找差距。任何一位教师在任何一次比赛或者活动中表现突出,我们都会在微信群或QQ群里进行通报表彰,并发语音表示祝贺,既让老师们学会了分享,又让获奖的教师朝着更高的专业标准努力。
青蓝工程。学校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学校利用“孔子诞辰日”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一份聘书、一份协议,由全校教师共同见证。仪式表达了全体教师对知识的追求,对圣贤的敬仰。师徒结对不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落实。师父和徒弟经常在一起互相交流、研讨、学习,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共同成长。
草根交流。微信或QQ平台是全体老师最自由最喜欢的交流阵地。他们将生活感悟、教学一得、教案设计、班级案例、学生活动,或原创的文章、自制的“美篇”等纷纷上传,大家欣赏、跟帖、交流、互动,既展示了自我,又感染了他人。一个带动多个,一批影响一批,在不断地积累和赶超中,我校名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我认为,拥有教育情怀的教师是名师,既拥有教育情怀又具有很强专业素养的教师更是名师。只要学校和教师间长期建立这样的关系———你愿意,我服务;你成长,我给力;你唱戏,我搭台;你收获,我发展———何愁教育教学质量不会提升?何愁学校办学目标不能达成?
(作者单位:常德市鼎城区花船庙小学)